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0,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47  48  49  5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阿是穴
溢血
阴躁
摇针
郁症
观神色
肝火旺
肝火盛
鸡肫皮
火罐儿
汉药方
额风痧
白痢
子肿
子嗽
《国语辞典》:阿是穴  拼音:ē shì xuè
中医针灸上指以压痛点最明显的部位为「阿是穴」。也称为「天应穴」。
《国语辞典》:溢血  拼音:yì xiě
中医上指血液外溢。多指外部出血。
《国语辞典》:阴躁(阴躁)  拼音:yīn zào
中医上指阴寒极盛所致的躁扰、神志不安的徵候。临床表现为,冷汗自出,脉微欲绝,躁扰不安。
《国语辞典》:摇针(摇针)  拼音:yáo zhēn
中医针刺手法之一。在针刺达到预定深度,出现针感后,持针柄将针体摇动,开大孔穴,以加强针感。
《国语辞典》:郁症(郁症)  拼音:yù zhèng
中医上指因情志不舒,气机郁结而引起的病症。如肝气郁结、阴虚火旺等。
《国语辞典》:观神色(观神色)  拼音:guān shén sè
1.观察人的神情、态度。如:「观神色以测人心是命相家惯用的手法。」
2.中医望诊方法之一。可了解气血盛衰的情形。
《国语辞典》:肝火旺  拼音:gān huǒ wàng
1.中医上指因机能旺盛而引发的病症。有头痛晕眩、面赤、眼红、口苦等徵状。
2.指人情绪不稳易怒。如:「你这样肝火旺,迟早会败事的。」
《国语辞典》:肝火盛  拼音:gān huǒ shèng
1.中医上指因肝机能亢盛而引发的病症。有头痛晕眩、面赤、眼红、口苦等徵状。
2.指人脾气暴躁易怒。《红楼梦》第七二回:「何苦来,不犯著这样肝火盛。」
《国语辞典》:鸡肫皮(鸡肫皮)  拼音:jī zhūn pí
鸡胃中的皮。呈黄色皱纹状,中医用来治胃疾、消化不良、下痢等病。也称为「鸡内金」。
《国语辞典》:火罐儿(火罐儿)  拼音:huǒ guàn ér
1.装有火药的小铁罐或小陶罐。
2.一种中医医疗器具。拔火罐时所使用的小罐。
《国语辞典》:汉药方(汉药方)  拼音:hàn yào fāng
中医药方。
《国语辞典》:额风痧(额风痧)  拼音:é fēng shā
中医上指风邪侵入额中,以致额上疼痛的病症。
《国语辞典》:白痢  拼音:bái lì
1.中医上指大便中含白色或鼻涕样黏液的痢疾。
2.一种幼畜的急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白痢杆菌,患病的动物粪便很稀。
《漢語大詞典》:子肿(子腫)
中医学病名。指妇女妊娠期中出现的面部、四肢或全身浮肿,尿量减少,体重显著增加的病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子肿子气子满脆脚皱脚总括》:“头面四肢肿子肿。”注:“头面遍身浮肿,小水短少者,属水气为病,故名曰子肿。”
《漢語大詞典》:子嗽
中医学病名。指妇女妊娠期中出现的干咳、烦热的病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子嗽证治》:“妊娠咳嗽名子嗽,阴虚痰饮感风寒。”注:“妊娠咳嗽,谓之子嗽,嗽久每致伤胎。有阴虚火动痰饮上逆,有感冒风寒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