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02,分194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尉兴(兴敬 集中县伯 闵庄 )
宇文护(萨保 晋国公、水池县伯、中山公 荡 )
斛律光(明月 永乐县子、西伯县子、钜鹿郡公、冠军县公、金爵咸阳王、武德郡公、中山郡公、清河郡公 )
王清( 中庐公 )
杜龛( 中庐县侯 )
庾肩吾(别称 庾尚书、庾中庶 子慎、慎之 高斋学士 )
萧察(世称 宣帝 庙号 中宗 宣皇帝 理孙 岳阳郡王 )
元善见(别称 魏孝静帝 中山王 孝静皇帝 )
皇甫亮(君翼 榆中男 )
王通(仲淹 文中子 )
僧神秀(别称 六祖 大通禅师、大通中宗朝 )
沈季诠(子平 呼投江中 )
赵中虚
李承乾(高明 恒山王、中山 悯 )
僧中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3 【介绍】: 北魏太安狄那人,字兴敬。尉长命子。擅弓马,有武艺,高欢引为帐内都督。出为常山公府参军事,赐爵集中县伯。随司空韩轨镇压晋州民李小兴等起事进爵为侯。东魏孝静帝武定元年,从高欢与西魏宇文泰战于邙山,中流矢卒。谥闵庄。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5—572 【介绍】: 北周代郡武川人,鲜卑族,字萨保。宇文颢少子。从其叔宇文泰征战,有功。西魏时任大将军、司空。恭帝三年,继宇文泰执西魏朝政。次年,拥宇文觉(孝闵帝)登天王位,建北周,自任大冢宰,封晋国公,专权。旋废孝闵帝,立明帝宇文毓;又杀明帝而立武帝宇文邕。后为武帝所杀。谥荡。
全后周文·卷四
护字萨保,文帝兄子,永熙末为都督,以迎孝武功封水池县伯,大统初加通直散骑常侍、征虏将军,进爵为公,迁镇东将军大都督,进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骠骑大将军、开府,进封中山公,迁大将军。六官建,拜司空,寻为柱国。周受禅,拜大司马,封晋国公,拜大冢宰,寻行弑立事。明帝即位,拜太师,复行弑立事。武帝即位,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天和七年伏诛,建德三年谥曰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5—572 【介绍】: 北齐朔州敕勒部人,字明月。斛律金长子。工骑射,初为侯景部下,后事高欢。称“射雕手”。高澄为世子时,光为亲信都督。北齐时历位太子太保尚书令。屡败周师,高湛河清三年,大败尉迟迥于芒山、高纬武平元年,破宇文桀于宜阳。周人惧惮之,以功拜左丞相。后被祖珽所谗,高纬疑之,被杀。
全北齐文·卷七
光字明月,朔州敕勒部人,左丞相金子。神武擢为都督,迁征虏将军、卫将军,封永乐县子,进爵为伯。齐受禅,加开府仪同三司,别封西伯县子,除晋州刺史,历朔州刺史,加特进,乾明初除晋州刺史,皇建初进爵钜鹿郡公,大宁初除尚书右仆射太子太保,河清中为司空,迁司徒,进太尉,又封冠军县公,天统初转大将军,除太保,袭父金爵咸阳王,别封武德郡公,迁太傅,武平中又封中山郡公,加右丞相、并州刺史,拜左丞相,又别封清河郡公,为祖珽所谮诛。周武入邺,追赠上柱国、崇国公。
王清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5 【介绍】: 南朝梁琅邪人。仕散骑常侍,新野、东阳二郡太守。封中庐公。梁元帝承圣末,陈霸先杀王僧辩,僧辩婿告难于清,清引兵败霸先于吴兴。时广州刺史欧阳頠援清,中途改异,杀清,投霸先。
杜龛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6 【介绍】: 南朝梁京兆杜陵人。杜岑子。少骁勇,善用兵,与诸父同归元帝,封中庐县侯。从王僧辩、王琳等破侯景,授东扬州刺史,累迁南豫州刺史。梁贞阳侯天成元年,陈霸先袭杀王僧辩,龛据吴兴郡抗命,数败陈茜军。龛好饮酒,终日恒醉,部将杜泰降陈茜,尚醉不觉,被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南阳新野人,字子慎,一字慎之。庾信父。八岁能赋诗。初为晋安王萧纲(简文帝)常侍,奉命与刘孝威等抄撰众籍,号高斋学士。累迁太子率更令,中庶子。梁简文帝即位,为度支尚书。侯景将宋子仙破会稽,获得肩吾欲杀之,命作诗以贷命,肩吾操笔即成,辞采甚美,子仙乃释为建昌令。后间道奔江陵,投元帝,官江州刺史,旋卒。善为文,为宫体诗代表作家之一。又工书法,著有《书品》。明人辑有《庾度支集》。
全梁文·卷六十六
肩吾字子慎,新野人。为晋安王国常侍,随府授宣惠参军,历中郎云麾参军,并兼记室,及王为太子,兼东宫通事舍人。除安西湘东王录事参军,领荆州大中正,迁中录事参军,太子率更令,中庶子。简文即位,进度支尚书,有集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19—562 【介绍】: 南朝梁宗室,后梁国君,字理孙。梁武帝孙,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幼好学,善属文,尤长佛理。梁武帝大通三年,封岳阳郡王,官东扬州刺史。萧统卒,梁武帝舍察兄弟而立简文,察常怀不平,遂蓄财募侠。大同元年,迁雍州刺史,境内称治。侯景乱后,察既与江陵构隙,恐不能自固,乃依附西魏。西魏恭帝元年,西魏将于谨等攻破江陵,杀死梁元帝。次年察在江陵称帝,改元大定,为西魏附庸,上疏称臣,是为后梁。既而阖城长幼,被虏入关,又失襄阳之地。察耻威略不振,终以忧愤发背而卒。在位八年,庙号中宗。有《悯时赋》、《金光明经义疏》等。

人物简介

维基
即魏孝静帝(524年—552年1月21日),河南郡洛阳县(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魏孝文帝元宏曾孙,清河文宣王元亶嫡子,母清河王妃胡智,南北朝时期东魏唯一一代皇帝。政权被高欢父子控制。
全后魏文·卷十三
帝讳善见,清河王亶之世子。永熙三年,孝武西迁,以其年十月即位,是为东魏。改元四:天平、元象、兴和、武定,在位十七年。禅于齐,封中山王。明年遇弑,谥曰孝静皇帝。
皇甫亮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齐安定朝那人,字君翼。皇甫和弟。高欢起事为大行台郎中。性质朴,言无矫饰。所居宅湾下,拟卖之。将买者或问其故,答以“为水淹不泄,雨流床下”,由此宅终不售。以不乐剧职,常恣赏林泉,超然自乐。后以参与撰禅代仪注,封榆中男。拜任城太守,病不至官,卒于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84—617 【介绍】: 隋绛州龙门人,字仲淹。幼好学。仕隋为蜀郡司户书佐。文帝仁寿间至长安上太平十二策。后知所谋不被用,乃归河汾间以教授为业,受业者以千数,时称“河汾门下”。薛收、房乔、李靖、魏徵等皆从受王佐之道。尝仿《春秋》作《元经》(一作《六经》),又著《中说》(一称《文中子》)。其言论不为儒者所称,惟《中说》留于后世。卒,门人私谥“文中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606—706 【介绍】: 唐僧。汴州尉氏人。禅宗北宗创始人。俗姓李。少览经史,博学多闻。后出家师禅宗五祖弘忍于蕲州双峰山东山寺。弘忍卒,传法于荆州当阳山玉泉寺,学人甚众。倡“渐悟”禅学。九十余岁时,武则天召至洛阳,又至长安内道场,亲加礼拜。卒谥大通禅师。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约606—706 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隋末出家。高祖武德间在洛阳受戒。50岁时至蕲州双峰东山寺,嗣禅宗五祖弘忍。历6年,升为上座僧。高宗咸亨间,弘忍命门人作偈以明禅旨,神秀所作,弘忍以为未尽,遂付袈裟于慧能。弘忍卒后,神秀移住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历20余年,开禅门北宗一派。武后久视元年(700)召至洛阳,住内道场。卒谥大通禅师。《旧唐书》有传。《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存其诗偈1首。《全唐诗外编》收此诗偈。
全唐诗续补遗
神秀,开封尉氏李氏子。师黄梅弘忍(谥大满)禅师,奉楞伽为心要,为北宗之祖,亦称六祖。住荆州玉泉寺。武后召至都,命于当阳山置度门寺以旌异之。神龙二年卒,年百馀岁。谥大通禅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四 传宗科
生洛阳尉氏。李氏。小年从师薙染受法。后值忍大师于蕲州东山双峰寺。开示心要。叹曰此吾志也。敢不力。虽躬事樵汲。无所惮。会有行者慧能。竟得从上诸祖表信衣钵于大师。而大师遽亦示寂。于是秀往居江陵之当阳山。以阐化导众。四海禅侣。向风而靡。则天闻其名。诏肩舆赴阙。入内道场。躬拜跪。执弟子礼。供施丰缛。以致崇重道德之意。仍诏于前所居地。建后度门寺。当是时。王公贵人。逮夫士庶。皆屣履造庭。伏谒听训诲。方能公禅师以承嗣之嫡。留韶阳。秀因累疏举荐。以为其操履之素。出已上。当必召以淑天下。不宜捐弃裔土。使本朝有轻教。名宜手牍喻上指于能公。中宗朝尤进言不已。然能公终莫之动也。语载能禅师传。神龙二年。秀卒。名士达官之服丧会葬者不可胜纪。岐王范。燕公张说。徵士卢鸿。各为碑诛。门人普寂义福克绍宗绪。诏谥大通中宗朝。又诏以旧邸。为报恩寺。
宋高僧传·卷第八 习禅篇第三之一
释神秀。俗姓李氏。今东京尉氏人也。少览经史博综多闻。既而奋志出尘剃染受法。后遇蕲州双峰东山寺五祖忍师。以坐禅为务。乃叹伏曰。此真吾师也。决心苦节以樵汲自役而求其道。昔魏末有天竺沙门达磨者。得禅宗妙法。自释迦佛相传授。以衣钵为记。世相传付。航海而来。梁武帝问以有为之事。达磨贵传径门心要。机教相乖若水投石。乃之魏隐于嵩丘少林寺。寻卒。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见之。门徒发其冢。但有衣履而已。以法付慧可。可付粲。粲付道信。信付忍。忍与信俱住东山。故谓其法为东山法门。秀既事忍。忍默识之。深加器重。谓人曰。吾度人多矣。至于悬解圆照无先汝者。忍于上元中卒。秀乃往江陵当阳山居焉。四海缁徒向风而靡。道誉馨香普蒙熏灼。则天太后闻之召赴都。肩舆上殿亲加跪礼。内道场丰其供施。时时问道。敕于昔住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时王公已下京邑士庶兢至礼谒。望尘拜伏日有万计。洎中宗孝和帝即位。尤加宠重。中书令张说尝问法执弟子礼。退谓人曰。禅师身长八尺。厖眉秀目威德巍巍。王霸之器也。初秀同学能禅师与之德行相埒。互得发扬无私于道也。尝奏天后请追能赴都。能恳而固辞。秀又自作尺牍序帝意徵之。终不能起。谓使者曰。吾形不扬。北土之人见斯短陋或不重法。又先师记吾以岭南有缘。且不可违也。了不度大庾岭而终。天下散传其道。谓秀宗为北。能宗为南南北二宗名从此起。秀以神龙二年卒。士庶皆来送葬。诏赐谥曰大通禅师。又于相王旧邸造报恩寺。岐王范燕国公张说。徵士卢鸿各为碑诔。服师丧者名士达官不可胜纪。门人普寂义福并为朝野所重。盖宗先师之道也。 系曰。夫甘苦相倾气味殊致。甘不胜苦则纯苦乘时。苦不胜甘则纯甘用事。如是则为药治病。偏重必离也。昔者达磨没而微言绝。五祖丧而大义乖。秀也拂拭以明心。能也俱非而唱道。及乎流化北方。尚修练之勤。从是分岐南。服兴顿门之说。由兹荷泽行于中土。以顿门隔修练之烦。未移磐石。将弦促象韦之者。空费躁心。致令各亲其亲同党其党。故有卢奕之弹奏神会之徙迁。伊盖施疗专其一味之咎也。遂见甘苦相倾之验矣。理病未效乖竞先成。秖宜为法重人。何至因人损法。二弟子濯击师足。洗垢未遑折胫斯见。其是之喻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豫章人,字子平。少孤,事母孝,未尝与人争。太宗贞观中,侍母渡江,遇暴风,母溺死。号呼投江中,旋持母臂浮尸水上。都督谢叔方具礼祭葬之。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太宗贞观中人。《全唐诗》存诗1首。
李承乾 朝代:初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9—645 【介绍】: 唐太宗长子。字高明。因生于承乾殿而命名。始封恒山王,又徙封中山。太宗即位立为皇太子。性敏惠,太宗爱之。及长,好声色,漫游无度,然惧帝,秘其迹。每临朝必言忠孝,退朝则与群小亵狎。后废为庶人,徙黔州而卒。谥悯。
全唐文·卷九十九
承乾字高明。太宗长子。武德三年封恒山王。七年徙封中山。太宗即位。为皇太子。甫八岁。特敏惠。太宗使裁决庶政。有大体。每行幸。令监国。及长。好声色慢游。过恶寖闻。时魏王泰有美名。谋夺嫡。而承乾病足。不良行。惧废。与泰交恶。阴召左卫副率封师进及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谋杀泰。不克。遂与汉王元昌及侯君集等喢臂血盟。谋以兵入西宫。贞观十七年。齐王祐反。事连承基。系狱当死。因上变。治之。事皆明验。废为庶人。徙黔州。十九年死。开元中赠还爵土。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蜀州(今四川崇州)僧。高宗仪凤间,传青城民王仙柯服道士所遗灵丹,拔宅上升。后中寤于龙池山见其精神爽朗,异于常叟。询其飞升之事,王仙柯告以实为全家隐于后山,修道求长寿而已。中寤遂作诗以赠。事迹见《诗话总龟》卷四七引《北梦琐言》。《全唐诗》存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