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踏脚石(踏腳石)  拼音:tà jiǎo shí
垫脚的石头。借指基础。如:「散布在溪涧里的石头,常成为游客横越溪谷的踏脚石。」
《国语辞典》:穗轴(穗轴)  拼音:suì zhóu
玉米等农作物,其中间的轴。
《国语辞典》:抬肩  拼音:tái jiān
量制衣服时,从腋下到肩膀中间的尺寸。也称为「抬裉」。
《國語辭典》:铁锹(鐵鍬)  拼音:tiě qiāo
铁制、掘土的工具。前半扁平呈半圆弧而稍尖,后半接有木把柄。
《漢語大詞典》:脡脊
牲体脊骨的中间部分。仪礼·少牢馈食礼:“正脊一,脡脊一,横脊一。”
《漢語大詞典》:通带(通帶)
一种中间相通,可以放钱物的腰带。 艾芜 《意外》:“ 老李 为慎重起见,就临时嘱咐 老张 ,当心他自己的纸票,最好分成两处放,一份插进衣褶缝里,一份塞进裤子通带内。”
《漢語大詞典》:填料
搀在混凝土、橡胶、塑料等中间起填充作用的材料,通常是粒状、粉末状或纤维状,如黄土、锯末、滑石、石棉、碳黑等。
《国语辞典》:咽头(咽头)  拼音:yān tóu
口腔与食道中间的区域。约由头骨底部至相当于第六颈椎的位置,为漏斗状。可分为鼻咽、口咽及喉咽等三部分。
《漢語大詞典》:楦排
鞋楦。因鞋楦除首尾鞋模外,中间有一排木片供增减尺寸,故名。 元 无名氏 《朝天子·嘲人穿破靴》曲:“两腮绽开,底破帮儿坏……上臺基左歪右歪,又不敢着楦排,只好倒吊起朝阳晒。”
《国语辞典》:亚腰葫芦(亚腰葫芦)  拼音:yà yāo hú lú
亚,即压。亚腰葫芦形容如葫芦般中间细,两头大的样子。《西游记》第二七回:「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葫芦,十分疼痛难忍。」
分类:葫芦中间
《漢語大詞典》:腰站
驿站的中间站,以便休息打尖或换马。也称腰顿。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腰站:“ 查氏 慎行 《得树楼杂钞》:腰站二字,见于 宋 赵彦卫 《御寨行程记》,即今驛递之腰站。”参见“ 腰顿 ”。
《漢語大詞典》:腰顿(腰頓)
即腰站。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自 东京 至 女真 ,所谓御寨行程。 东京 四十五里至 封丘县 ,皆望北行,四十五里至 胙城县 腰顿。”参见“ 腰站 ”。
《漢語大詞典》:腰锣(腰鑼)
旧时大官仪仗中间的大锣,用以清道。《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后面方是钦差閲兵大臣的执事,什么衝锋旗、帅字旗、官衔牌、头锣、腰锣……一对一对的过完,纔见那抚院坐着一顶八人抬的緑大呢轿子,缓缓而来。”
《國語辭典》:腰门(腰門)  拼音:yāo mén
沿著墙边所开的便门。《西游记》第二三回:「又听得呀的一声,腰门开了,有两对红灯。」《红楼梦》第一○八回:「宝玉便慢慢的走到那边,果见腰门半开,宝玉便走了进去。」
《漢語大詞典》:腰厅(腰廳)
旧式房屋中间的厅屋。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只见店门以内,左右两边,都是马棚更房。正北一带腰厅,中间也是一箇穿堂大门,门里一座照壁,对着照壁正中一带正房。”
《漢語大詞典》:一杆子插到底
比喻越过中间环节,将事情一直贯彻到下层或做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