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12分类词汇 12
《國語辭典》:神州  拼音:shén zhōu
1.赤县神州的简称。参见「赤县神州」条。《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五》:「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2.京都。宋。张元干 贺新郎。梦绕神州路词:「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明。于谦〈出塞〉诗:「羽书捷奏上神州,喜动天颜宠数优。」
3.神仙居住的地方。
《國語辭典》:神州赤县(神州赤縣)  拼音:shén zhōu chì xiàn
中国的代称。《晋书。卷三。武帝纪》:「海内版荡,宗庙播迁。帝道王猷,反居文身之俗;神州赤县,翻成被发之乡。」也称为「赤县神州」。
《國語辭典》:中州  拼音:zhōng zhōu
1.古豫州(今河南省一带)位居九州正中,故称为「中州」。晋。桓温〈平洛表荐谢尚〉:「今中州既平,宜时绥定。」
2.中原地区。《三国志。卷六○。吴书。全琮传》:「是时中州士人避乱而南,依琮居者以百数。」
3.全中国。《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世有大人兮,在乎中州。」唐。王维〈奉和圣制暮春送朝集使归郡应制〉诗:「宸章类河汉,垂象万中州。」
《國語辭典》:中夏  拼音:zhōng xià
1.华夏、中国。《后汉书。卷六○上。马融列传》:「是以明德曜乎中夏,威灵畅乎四荒。」汉。班固〈东都赋〉:「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2.中原地区。晋。陆机 辩亡论下:「魏人据中夏,汉氏有岷益,吴制荆扬而奄交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李平阳,秦州子,中夏名士。」
3.盛夏。《淮南子。说林》:「中夏用箑快之,至冬而不知去。」唐。皮日休〈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须权元化柄,用拯中夏酷。」
4.夏季的第二个月。《周礼。夏官司马。大司马》:「中夏,教茇舍。如振旅之陈。」
《國語辭典》:中土  拼音:zhōng tǔ
1.中原地区。《淮南子。地形》:「正中冀州曰中土。」《汉书。卷七七。毋将隆传》:「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中山冯太后狱冤陷无辜,不宜处位在中土。」
2.中国。《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论曰》:「余闻之后说也,其国则殷乎中土。」《南史。卷三三。范泰传》:「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
《漢語大詞典》:十州
泛指 黄河 以南的中原地区。 明 李东阳 《闻鸡行》:“十州父老皆部曲,谁遣其儿作都督。中原未清壮士死,遗恨 吴 江半江水。”
《國語辭典》:冀州  拼音:jì zhōu
1.地名。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北、山西两省,及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地。
2.古时泛指中原地区。《楚辞。屈原。九歌。云中君》:「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
《國語辭典》:区夏(區夏)  拼音:qū xià
指华夏、中国。《书经。康诰》:「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清。朱彝尊〈满江红。玉座苔衣〉词:「看寻常谈笑敌曹刘,分区夏。」
《國語辭典》:中区(中區)  拼音:zhōng qū
1.中心区域。晋。左思〈蜀都赋〉:「于是乎金城石郭兼匝中区,既丽且崇实号成都。」《宋史。卷七○。律历志三》:「国家飞运于宋,作京于汴,诚万国之中区矣。」
2.人世间。晋。陆机〈文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南朝齐。谢朓〈始出尚书省〉诗:「中区咸已泰,轻生谅昭洒。」
《漢語大詞典》:中方
(1).指中原地区。 晋 傅玄 《宜男花赋》:“猗猗令草,生於中方;花曰宜男,号应禎祥。” 唐 卢纶 《和崔侍郎游万固寺》:“闻説中方高树林,曙华先照囀春禽。”元史·礼乐志三:“天垂灵顾,地献中方。帝力所拓,神武莫当。”
(2). 中国 方面。《解放日报》1984.10.8:“ 中 美 高能物理委员会举行第五次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 中 方代表有主席 谷羽 ,委员 章综 等。”
《漢語大詞典》:中畿
(1).王畿,京都管辖的地区。晋书·桓温传:“廓清中畿,光復旧业。”资治通鉴·晋哀帝隆和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中畿,王畿也。周礼九畿,王畿方千里,其外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蕃,皆以五百里言之。王畿在九畿之中,故曰中畿。” 南朝 宋 何承天 《君马篇》:“愿为范氏驱,雍容步中畿。”
(2).泛指中原地区。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后贤志·文立:“ 诸葛亮 、 蒋琬 、 费禕 等子孙流徙中畿,宜见敍用,一则以慰 巴 、 蜀 民之心,其次倾 东吴 士人之望。”
《漢語大詞典》:中壤
泛指中原地区。晋书·裴嶷载记:“ 慕容龙驤将军 越在遐表,乃心王室,慷慨之诚,义感天地,方扫平中壤,奉迎皇舆。”
《漢語大詞典》:内原
指中原地区。《隋书·音乐志下》:“ 金陵 建社,朝士南奔,帝则皇规,粲然更备,与内原隔絶,三百年於兹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