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99,分414页显示 上一页 270 271 272 273 274 276 277 278 279 下一页
刘彦适(字 立道 )
吴师中
康执权(字 平仲 )
晁公武(字 子止 号 昭德先生 别称 良吏 )
李弥正(字 似表 )
杨存中(名 沂中 字 正甫 同安郡王、和王 存中 武恭 )
樊光远(字 茂实 )
欧阳中
许中(字 与权 )
陈中
吕广问(字 仁甫 )
喻汝砺(字 迪孺、迪儒 号 扪膝居士、扪膝先生 )
孔端朝(字 国正 )
宇文时中
其它辞典(续上)
赵子潚(字 清卿 号 澹庵 )刘彦适(字 立道 )
吴师中
康执权(字 平仲 )
晁公武(字 子止 号 昭德先生 别称 良吏 )
李弥正(字 似表 )
杨存中(名 沂中 字 正甫 同安郡王、和王 存中 武恭 )
樊光远(字 茂实 )
欧阳中
许中(字 与权 )
陈中
吕广问(字 仁甫 )
喻汝砺(字 迪孺、迪儒 号 扪膝居士、扪膝先生 )
孔端朝(字 国正 )
宇文时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赵子潚(一一○一~一一六六),字清卿,号澹庵,太祖六世孙。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调真州司法参军,改衢州推官。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为两浙路转运副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二十九年,知临安府(《乾道临安志》卷三)。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为沿海制置使,历知明州、福州、泉州。乾道二年卒于官,年六十六。事见《历朝上虞诗集》卷三,《宋史》卷二四七有传。今录诗十二首。全宋文·卷四二九五
赵子潚(一一○二——一一六七),字清卿,秦康惠王后,令奥子。宣和六年进士,调仪真掾。为衢州推官,兼安抚司机密文书。历州郡,除少监,升吏部郎中,任户部郎、总领江淮军马钱粮。除直秘阁,江淮转运副使。又直敷文阁,两知临安。寻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进龙图阁,移镇福州,又知泉州。乾道三年卒,年六十六。见胡铨《龙图阁学士赠少傅赵公墓志铭》(《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二四)。
人物简介
简介
字立道,刘诜之子。省试别头第一人,历校书郎,除直秘阁,高宗绍兴初任广西经略使,绍兴三年以右朝散大夫知静江府,再知徐州。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康执权,字平仲(《四六谈麈》),开封(今属河南)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寓居永嘉(《宋诗纪事》卷四八)。高宗建炎初为国子祭酒(《鸿庆居士集》卷二五《国子祭酒康执权鸿胪卿》)。二年(一一二八),兼权中书舍人,试给事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三、一五)。三年,以显谟阁直学士奉祠(同上书卷二四)。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七)。二十七年,落致仕知泉州,寻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同上书卷一七七)。今录诗三首。全宋文·卷三九九八
康执权,字平仲,开封(今河南开封)人。上舍释褐,靖康末为国子祭酒、鸿胪卿。高宗立,召为起居郎,试给事中,为尚书工部、吏部侍郎,同修国史。建炎三年,充显谟阁直学士。绍兴十八年致仕。二十七年落致仕知泉州,寻除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五四之三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三、一五、一七、一八、二四、一七七及《宋诗纪事小传补正》卷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子止,号昭德先生。晁冲之子。高宗绍兴二年进士。初任四川总领财赋司干办公事。孝宗乾道初知兴元府,时称良吏。历知恭州、荣州、合州,以敷文阁直学士为临安府少尹,官至吏部侍郎。家富藏书,又得南阳井度赠书,为校雠异同,论述大旨,编成《郡斋读书志》。另有《昭德文集》、《易诂训传》等。全宋诗
晁公武,字子止(《南宋馆阁录》卷八),号昭德先生,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冲之子。靖康之乱入蜀。高宗绍兴中进士,调荣州司户(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六五)。十七年(一一四七),辟为四川宣抚司钱粮所主管文字。历知恭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六)、荣州(《郡斋读书志》附宋黎安朝跋)、合州(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五一附晁公武《清华楼记》)。为潼川府路转运判官,二十七年为言官论罢。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除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寻为殿中侍御史(《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七之二一、七八之四九)。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出知泸州,三年,知兴元府,充利州东路安抚使(同上书选举三四之一五、二○)。四年,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宋史》卷三四《孝宗本纪》)。六年,改淮南东路安抚使(《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五之二九),七年,知扬州(同上书食货一之四五)。除临安府少尹,旋罢(《咸淳临安志》卷四七)。卒于嘉州。《宋史·艺文志》载其著述甚富,均散佚,唯存《郡斋读书志》四卷(一本作二十卷)。今录诗十三首。全宋文·卷四六六○
晁公武,字子止,号昭德先生,冲之子,公溯兄,世为澶州清丰人,后徙彭门(今江苏徐州)。靖康之乱,逃离汴京,流落吴楚。绍兴初入蜀,与蜀中文士李焘、苏符、程敦厚、赵次公交游。二年登进士第,为四川转运副使井度属官。十五年为四川宣抚司钱粮所主管文字。十七年通判潼川府,寻知恭州,移荣州、合州,为潼川府路转运判官。二十七年被劾罢,复职知泸州。入朝为吏部郎中、监察御史。隆兴二年兼国史院编修官,旋为右正言,多所论列。迁殿中侍御史,徙户部侍郎。乾道元年出知泸州,提举成都府、利州等路茶事。三年知兴元府,充利州东路安抚使,四年为四川安抚制置使,六年为淮南东路安抚使兼知扬州,七年移潭州。擢吏部侍郎,除临安府少尹,以与判官不合罢。晚居嘉州卒。公武学有渊源,闻见广博,著有《易诂训传》、《尚书诂训传》、《毛诗诂训传》、《中庸大传》、《春秋诂训传》、《石经考异》、《稽古后录》、《通鉴评》、《老子通述》、《昭德堂集》、《嵩高樵唱》,均佚,今所存者唯《郡斋读书志》。事迹具《郡斋读书志校證》附录一《晁公武传略》。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2—1166 【介绍】: 宋代州崞县人,本名沂中,字正甫。魁梧警敏,少学射骑、兵法。以应募积功至忠翊郎,数随张俊与金兵战,以奇功迁御前中军统制。高宗绍兴元年,又从俊讨李成,迁宣州观察使。六年,大败伪齐于藕塘,进保成军节度使。十一年,与张俊、刘锜等合兵柘皋,击败完颜宗弼军。累官殿前都指挥使。秦桧执政,唯桧命是从,权宠日盛,任殿帅几三十年,封同安郡王。孝宗隆兴初,起为御营使,寻卒。全宋文·卷四二九四
杨存中(一一○二——一一六六),本名沂中,字正甫,绍兴间赐名存中,代州崞县(今山西原平崞阳镇)人。少警悟,学孙吴兵法,善骑射。宣和末应募,积功至忠翊郎。靖康元年,以兵勤王,隶张俊部曲。建炎三年,金人攻明州,以奇功迁御前中军统制。累迁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绍兴六年,败伪齐军于藕塘。十一年,与张俊等败兀术于淮南。官至殿前都指挥使。为殿帅凡二十五载,权宠日盛。乾道二年卒,年六十五。追封和王,谥武恭。《宋史》卷三六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2—1164 【介绍】: 宋杭州钱塘人,字茂实。少从张九成学。高宗绍兴五年省试第一,除秘书省正字。上疏请奖忠谠、戒滥进、惜民力、作士气,时方议休兵,罢为阆州教授。后召为秘书丞,迁监察御史。请补外,知兴化军,终知严州。有《尚书解》、《礼记讲义》、《梅窗杂著》。全宋文·卷四二九八
樊光远(一一○二——一一六四),字茂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从张九成学,绍兴五年省试第一,遂中进士第,调秀州海盐县主簿。历秘书省正字,罢为阆州教授。召为秘书丞,除监察御史,迁工部员外郎。补外知兴化军,除福建路提点刑狱,徙知严州。隆兴二年卒,年六十三。见汪应辰《文定集》卷二二《吏部郎樊茂实墓志铭》。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二年(1132)任临江军知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许中,字与权,乐平(今属江西)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进士(清道光《乐平县志》卷七)。历校书郎、兵部郎官。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以直秘阁主管广西经略司公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三)。三年,以直徽猷阁知桂州,改知静江府,以收买战马皆不堪披带,降两官(同上书卷六二、六三)。久之,起知鼎州、虔州(《乐平县志》卷七)。十三年,以左朝散大夫知扬州。十四年,从所请主管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八、一五二)。全宋文·卷三三五五
许中,字与权,乐平(今江西乐平)人。元符三年第进士,累官校书郎,移兵部郎官。绍兴二年为广西经略使,三年知桂州,改知静江府。五年,坐市买方物不如价被劾勒停。十三年知扬州,十四年请祠,主管台州崇道观。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六、五三、五六、六三、八六、一四八、一五三,《宋诗纪事补遗》卷三一,道光《乐平县志》卷七。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中,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三二)年特奏名。事见清《莆田县志》卷一二。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03—1175 【介绍】: 宋开封人,南渡后居宁国太平,字仁甫。吕夷简从曾孙。徽宗宣和七年进士。屡辟主管机宜文字。历知德安县,招辑流亡,建学舍以教其子弟。累除权礼部侍郎,凡内禅典礼前未有者,多所订正。官终知池州、徽州。全宋文·卷四三四七
吕广问(一一○三——一一七五),字仁甫,宣州太平(今安徽太平东)人。年二十,贡太学。宣和七年进士,授宣州士曹掾,改司理参军,调徽州婺源县主簿。入权邦彦、李光幕府。光南迁,罢居黄山之隅。后知江州德安县,通判筠州、虔州。召为礼部员外郎。绍兴二十七年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移浙西路,迁本路提点刑狱兼权湖州。除直秘阁、两浙路转运副使。迁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拜起居郎,除权礼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出知池州,以病移徽州。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三。见《南涧甲乙稿》卷二○《吕公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3 【介绍】: 宋陵井监仁寿人,字迪孺。徽宗崇宁五年进士。知阆中县,迁祠部员外郎。钦宗靖康二年,闻金人欲废赵氏立张邦昌,乃扪其膝曰:“不能为贼臣屈!”挂冠而去,自号扪膝居士。高宗即位,从京师趋行在,复为郎。因论迁都之害,为李纲所重,除四川抚谕官,督输四川漕计、羡缗及常平钱物。建炎二年,刷川纲金帛八百余万缗,乞留用为陕州五路军粮犒设之费。绍兴元年知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上书言蜀守备之策。改夔州路提点刑狱。因勾龙如渊荐,召对,除驾部员外郎,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十年,直秘阁、知遂宁府。有《扪膝稿》。全宋诗
喻汝砺(?~一一四三),字迪孺,仁寿(今属四川)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赐学究出身(《舆地纪胜》卷一五八)。钦宗靖康初官祠部员外郎,金人陷汴京,立张邦昌为楚帝,汝砺弃官归邛山之阳,自号扪膝先生。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知果州,五年,知普州,九年,提点夔州路刑狱,十年,知遂宁府,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六、八五、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十一年罢,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同上书卷一四一、一四八)。有集十四卷,刘光祖为之序(《桯史》卷一四),已佚。《两宋名贤小集》中存有《扪膝稿》一卷。 喻汝砺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底本,参校《成都文类》、《全蜀艺文志》等引诗,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全宋文·卷三八八八
喻汝砺(?——一一四三),字迪儒,仁寿(今四川仁寿)人。崇宁五年赐学究出身。政和二年,知阆中县。迁祠部员外郎。张邦昌僭立,趣百官入贺,汝砺扪膝谓不能为贼臣屈,遂挂冠去,时称扪膝先生。建炎元年六月为四川抚谕官,二年三月勒停。绍兴元年起知果州,五年移知普州,九年改提点夔州路刑狱公事。十年正月除驾部员外郎,迁潼川府路转运副使。十一年罢为直秘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三年卒。著有《扪膝稿》。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三、六、一四、一六、九四、一三一、一三四、一三七,《宋史》卷四五三《孙逄》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宣和六年(1124)任虞部郎中。建炎三年(1129)任成都府路转运判官。绍兴二年(1132)任潼川府知府兼安抚使。绍兴五年(1135)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绍兴五年(1135)四月改任。绍兴六年(1136)8月知湖州。绍兴六年(1136)任湖州知州。绍兴八年(1138)任遂宁府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