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0,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4  45  46  4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通关藤
童子痨
眼疳
躽气
血亏
血虚
血不归经
悬丝诊脉
徇蒙
牙疳
医话
药碾子
噎膈
噎食病
郤穴
《漢語大詞典》:通关藤(通關藤)
一种藤蔓植物。中医学上以藤茎入药,性微寒、味苦,功能平喘止咳祛痰,主治慢性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
《國語辭典》:童子痨(童子癆)  拼音:tóng zǐ láo
中医指儿童所患的肺结核病,或其他慢性疾病所引起的虚弱症。
《漢語大詞典》:眼疳
中医眼病名。《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黑翳如珠歌》:“小儿患此名眼疳,羚羊角饮硝黄细,知母羚防一并煎。”注:“小儿患此证,为实热眼疳,宜服羚羊角饮子,泄其实热也。”
分類:中医病名
《漢語大詞典》:躽气(躽氣)
中医指气虚下陷,致小腹睾丸下坠疼痛。
《國語辭典》:血亏(血虧)  拼音:xiě kuī
中医上指因血液不足而造成虚弱的病症。也称为「血虚」。
分類:中医贫血
《國語辭典》:血虚(血虛)  拼音:xiě xū
中医上指因血液不足而造成虚弱的病症。多因失血过多,脏腑虚损等原因造成贫血。可分为心血虚、肝血虚等类型。也称为「血亏」。
《國語辭典》:血不归经(血不歸經)  拼音:xiě bù guī jīng
中医上指血液不经循血管流动而溢出于外。如吐血、咳血、便血、尿血、崩漏等都是。往往由血瘀、火热、气虚、气逆等原因引起。
《国语辞典》:悬丝诊脉(悬丝诊脉)  拼音:xuán sī zhěn mài
古代中医诊脉的一种方法。为不便露面的患者诊脉时,以丝线的一端系在病患的手腕,医生在室外持线的另一端,即可凭线上传来的脉动诊断病情,称为「悬丝诊脉」。
《漢語大詞典》:徇蒙
中医指目瞬动而蒙昩不明。徇,通“ 眴 ”。《素问·五藏生成篇》:“徇蒙招尤,目冥耳聋。” 王冰 注:“徇,疾也。蒙,不明也。言目暴疾而不明。招,谓掉也,摇掉不定也。尤,甚也。目疾不明,首掉尤甚,谓暴病也。” 高保衡 等新校正:“徇蒙者,盖谓目瞼膶动疾数而蒙暗也。”
分類:中医
《國語辭典》:牙疳  拼音:yá gān
中医上指齿龈红肿、腐烂的病症。也称为「齿槽脓漏」。
《漢語大詞典》:医话(醫話)
中医的随笔记录。内容记载读书体会、临症心得、学术评论、见闻掌故等。 清 陆以湉 撰有冷庐医话, 王士雄 撰有《潜斋医话》
《漢語大詞典》:药碾子(藥碾子)
中医碾药用的工具,由铁制的碾槽和像车轮的碾盘组成。
《國語辭典》:噎膈  拼音:yē gé
噎,吞咽时哽噎不顺;膈,胸膈阻塞饮食不下。「噎膈」是一个多因素性疾病的合称,烟酒过度、食物粗硬、痰饮、血瘀等,都可成为发病的因素。
《漢語大詞典》:噎食病
中医指食不下咽的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一·噎膈:“人淋石:治噎食,俗名涩饭病,磨汁服。”《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教他生噎食病,把顙根轴子烂弔了。”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邹必显 ﹞为打油诗《黄鶯儿》,人多传之。后患噎食病,鬻棺自书一诗,以题其和。”
分類:中医指食
《漢語大詞典》:噎食病
中医指食不下咽的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一·噎膈:“人淋石:治噎食,俗名涩饭病,磨汁服。”《金瓶梅词话》第三五回:“教他生噎食病,把顙根轴子烂弔了。”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 邹必显 ﹞为打油诗《黄鶯儿》,人多传之。后患噎食病,鬻棺自书一诗,以题其和。”
分類:中医指食
《高级汉语词典》:郤穴
孔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