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200,分414页显示  上一页  402  403  404  405  406  408  409  410  411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马鸣鸾(环中 存彝 )
高慎中(僧虔 )
高鐈(荐馨 芦中人 )
黄中(德庸、百炼 包山 )
黄中松(仲严 )
黄中理(苕隐 九匏道人 )
梁章钜(闳中、茝林、茞林、茞邻、茝中、闳林 退庵、古瓦研斋、茝邻 )
吴景中
刘爚(丽中 )
陈运镇(中纬 其山 )
丁泰(礼安 卯桥、叔雨、菽庐 别称 丁中翰 )
吴信中(阅甫 蔼人 )
陈中孚(元吕 心畬 )
郑用锡( 在中 祉亭 )
刘遵和(子中 春台 )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马鸣鸾,字环中,号存彝,桐城人,康熙监生,以子鹏飞贵赠开封同知。

人物简介

江阴古韵浅酌
高慎中,高照儿子,字僧虔,邑廪贡生,于书无所不读,著有《补萝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直隶清苑人,字荐馨。诸生。居白洋淀侧,自号芦中人。好游名山水。工诗。有《义烈编》、《渊颍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十四
高鐈,字荐馨,清苑人。有《渊颍集》。

人物简介

梁溪诗钞
黄中,字德庸,号包山,清无锡人,国子生,吴黼仙谓其诗一字百炼,五言近体自成一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上海人,字仲严。长于考订名物。有《诗疑辨證》。
黄中理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南汇人,字苕隐,自号九匏道人。诸生。家贫,兄弟白首同居。善画,工牡丹,求者甚众;画兰卉更佳。卒年八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75—1849 【介绍】: 清福建长乐人,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年自号退庵。嘉庆七年进士,改礼部主事,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洞悉江苏地方利弊,用人理财,能持大体。鸦片战争时,曾驻兵上海,旋以病开缺。有《经尘》、《夏小正通释》、《归田琐记》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一七
梁章钜,字闳中,一字茝林,福建长乐人。嘉庆壬戌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有《藤花吟馆诗钞》。
全台诗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茞林,一作茞邻,号退庵,又号古瓦研斋。福建长乐人。清嘉庆七年(1802)进士。历任湖北荆州知府,江南淮海道,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布政使。道光十六年(1836)任广西巡抚。鸦片战争期间,曾率兵驻守梧州防堵英军侵略。二十一年(1841)改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平生纵览群籍,精研金石之学,勤于著述,为清代各省督抚中著述最多者。计有《浪迹丛谈》、《论语集注旁證》、《孟子集注旁證》、《归田琐记》、《南省公馀录》、《退庵随笔》、《楹联丛话》等七十馀种〖参考刘德成、周羡颖主编《福建名人辞典》,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1版1刷。〗。  梁章钜于道光年间,作有题徐庆超都督春波洗砚图二首,见连横《台湾诗乘》,今据以校录。(吴福助撰)
词学图录
梁章钜(1775-1849),字茝中、闳林,号茝邻、退庵。祖籍长乐,后迁居福州。二十岁中举人,二十八岁成进士。嘉庆十年(1805)开始任礼部主事,嘉庆二十一年(1816)考选军机京章。道光元年(1821)升为礼部员外郎,任大清通礼馆、内廷方略馆编修。后历任湖北荆州知府、江南淮海河务兵备道,以及江苏、山东、江西按察使,江苏、甘肃、直隶布政使。鸦片战争期间,任广西、江苏巡抚,一度兼署两江总督,不久以疾告归,居福州黄巷黄楼。壮年于嘉庆年间在京曾加入宣南诗社。晚年子恭辰迎养于温州官署。著述甚丰,有《枢垣纪略》、《退庵随笔》、《文选旁证》、《归田琐记》、《浪迹丛谈》、《退庵诗存》、《退庵随笔》、《文选旁证》《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巧对录》等七十余种刊行于世。子恭辰随父游学二十年,官至温州知府,编撰《楹联四话》和《巧对续录》。
黄鹤楼志·人物篇
梁章钜(1775~1849) 清代官员、学者。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县,生于福州。嘉庆七年(1802)进士,历任湖北荆州知府兼荆宜施道、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署理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等职。曾积极配合林则徐严禁鸦片,是坚定的抗英禁烟派人物,也是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为首务”的督抚。著述丰富,共著诗文近70种,为楹联学开山之祖。自云“余官湖北时,尝三度登黄鹤楼”。在其所著《楹联丛话》中记载了内阁学士翁方纲、湖北巡抚钱楷、直隶参政鲁之裕、署陕甘总督萨迎阿、侍读学士余本敦、吏部尚书朱士彦、湖广总督毕沅等官员、名士撰写黄鹤楼楹联的事迹掌故。
维基
梁章钜(1775年—1849年),字闳中,又字茝林,号茝邻,晚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县,生于福州。学者。梁章钜幼时颖悟,九岁能诗,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举,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嘉庆十年(1805年),任礼部主事。嘉庆十二年(1807年),掌浦城浦南书院讲席,次年,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经考选任军机章京。道光二年(1822年),授湖北荆州知府兼荆宜施道,升淮海河务兵备道,调署江苏按察使。道光五年(1825年),管理盘运漕粮总局,任山东按察使。次年,调任江苏布政使。在江苏任职八年,曾四次代理巡抚,政绩斐然。道光十一年(1831年),江淮大水灾,他率属捐廉募款。同年,修复练湖牌坝,筹款兴修孟渎、得胜、澡港三河水利。道光十二年(1832年)四月,奏请回福州养病。道光十五年(1835年),奉召入京,授甘肃布政使。次年,升广西巡抚兼署学政。道光十八年(1838年),上疏主张重治鸦片囤贩之地,强调“行法必自官始”,并积极配合林则徐严令梧州、浔州官员捉拿烟贩,采取10家连保法,杜绝复种罂粟。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亲自带兵防守梧州,并增兵浔州、南宁,运送大炮支援广州防务。曾上疏抨击琦善在广东“开门揖盗”,歌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第一个向朝廷提出以“收香港为首务”。同年,调任江苏巡抚,带兵到上海会同江南提督陈化成部署抗英,组织宝山、上海、川沙、太仓、南汇、嘉定等地兴办团练,严密设防,使英军未敢妄动。同年八月,署理两江总督兼两淮盐政。十一月病发,专折奏请开缺调理。先后寓居扬州、浦城、温州。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病逝。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吴景中(?~?),清嘉庆年间(1796~1820),台湾县人。生平不详。(施懿琳撰)
刘爚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熻,字丽中,贵州修文人,清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一
陈运镇,字中纬,号其山,孝感人。嘉庆己巳进士,官工部郎中。有《沧浪亭诗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平湖人,字礼安,号卯桥。嘉庆二十二年进士,官内阁中书。有《仙菽庐诗集》、《礼记随笔》。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七
丁泰,字礼安,号卯桥,平湖人。嘉庆丁丑进士,官内阁中书。有《仙卡庐诗集》。
维基
丁泰(生年不详—卒年不详),字礼安,号卯桥、叔雨、菽庐,别称丁中翰,室名仙菽庐。浙江省嘉兴府平湖县人,诗人、经学家。 年少丧父,一贫如洗,依靠舅父茂才徐养三教导学习。悟性聪颖,读书一目十行,童年即入庠读书。嘉庆十二年(1807年)丁卯举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第二甲第五十名进士出身。经学程度深博,为考官赞赏。授内阁中书,清廉谨慎,不巴结权贵。提拔后进,与其交游的人众多。制艺理法以胡宏为宗,兼采陈子龙、黄淳耀等数家。骈文、杂文都不离经籍内容而尤其擅长经学。体弱多病,终年不瘉,药不离身。卒年四十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吴县人,字阅甫。吴云子。嘉庆十三年状元,授修撰。曾主河南、广东、湖北乡试,官至侍读学士。卒年五十六。有《玉树楼稿》。
维基
吴信中,字阅甫,号蔼人,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朝状元、政治人物。吴信中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式戊辰科一甲第一名进士(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入值南书房。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任湖北乡试主考官。官至侍读学士。后辞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6 【介绍】: 清湖北武昌人,字元吕,号心畬。嘉庆六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漕运总督,署山东巡抚。多所建白,所至有政绩。
维基
陈中孚,江西省九江府德化县人,同进士出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光绪癸卯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19名。同年闰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郑用锡(1788~1858),原名蕃,字在中,号祉亭,原籍福建漳浦,明末迁居金门浯江,乾隆三十九年(1774)其父崇和移居台地后垄,嘉庆十一年(1806)又徙往竹堑,于是落籍当地。郑氏立志青云,道光三年(1823)考取进士,成为「开台黄甲」 ,道光十四年(1834)入京任官,签分兵部武选司行走,次年补授礼部铸印局员外郎兼仪制司事务,精勤称职,虽获肯定,但乏再上层楼的官勋,道光十七年(1837)春乞养归里。在乡期间,建学宫、修桥渡、赈饥寒、恤孤寡,乐善好施,为地方重要仕绅。曾担任明志书院山长 (约1829~1834、1852~1857年间),栽培后进,不遗馀力。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舰来犯,郑氏招募乡勇抵御。咸丰三年(1853),漳泉械斗纷起,撰〈劝和论〉开导村民,又挺身劝解,获保全者不少,逝后于同治十一年(1872)获祀乡贤祠中。道光十四年(1834)曾与堂弟郑用鉴合撰淡水厅方志,后世纂修者多以此为基础 ;又著有《周礼解疑》、《周易折中衍义》。咸丰元年(1851)开始修筑「北郭园」,此庭园遂成为北台重要的文学据点。郑氏工诗文,诗歌内容小至杂物微咏、个人心绪、家庭琐事、园林赏玩、交游酬答,大至反映社会现象,关心桑梓国事,或欢愉忧叹,或愤慨悲悯,莫不涵括,是一典型的儒士诗人。文字浅显质朴,不事修饰,喜好说理,杨浚以为是邵雍击壤吟的流衍,颇加推许;但连横以为其诗「平淡、未佳」 ,王国璠则谓:「古体出于宋儒击壤一派,虽有令人繁杂之讥,却具『帝力与我何有』之乐。近体必琢必鍊,致气息神采,大受束缚,流于生涩。独五言律绝,颇有田园之趣,应可传也。」 郑氏诗作目前存有两种版本,其一是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所藏的《北郭园诗钞稿本》;其二系次子郑如梁委托福建举人杨浚编修的《北郭园全集》,于同治九年(1870)刊刻,为北台湾最早出版的诗文集。此二版本,内容相去甚远,各有特色,基金会所藏较接近郑用锡作品原貌,可惜为残本,内容并不完整;杨浚编修的刊本,虽经杨氏删修润饰,但所存作品较多,且较为普遍,台湾文献丛刊本中之《北郭园诗钞》、龙文出版社之《北郭园诗钞》,均采此版本。兹以《北郭园全集》为底本,参照吴三连台湾史料基金会所藏之《北郭园诗钞稿本》(以下简称「稿本」)编校。稿本有若干不易辨认的字体,则由黄哲永、谢永基两位先生协助辨识完成。(黄美娥撰)
北郭园诗钞·弁言
北郭园诗钞五卷,郑用锡撰。郑君字祉亭,台湾淡水厅人;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戊申(一七八八),咸丰八年戊午(一八五八)卒,享年七十有一。君于道光三年成进士,台湾土著之登甲科者自君始;因以其著述列为台湾文献丛刊之一。 郑君尝撰钦定周易折中衍义一书,凡数十万言,未刊。其著作之刊行者有北郭园全集,系同治庚午(九年)刻本。全集中有文钞一卷、诗钞五卷、制艺及试帖各二卷。文钞只收赋、序、论、记、诔文各一篇,分量甚少,制艺、试帖不足取,故仅录其诗钞五。 又全集之首有总序七,兹选录林士传、杨浚所作序各一与朱材哲撰郑君墓志铭及杨浚撰文钞序,列为附录二,俾读者得知郑君之生平及其全集之大概焉。卷首有『男如梁稼田校刊』数字,则经略去。(百吉)
北郭园诗钞·杨序
昔高达夫五十始学诗,祉亭先生亦归田后所作为多也。盖发于性情,深得三百篇之遗旨。其品格在晋为陶靖节、在唐为白乐天、在宋为邵尧夫,间有逼肖元遗山者。 先生自家居奉养,托迹郊坰,日以歌咏为事,世比之山中宏景,介休林宗。所筑精舍曰北郭园,万峰环峙,秀甲瀛壖,宜其得江山之助,不求工而自工矣。 同治九年九月,乡愚侄杨浚雪沧氏谨序于堑城之试笔寓庐。
刘遵和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遵和,字子中,号春台,山东沂水县人,同进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