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0,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3  54  55  5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贲豚
鼻疮
鼻疔
筚拨
癍疮
地肤子
打针
瘩背
疔毒
鍉针
巅疾
赤痢
赤白痢
沈脉
迟脉
《漢語大詞典》:贲豚(賁豚)
中医病名。《政和证类本草·本草经·草部上品之上》:“﹝独活﹞味苦甘平。主风寒所击,金疮止痛,賁豚癎痓。”
《漢語大詞典》:鼻疮(鼻瘡)
中医学病名。指鼻孔内刺疼,色红,甚则鼻毛脱落,干燥易结痂,多由肺热引起。治宜祛风清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鼻部》:“鼻疮肺热生鼻中,燥乾如火微肿疼。”
《漢語大詞典》:鼻疔
中医学病名。指发于鼻孔内的恶性疖肿。初起干痒、胀痛,继而红肿,如局部酿脓,则疼痛加剧,严重时肿及上唇及周围组织,并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鼻部》:“鼻疔生在鼻孔中,鼻窍肿引脑门疼。”
《漢語大詞典》:筚拨(蓽撥)
植物名。多年生藤本植物。中医用干燥果穗入药。说郛卷一百引 唐 锺辂 前定录·张宝藏:“ 太宗 苦于气痢,众医不效…… 寳藏 尝困是疾,即具疏以乳煎蓽拨方进,上服之立瘥。”
《漢語大詞典》:癍疮(癍瘡)
中医指眼中所生的白翳。《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癍疮入眼歌》:“小儿癍疮入眼中,赤肿难开涩泪疼,久生云翳如银色,肝经餘热上冲睛。”注:“小儿癍疮之证,因患痘时疮生眼中,赤肿难开,涩泪羞明疼痛,久则生翳如银色,此乃痘后,肝经餘热上攻睛瞳所致。”
《漢語大詞典》:地肤子(地膚子)
中药名。地肤的果实。性寒,中医用以清湿热,利小便。
《國語辭典》:打针(打針)  拼音:dǎ zhēn
把药液用注射器注射到有机体内。
《漢語大詞典》:瘩背
病名。中医称生在背部的痈。
《漢語大詞典》:疔毒
中医指症状严重的疔疮。
《國語辭典》:鍉针(鍉針)  拼音:dī zhēn
古代中医应用九种不同形状和用法的针,称为「九针」。鍉针为九针之一,针体粗大而钝尖,多用于治疗血脉病及热病。
分類:中医
《國語辭典》:巅疾(巔疾)  拼音:diān jí
古时泛指头部的各种疾病。《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三。奇病论》:「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歧伯曰:『病名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巅病也。』」
《國語辭典》:赤痢  拼音:chì lì
病名。感染赤痢菌而发病,由饮食不洁引起。有腹泻、粘液便、血便及呕吐等症状,且有脑症状及循环障碍等并发症。多发生于二至六岁的小孩。
《漢語大詞典》:赤白痢
中医指大便中带脓血的痢疾。
《漢語大詞典》:沈脉(沈脈)
亦作“沉脉”。 中医学名词。脉象的一种。谓脉隐伏不显,重按始得。《素问·应象大论》“浮沉滑濇” 唐 王冰 注:“浮沉滑濇皆脉象也。浮脉者,浮於下也,沉脉者,按之乃得也。”《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切脉》:“小儿周岁当切脉,位小一指定三关,浮脉轻取皮肤得,沉脉重取筋骨间。”
《國語辭典》:迟脉(遲脈)  拼音:chí mài
中医所指称的一种脉象。指每分钟脉搏跳动在六十次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