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840
词典
2
分类词汇
838
共840,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42
43
44
45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疰夏
支饮
支结
脏躁症
扎针
熨法
谵妄
望闻问切
外感内伤
退热
五色诊病
无名肿毒
西医
五运六气
午时茶
《漢語大詞典》:
疰夏
中医学名词。通常指夏季身倦、体热、食少等症状。
分類:
中医
医学
夏
症状
《漢語大詞典》:
支饮(支飲)
中医学名词。指水饮留滞胸膈,以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浮肿、吐白色泡沫痰。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痰饮咳嗽》
:“支饮者,饮后水停於胸,欬逆碍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水肿状,即今之停饮喘满不得卧之病也。”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痰饮》
:“喘咳面肿,不得卧,此饮留於肺,名曰支饮也。”
分類:
中医
医学
水饮
留滞
胸膈
以致
呼吸困难
《漢語大詞典》:
支结(支結)
中医学用语。谓体内感到有物结聚。
《〈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少阳病〉》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注:“支结者,即心下侧之小结也。”又集注引 方有执 曰:“支结,言支饮摶聚而结也。”参见“ 支饮 ”。
分類:
中医
医学
体内
内感
结聚
《漢語大詞典》:
支饮(支飲)
中医学名词。指水饮留滞胸膈,以致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浮肿、吐白色泡沫痰。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痰饮咳嗽》
:“支饮者,饮后水停於胸,欬逆碍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水肿状,即今之停饮喘满不得卧之病也。”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痰饮》
:“喘咳面肿,不得卧,此饮留於肺,名曰支饮也。”
分類:
中医
医学
水饮
留滞
胸膈
以致
呼吸困难
《漢語大詞典》:
脏躁症(臟躁症)
中医病名。主要症状为神躁不宁,哭笑无常。 汉 张仲景
《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
》
:“妇人臟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鲁迅
《花边文学·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下)》
:“要这么大叫,可见不平之极了,倘不豫先知道性别,是会令人疑心生了脏躁症的。”
分類:
中医
中医病名
病名
症状
不宁
无常
《國語辭典》:
扎针(扎針)
拼音:
zhā zhēn
中医指用针刺人体经穴,以达到医疗的效果。
分類:
中医
注射
针刺
针剂
经络
穴位
《漢語大詞典》:
熨法
中医外治法。有药熨、汤熨、酒熨、铁熨、葱熨、土熨等法。借助药性及温暖作用,直接作用于患处或有关部位,使气血通畅,以达到治病或缓解病痛的作用。
分類:
中医
外治
治法
《國語辭典》:
谵妄(譫妄)
拼音:
zhān wàng
医学上指出现错觉、幻觉、兴奋、不安及语无伦次的一种精神障碍,常发生于发热、疾病、外伤或精神病患。
分類:
中医
内热
原因
《國語辭典》:
望闻问切(望聞問切)
拼音:
wàng wén wèn qiè
望,观察气色。闻,诊听声息。问,询问症状。切,摸脉象。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元。施惠《幽闺记》第二五出:「(末)翁大医你还要看症真仔细下药。(净)这等待我再望闻问切。」《金瓶梅》第五四回:「贵道里望闻问切,如先生这样明白脉理,不消问的,只管说出来了。」
分類:
中医
诊断
疾病
气色
声息
《漢語大詞典》:
外感内伤(外感内傷)
(1).中医谓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病。
《
儿女英雄传
》
第一回:“次日便觉得有些鼻塞声重,胸闷头晕,懨懨的就成了一个外感内伤的病。”
(2).比喻内外煎迫。 冯玉祥
《我的生活》
第六章:“经过长期的折冲,交涉处处掣肘,因此外感内伤。一位晚 清 最负盛名的外交家,就轻轻殂谢了。”
分類:
中医
内外
外感
煎迫
感风
风邪
郁积
致病
《國語辭典》:
退热(退熱)
拼音:
tuì rè
由高体温降至正常温度。如:「他持续几天的高烧,现已渐渐退热了。」也作「退烧」。
分類:
中医
消除
种病
病症
《漢語大詞典》:
五色诊病(五色診病)
中医据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以诊断疾病。参见“ 五色 ”。
分類:
中医
五脏
反映
面部
种气
气色
《國語辭典》:
五色
拼音:
wǔ sè
本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各种颜色。如:「他以五色丝线绣出美丽的图案。」
分類:
五色
中医
神色
五脏
颜色
反映
面部
种气
气色
以此
正色
《國語辭典》:
无名肿毒(無名腫毒)
拼音:
wú míng zhǒng dú
中医上指皮肤的一般性炎症。其症状为红肿,或痛或痒,多无化脓就溃烂,患部附近的淋巴有肿大现象。因其表现症状多样化,无适当名称,故统称为「无名肿毒」。
分類:
中医
无可
称名
毒疮
《國語辭典》:
西医(西醫)
拼音:
xī yī
采用西洋医术的医生及医疗方法。
分類:
运用
西医
医学
各国
理论
传入
技术
治病
医生
中医
《漢語大詞典》:
五运六气(五運六氣)
中医学名词。古代医家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和阴、阳、风、雨、晦、明(
《素问·至真要大论》
以风、热、湿、火、燥、寒为六气。)六气的流转(即所谓“气运”),以推断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宋
沈括
《
梦溪笔谈·象数一
》
:“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大则候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今人不知所用,而胶於定法,故其术皆不验。”
《
明史·方伎传·周述学
》
:“自历以外,图书、皇极、律吕、山经……五运六气、海道鍼经,莫不各有成书,凡一千餘卷。”
分類:
中医
医学
医家
五行
运行
和阴
《漢語大詞典》:
午时茶(午時茶)
中医常用成药。用苍术、藿香、苏叶、神曲、麦芽、红茶等制成,主治感冒、食积等症。
《恨海》
第一回:“幸得带有 广东 的午时茶, 白氏 亲身和他热了一碗,吃下去。到了下午,才好些。”
分類:
中医
用成
成药
藿香
麦芽
红茶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