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38,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二阳
散寒
内虚
身重
龟甲
营卫
通关
理中
阴伏
子满
行气
留饮
巨阙
医经
小方
《漢語大詞典》:二阳(二陽)
(1).指《易》卦中二个阳爻,表示依次生发的两个阶段的阳气。 宋 王十朋 《知宗生日》诗:“天工未放二阳生,留得 尧 阶一荚蓂。”
(2).中医指十二经脉中的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见灵枢经·经脉《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 王冰 注:“二阳,谓阳明,大肠及胃之脉也。”
《漢語大詞典》:散寒
中医学名词。指散除寒邪的一种治法。如表寒症见头痛、发热、恶寒、无汗,可采取辛温发汗,以散表寒;里寒症见腹痛喜按、大便清稀、四肢逆冷,可采取辛热温中,以除里寒。
《漢語大詞典》:内虚
(1).中医术语。指饮食消化后被身体吸收的营养物质不足而造成的虚弱。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平脉法:“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无穀神,虽困无苦。”
(2).黄芩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黄芩
《漢語大詞典》:身重
有身孕
中医称感觉肢体沉重,行动不便的症状
《國語辭典》:龟甲(龜甲)  拼音:guī jiǎ
龟的甲壳。可用来占卜,晒乾后亦可作药品,称为「龟版」。也称为「龟壳」、「龟骨」。
《國語辭典》:营卫(營衛)  拼音:yíng wèi
1.护卫。《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峻传》:「贼数寇钞绝粮道,乃使千乘为一部,十道方行,为复陈以营卫之,贼不敢进。」
2.军营。《新唐书。卷一五七。陆贽传》:「夫关中,王业根本在焉。豪桀之在关中者,与籍于营卫不殊。」
3.中医上指气血的作用。有清者为营、浊者为卫之说,当指动脉静脉血。也作「荣卫」。
《國語辭典》:通关(通關)  拼音:tōng guān
1.打通关卡要塞。《汉书。卷四九。晁错传》:「通关要塞,不孽诸侯。」
2.暗地请托,打通关节。《后汉书。卷四三。乐恢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3.人或货物通过海关检查而顺利进出,称为「通关」。
《漢語大詞典》:理中
中医术语。调理中气。《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八·理中汤丸》集注引 程应旄 曰:“阳之动始於温,温气得而穀精运,穀气升而中气赡,故名曰理中。”
《國語辭典》:阴伏(陰伏)  拼音:yīn fú
1.阴私、秘密。《汉书。卷六六。杨敞传》:「又性刻害,好发人阴伏。」
2.暗中埋伏。《新唐书。卷一五五。马燧传》:「阴伏万人,将以掩燧。」
《漢語大詞典》:子满(子滿)
中医学病名。指妇女妊娠六七月时全身浮肿、腹胀而喘的病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子肿子气子满脆脚皱脚总括》:“肿胀喘满曰子满。”注:“遍身俱肿,腹胀而喘,在六七个月时者,名曰子满。”
《漢語大詞典》:行气(行氣)
(1).道教语。指呼吸吐纳等养生方法的内修功夫。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牀足,行二十餘岁,移牀,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 晋 葛洪 抱朴子·微旨:“明吐纳之道者,则曰唯行气可以延年矣;知屈伸之法者,则曰唯导引可以难老矣。” 唐 王维 《赠焦道士》诗:“天老能行气,吾师不养空。”
(2).中医指输送精气。《素问·太阴阳明论》:“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 岐伯 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於三阴;阳明者,表也,五藏六府之海也,亦为之行气於三阳。’”
(3).指使气血畅通。左传·昭公九年:“味以行气,气以实志。” 杜预 注:“气和则志充。”
(4).指行文气势。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 千寻,走云连风。”
《漢語大詞典》:留饮(留飲)
(1).留客宴饮;留下宴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贾 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 汉 刘向 说苑·奉使:“ 高祖 使 陆贾 赐 尉佗 印为 南越 王。 陆 生至…… 尉佗 乃大悦 陆生 ,与留饮数月。”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之三:“老弟东来殊寂寞,故人留饮慰酸寒。”
(2).中医痰饮病的一种。因饮邪日久不化,留而不去,故名。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金 元好问 《九月初霖雨中感寒痺作》诗:“留饮工作祟,臂股半风淫。”
《國語辭典》:巨阙(巨闕)  拼音:jù què
1.古代名剑。汉。袁康《越绝书。卷一一。越绝外传记宝剑十三》:「穿铜釜,绝铁鬲,胥中决如粢米,故曰巨阙。」也作「钜阙」。
2.泛指利剑。唐。僧鸾〈赠李粲秀才〉诗:「笔下铦磨巨阙锋,胸中静滟西江水。」
《國語辭典》:医经(醫經)  拼音:yī jīng
有关中医学术方面的著作。如《黄帝内经》、《外经》、《扁鹊内经》、《外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漢語大詞典》:小方
(1).小方术。史记·孝武本纪:“於是上使先验小方,鬭旗,旗自相触击。”
(2). 东汉 末 黄巾军 的编制单位。后汉书·皇甫嵩传:“﹝ 张角 ﹞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号也。大方万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
(3).谓简单的风貌。 晋 孙绰 《列仙传赞·支孝龙》:“小方易拟,大器难像。”
(4).中医的一种处方。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序例上·七方:“ 从正 曰:‘小方有二,有君一臣二之小方,病无兼证,邪气专一,可一二味治者宜之;有分两少而频服之小方,心肺及在上之病者宜之,徐徐细呷是也。’”
(5).犹言小家子气,气派不大或不大方。 宋 魏野 《书友人屋壁》诗“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陈衍 《宋诗精华录》评云:“三四不落小方。”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她觉得 中国 的女人特别的守旧,特别的琐碎,特别的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