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0,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45  46  47  48  49  51  52  53  5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后天失调
滑剂
滑精
滑脉
继病
急脉缓灸
疾脉
火丁
火轮三昧
骨痨
骨槽风
鹤膝风
洪脉
汗法
毫针
《漢語大詞典》:后天失调(後天失調)
(1).中医学名词。指脾胃之气虚弱,运化失常而造成的营养障碍。
(2).比喻事物诞生后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扶持。 黄宗英 《八面来风先开扇窗户》:“有一座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畸形工厂。”
《國語辭典》:滑剂(滑劑)  拼音:huá jì
用以润滑、冷却机器,或软化皮肤的物质。也称为「润滑剂」。
《漢語大詞典》:滑精
中医称无梦而遗精。
分類:中医遗精
《漢語大詞典》:滑脉(滑脈)
亦作“ 滑脉 ”。 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往来流利圆滑。多见于痰食积滞和实热等症。健康人气血旺盛或妇人妊娠时亦可见此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濒湖脉学:“滑脉,往来前郤,流利展转,替替然如珠之应指,漉漉如欲脱。”《医宗金鉴·四诊总结·切脉》:“一息六至平和脉,过则为数减迟传,滑脉如珠多流利,濇脉滞濇往来艰。” 吴谦 注:“滑脉如珠,往来流利。”
《漢語大詞典》:继病(繼病)
中医小儿病症名。怀孕妇女哺乳孩儿所引起的一种病症。又名交奶、鬾病。是一种由鬾乳停滞而致的营养不良性病症。其候精神不爽,身体痿瘁,骨立发落。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禽三·伯劳:“继病者,母有娠乳儿,儿病如疟痢,他日相继腹大,或瘥或发。”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儿继》:“继病者,母有娠而乳子,使子得疾如痁。”
《漢語大詞典》:急脉缓灸(急脈緩灸)
原指中医遇急促的脉象时治以缓和的灸法。比喻以和缓的方法对付急事。亦借喻在撰写诗文时,有意放松笔调,以造成顿挫之势。红楼梦第七六回:“对句不好,合掌。下句推开一步,倒还是急脉缓灸法。”亦作“ 急脉缓受 ”。受,通“ 授 ”。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 白知时 毕竟教书久了……懂得急脉缓受的方法,仍然有条不紊地说。”
《漢語大詞典》:疾脉(疾脈)
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指脉搏急速。常见于温病热盛、心气虚弱或劳瘵等症。《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下》:“三至为迟,六至为数。四至为缓,七至疾脉。”原注:“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一息四至谓之缓脉,一息七至谓之疾脉。”
《漢語大詞典》:火丁
(1).以煮盐为业的人口。元史·食货志五:“﹝ 两浙 运司﹞所辖场司三十四处,各设令、丞、管勾、典史,管领灶户、火丁。”
(2).中医外科病名。即火疔。 元 齐德之 外科精义·辩丁肿十三种形色禁忌:“五曰火丁,其状如汤火烧灼,疮头黑靨,四边有烟浆,又如赤粟米者,忌火烧烙。”
《漢語大詞典》:火轮三昧(火輪三昧)
即灸。中医烧艾灼肤的一种治疗方法。 宋 陶谷 清异录·火轮三昧:“凡病膏肓之际,药效难,此鍼灸之所以用也。鍼长於宣壅滞,灸长於导气血,古人谓之延年火,又曰火轮三昧。”
《國語辭典》:骨痨(骨癆)  拼音:gǔ láo
骨结核的别名。参见「骨结核」条。
分類:中医指骨
《國語辭典》:骨槽风(骨槽風)  拼音:gǔ cáo fēng
男子迷恋女性的单思病。《清平山堂话本。花灯轿莲女成佛记》:「若女子无心,男子执迷了害的,不叫做相思病,唤做『骨槽风』。」
《國語辭典》:鹤膝风(鶴膝風)  拼音:hè xī fēng
病名。为结核性膝关节炎、关节水肿等病症。其徵状为关节肿大,股胫肌肉消瘦,形如鹤膝。
《漢語大詞典》:洪脉(洪脈)
亦作“ 洪脉 ”。 中医学名词。脉象之一。指来盛去衰的脉搏。常见于邪热亢盛之证。 晋 王叔和 《脉经·脉形状指下秘诀》:“洪脉极大在指下。一曰浮而大。”《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下》:“来盛去衰,洪脉名显。”注:“上来应指而盛,下去减力而衰,谓之洪脉。”脉,一本作“ 衇 ”。
《漢語大詞典》:汗法
中医驱逐风寒暑湿病邪于体外的治疗方法。为中医治疗疾病汗、吐、下三法之一。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熏蒸、渫洗、熨烙、鍼刺、砭射、导引、按摩,凡解表者,皆汗法也。”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序例·张子和汗吐下三法
《國語辭典》:毫针(毫針)  拼音:háo zhēn
针灸时所使用的针。其针体细长如毫毛,用以刺皮肤、肌肉及组织间,不起破坏作用。依粗细长短不同,可分为各种型号。也称为「金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