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48分类词汇 48
《國語辭典》:橘红(橘紅)  拼音:jú hóng
1.一种颜色。由黄色与红色掺合而成,红色成分略多于橘黄。
2.一种中药。为橘的外果皮,有消痰的功能,以广东化县所产最佳。
《漢語大詞典》:瓜蒂
中药名。即甜瓜的瓜蒂。黄褐色,质柔韧。味苦,性寒,有催吐、利尿等作用。《神农本草经》卷二:“瓜蒂,味苦寒,主大水身面四肢浮肿。”
《國語辭典》:竹黄(竹黃)  拼音:zhú huáng
1.一种真菌类中药,寄生于箭竹等竹秆上,以子座入药。有祛风除湿、祛痰镇咳之功效。宋。僧赞宁《笋谱。二之出。镛竹笋》:「一说竹黄是南海边竹内尘沙加于竹,凝结成致竹兼笋,皆疗风疾。」
2.一种工艺品。以竹筒加工制成果盒、文具盒等。
《國語辭典》:熟地  拼音:shú dì
1.耕种多年的土地或已开发的土地。
2.经多次蒸熟的地黄根。中医以肥大色黑,味甘如饴者为最佳的药材。
《國語辭典》:没药(沒藥)  拼音:mò yào
植物名。橄榄科密儿拉属。树脂黏而有香味,多产于印度、阿拉伯及东非洲等地。可供做药剂及香料。
《漢語大詞典》:山芎
中药名。 宋 苏轼 《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山芎麦麴都不用,泥行露宿终无疾。”
《漢語大詞典》:血竭
中药名。又名骐驎竭。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骐驎竭:“此物如乾血,故谓之血竭。”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骐驎竭﹝集解﹞引 苏颂 曰:“今南番诸国及 广州 皆出之。木高数丈,婆娑可爱。叶似樱桃而有三角。其脂液从木中流出,滴下如胶飴状,久而坚凝,乃成竭,赤作血色。”明史·李时勉传:“ 时勉 於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涖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醒世姻缘传》第九五回:“却又要了血竭来到,热酒研化下去。”
《國語辭典》:五加皮  拼音:wǔ jiā pí
一种五加科植物的中药。五加皮酒系由其根皮制成的药酒,性辛温无毒,有袪风湿、强筋骨的功效。
《國語辭典》:五加  拼音:wǔ jiā
植物名。五加科五加属,落叶灌木。高约二至三公尺。枝干生刺。掌状复叶,小叶五枚,倒卵形,锯齿缘,殆无小叶柄。伞形花序,初夏开黄绿小花。果实色黑,为球形浆果。根皮可浸酒、入药,有袪风湿、壮筋骨的药效。也称为「五叶木」。
《國語辭典》:麋茸  拼音:mí róng
麋角初生时,细短肿起的毛茸。与鹿茸相似。
《漢語大詞典》:文章草
中药名。即五加皮。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五加:“ 蜀 人呼为白刺。 譙周 《巴蜀异物志》名文章草。有赞云:‘文章作酒,能成其味,以金买草,不言其贵。’是矣。”参见“ 五加皮 ”。
《國語辭典》:五加皮  拼音:wǔ jiā pí
一种五加科植物的中药。五加皮酒系由其根皮制成的药酒,性辛温无毒,有袪风湿、强筋骨的功效。
《漢語大詞典》:升药(升藥)
中药名。由汞和雄黄、火硝等炼制而成。有黄、红两种,称黄升(黄升丹)、红升(红升丹)。为外用要药,主治痈疽、疔疮等症,能搜脓、拔毒、去腐、生肌。
《漢語大詞典》:檀桓
(1).中药名。黄蘖的根。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檀桓﹝集解﹞引 陈藏器 曰:“檀桓乃百岁檗之根,如天门冬,长三四尺,别在一旁,以小根缀之。一名檀桓芝。出灵寳方。”
(2).古地名。文选·枚乘〈七发〉:“迴翔 青篾 ,衔枚 檀桓 。” 李善 注:“ 青篾 、 檀桓 ,盖并地名。”一说回旋之貌。 胡绍煐 曰:“此言涛之初发,如车之回翔,马之檀桓……檀桓,犹盘桓,回旋之貌。”
《漢語大詞典》:蝉衣(蟬衣)
中药名。蝉壳。参见“ 蝉蜕 ”。
《國語辭典》:蝉蜕(蟬蛻)  拼音:chán tuì
1.蝉自蛹状幼虫化为成虫时所脱下的壳,可入药。也称为「蝉衣」。
2.比喻解脱、卸除。《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今已矣!把衣冠蝉蜕,濯足沧浪。无聊且酌霞觞,唤几个新知醉一场。」
3.比喻人脱去肉体躯壳,得道成仙。指死亡。唐。贯休〈经旷禅师院〉诗:「再来寻师已蝉蜕,薝卜枝枯醴泉竭。」清。全祖望〈梅花岭记〉:「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蜕,实未尝死。」
《漢語大詞典》:玄明粉
中药名。亦名白龙粉。用朴硝与萝卜、甘草煎汁熬制而成,可解热消毒。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五·玄明粉:“玄,水之色也。明,莹彻也。御院药方谓之曰白龙粉。”
《漢語大詞典》:兔丝子(兔絲子)
中药名。莬丝子的成熟种子。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予族子 相 ,少服兔丝子凡数年,所服至多,饮食倍常,气血充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