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0,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分类词汇(续上)
甲胆
痂癞
紧脉
劫剂
劫药
筋度
筋纽
金星石
筋痿
脉象
募原
栗楔
鸬鹚瘟
绿盐
溜火
《漢語大詞典》:甲胆(甲膽)
中医以五行配五脏。肝、胆均属木,甲木为胆,乙木为肝,故称胆为甲胆。红楼梦第八三回:“岂知用鳖血拌炒,非柴胡不足宣少阳甲胆之气。”
《漢語大詞典》:痂癞(痂癩)
中医学名词。一种皮肤病。《医宗金鉴·张仲景〈正伤寒论·辨脉法〉》:“脉浮而大……风气相搏必成癮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泄风,久久为痂癩。痂癩,疥癣癘癩之类也。”集注引 成无己 曰:“痂癩者,癘风也,眉少髮稀,身有乾疮而腥臭。”
《漢語大詞典》:紧脉(緊脉)
中医学脉象之一。脉来绷急,多见于寒邪、痛症、宿食。《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四诊总括》:“紧脉左右如转索。”
《漢語大詞典》:劫剂(劫劑)
中医谓猛烈的药剂。 元 朱震亨 《丹溪心法·中风》:“﹝如神救苦散﹞此劫剂也,非痛不可服,痛止则已。” 清 汪昂 医方集解·茵陈丸:“虽云劫剂,实佳方也。”因以喻权宜之计,应急措施。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一出:“细思此事,终非远图,总救目前,不过劫剂。”
《漢語大詞典》:劫药(劫藥)
亦作“刧药”。 中医称能够迅速减轻症状、制止病情发展的药物为“劫药”。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黄胜 ﹞终日穿花街过柳巷,在院子里表子家行乐。常言道‘乐极悲生’,闝出一身广疮。科场渐近,将白金百两送太医,只求速愈。太医用轻粉刧药,数日之内,身体光鲜。”
《漢語大詞典》:筋度
中医古诊法“五度”(或称“十度”)之一。即衡量、测度筋的阴阳虚实。《素问·方盛衰论》:“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阴阳气尽,人病自具。”参见“ 五度 ”。
《漢語大詞典》:五度
(1).五行。文子·自然:“八风詘申,不违五度。”鹖冠子·天权:“五度既正,无事不擧。” 陆佃 注:“左木、右金、前火、后水、中土是也。”《淮南子·兵略训》:“音气不戾八风,詘申不获五度。” 许慎 注:“五度,五行也。”
(2).五级度量单位、即分、寸、尺、丈、引。汉书·律历志上:“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而五度审矣。”
(3).中医称神、气、血、形、志五者之盛衰为五度。一说指十度中的脉、脏、肉、筋、俞。《素问·方盛衰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
(4).五次。 唐 白居易 《醉中得上都亲友书咏而报之》:“一生耽酒客,五度弃官人。” 唐 李频 《春日旅舍》诗:“如何一别故园后,五度花开五处看。”
《漢語大詞典》:筋纽(筋紐)
中医指人体筋的系结处。灵枢经·九宫八风:“风从东方来,名曰婴儿风。其伤人也,内舍於肝,外在於筋纽,其气主为身湿。”
分類:中医人体
《漢語大詞典》:金星石
(1).砚石之一种。 宋 杜绾 云林石谱·于阗石:“ 于闐国 石出坚土中,色深如蓝黛。一品斑斕白脉,点点光粲,谓之金星石。” 明 曹昭 格古要论·古砚论·万州金星石:“ 万州 悬崖金星石,资质亚於 端溪 下巖,石色漆黑,细润如玉,水湿之,则金星自见,乾则否。”亦省称“ 金星 ”。 宋 欧阳修 《谱牡丹记·砚谱》:“歙石出於 龙尾溪 ,其石坚劲,大抵多发墨,故前世多用之,以金星为贵。” 清 钮琇 觚賸·石言:“故当妾视龙尾,媵蓄金星。”
(2).中医学药石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四·金星石
《漢語大詞典》:筋痿
中医指劳役阴力,费竭精气。
《國語辭典》:脉象(脈象)  拼音:mài xiàng
中医上指脉搏的强弱、快慢、深浅等状况。一般分浮、沉、迟、数四类。
《漢語大詞典》:募原
中医泛指膈间及肠胃之外脂膜的部位。募,也写作“膜”。《素问·举痛论》:“寒气客於肠胃之閒,膜原之下。” 王冰 注:“膜,谓鬲閒之膜;原,谓鬲肓之原。”灵枢经·百病始生:“留而不去,传舍於肠胃之外,募原之间。” 明 吴又可 《温疫论》:“凡邪在经为表,在胃为里,今邪在募原者,正当经胃交关之所,故为半表半里。”
《漢語大詞典》:栗楔
栗壳里呈扁形的栗子仁。中医入药,去痛活血。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果一·栗:“栗楔,一球三颗,其中扁者栗楔也。”
《漢語大詞典》:鸬鹚瘟(鸕鷀瘟)
中医病名。即百日咳。小儿易患,咳嗽不止,连作数十声,如物哽咽,欲吐难出。
《漢語大詞典》:绿盐(緑鹽)
矿石名。又名盐绿、石绿。中医用以入眼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石三·绿盐﹝集解﹞引 苏恭 曰:“緑盐出 焉耆 ,水中石下取之,状若扁青、空青,为眼药之要。今人以光明盐、磠砂、赤铜屑,酿之为块,緑色,以充之。”
《漢語大詞典》:溜火
中医学病名。即丹毒。也称流火。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萨朋四斤六两,一匣,係膏药料。治溜火、半身不遂。”参见“ 丹毒 ”。
《國語辭典》:丹毒  拼音:dān dú
病名。一种散播性链球菌所引起的组织炎及淋巴管炎。患部皮肤红肿、疼痛、易蔓延,多半引起高烧、淋巴腺肿及脑膜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