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出夫(出伕)
抽出人或被派出去作临时性的修建、运输等事的伕役。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不知怎么搞的,连 暖水屯 的人谁该做甲长,谁该出钱、出伕,都得听他的话。”吕剧《李二嫂改嫁》第六场:“ 张小六 出伕走了好几个月,也许她忘了 张六 爱上了俺。”
被逐出的赘婿。 汉 刘向 说苑·尊贤:“ 太公望 ,故老妇之出夫也, 朝歌 之屠佐也, 棘津 迎客之舍人也,年七十而相 周 ,九十而封 齐 。”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出夫:“説苑云, 太公望 ,故老妇之出夫也。按:娶妻故有出妇,赘壻则有出夫。 太公汲 人,避 紂 于 东海 ,为赘壻,又被出耳。”
《國語辭典》:行祠  拼音:xíng cí
棺柩暂放的地方。宋。苏轼 昭灵侯庙碑:「元祐六年,秋旱甚,郡守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苏轼,迎致其骨于西湖之行祠。」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相国行祠,寄居萧寺。」
《國語辭典》:行户(行戶)  拼音:háng hù
商行。《文献通考。卷二○。市籴考》:「熙宁六年,详定行户利害。」
《國語辭典》:行户(行戶)  拼音:xíng hù
妓院。《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早起时,妈儿进房贺喜,行户中都来称贺,还耍吃几日喜酒。」
《漢語大詞典》:要子
(1).用麦秆、稻草等临时拧成的绳状物,用来捆麦子稻子等。
(2).捆货物用的或打包用的条状物。如:铁要子。
《國語辭典》:特使  拼音:tè shǐ
国家最高首长特派的官员,代表国家或元首到外国谈判、慰问、庆贺,或完成某一特殊的任务。
《漢語大詞典》:行庙(行廟)
天子巡幸或大军出征临时所立的庙。晋书·温峤传:“ 嶠 於是创建行庙,广设坛场,告皇天后土祖宗之灵,亲读祝文,声气激扬,流涕覆面,三军莫能仰视。”魏书·高祖纪下:“乙未,解严,设坛於 滑臺城 东,告行庙以迁都之意。”
《漢語大詞典》:行幄
古代帝王外出时的临时营帐。 宋 范镇 《大报天赋》:“行幄默而下垂,乐宫屼其高张。” 明 李东阳 《诗礼堂铭》:“尝闻故 衍圣公 宏泰 言, 金章宗 謁庙时为行幄以驻蹕。”清史稿·圣祖纪二:“丁亥,上御行幄, 土谢图汗 、 哲卜尊丹巴 入覲,俯伏请罪。”
《漢語大詞典》:设次(設次)
谓设置帐棚,供临时居处。隋书·礼仪志三:“ 开皇 四年正月, 梁主 萧岿 朝于京师……卫尉设次於驛馆。 雄 ( 杨雄 )等降就便幕。” 唐 张说 《祈国公碑》:“皇上悼焉,设次大临,輟朝累日。”《元典章·礼部三·婚礼》:“质明,壻家设位於室中,女家设次於外……壻出乘马至女家,俟於次。” 明 王绅 《滇南恸哭记》:“次日,於羣塚旁择旷地,仍设次为位,迎神主陈祭。”
分類:临时居处
《國語辭典》:即兴(即興)  拼音:jí xìng
随当时的兴致所生。如:「这首诗是即兴之作。」
《國語辭典》:差事  拼音:chà shì
1.奇异的事。唐。韩愈〈泷吏〉诗:「飓风有时作,掀簸真差事。」
2.有所欠缺而不合标准。如:「这玩意儿可真差事,一碰就坏。」
《漢語大詞典》:列邦
各国。清史稿·选举志二:“谨上溯古制,参考列邦,拟定京师大学暨各省高等学、中学、小学、蒙学章程。” 平佚 《临时政府成立记》引 孙中山 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 民国 卓立於世界,为列邦所公认。”
《國語辭典》:宿顿(宿頓)  拼音:sù dùn
住宿休息。《宋史。卷一○四。礼志七》:「诏禁缘路采捕及车骑蹂践田稼,以行宫侧官舍、佛寺为百官宿顿之所。」
分類:临时寄宿
《國語辭典》:常设(常設)  拼音:cháng shè
长久设立。如:「这是一个常设机构,不是临时性的组织。」《清史稿。卷一○五。舆服志四》:「又太上皇卤簿、皇太子仪卫,皆一时之制,非同常设,亦并著于篇。」
《国语辞典》:权充(权充)  拼音:quán chōng
临时替代。如:「奶奶说:『就要这根木头权充拐杖吧!』」
分类:临时替代
《國語辭典》:科需  拼音:kē xū
分派需索,搜括民财。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八:「并边之民,死于杀掠;内地之民,死于科需,则四海万姓皆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