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隙月
从孔缝中射下的月光。 宋 苏轼 《虞美人》词:“波声拍枕长 淮 晓,隙月窥人小。无情 汴水 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 西州 。”
分類:中射月光
《國語辭典》:注射  拼音:zhù shè
1.水流灌注激射。唐。李绅〈悲善才〉诗:「寒泉注射陇水开,胡雁翻飞向天没。」宋。梅尧臣〈咏怀诗〉四首之四:「深料生注射,聚沫犹壅碍。」
2.用弓箭集中射击。《新唐书。卷二二四。叛臣传上。仆固怀恩传》:「鱼朝恩令射生五百攒矢注射,贼多死,而阵坚不可犯。」《明史。卷三一四。云南土司传二。麓林传》:「英列弩注射,突阵大传呼,象多伤,其蛮亦多中矢毙,蛮气稍缩。」
3.比喻思虑敏捷、言词流畅。唐。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全盛之气,注射语言,杂糅精粗,遂成多大。」《新唐书。卷一三九。李泌传》:「有员俶者,九岁升坐,词辩注射,坐人皆屈。」
4.使用注射筒或皮下注射针,将某种物质经皮层强迫注入体内。治病时,注射药物的疗效较口服快。
《國語辭典》:暗箭  拼音:àn jiàn
1.趁人不备,暗中射出的箭。如:「冷不防,一暗箭从背后呼啸擦身而过。」也作「冷箭」。
2.比喻暗中伤人的行为。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一了说,明枪好躲,暗箭难防。」《七侠五义》第三一回:「好吓!好吓!你敢用暗箭伤人,万不能与你们干休。」也作「冷箭」。
《國語辭典》:冷箭  拼音:lěng jiàn
1.趁人不备,暗中射出的箭。《三国演义》第一五回:「城上暗放一冷箭,正中孙策左腿,翻身落马。」也作「暗箭」。
2.比喻暗中害人的行为。如:「为人要光明磊落,不要尽在人背后放冷箭。」也作「暗箭」。
3.形容刺骨的冷风。唐。孟郊〈寒地百姓吟〉:「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
《漢語大詞典》:簇射
众箭向同一目标集中射击。 郭沫若 《羽书集·日本的过去现在未来》:“ 中国 人在接受西方文明的准备上,单为内部磨擦便延宕了三百年,因为有这一落后便陷入于半殖民地的运命,而身受国际资本主义的万箭的簇射。”
《国语辞典》:靶机(靶机)  拼音:bǎ jī
利用电子遥控无人驾驶的飞机,作为空中射击的目标。主要用于防空部队射击练习或检验武器。
《國語辭典》:黑枪(黑槍)  拼音:hēi qiāng
1.非法暗藏的枪枝。如:「严格查缉黑枪,才能改善治安。」
2.乘人不备,暗中射出的枪弹。如:「放黑枪的行为是很可耻的。」
《漢語大詞典》:暗枪(暗槍)
(1).暗中射人的枪。 刘白羽 《光明照耀着沈阳》:“黑夜鸣响着暗枪。”
(2).用于比喻。如:正当我们在狠狠批驳敌人的谬论的时候,从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射来了暗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