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朱泥
指用朱砂调制的丸药。旧俗于岁除服用,谓可祛邪。 南朝 梁 庾肩吾 《岁尽应令》诗:“金薄图神燕,朱泥却鬼丸。” 唐 司空曙 《酬卫长林岁日见呈》诗:“朱泥一丸药,柏叶万年杯。”
《國語辭典》:丹药(丹藥)  拼音:dān yào
道家修炼丹术所烧炼的药。《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能以药草鍊成丹药,铅铁为金,死汞为银。」
《漢語大詞典》:蜜丸
(1).内裹秘密文件的蜡丸。新唐书·宦者传下·刘季述:“﹝ 崔胤 ﹞又遣客密告 德昭 ( 孙德昭 ),割带内蜜丸通意。”参见“ 蜡丸 ”。
(2).中药丸剂的一种。以蜂蜜为黏合剂,调和药料粉末制成的丸药。参见“ 蜡丸 ”。
《國語辭典》:蜡丸(蠟丸)  拼音:là wán
古时用蜡制成的圆形外壳,中置书状,可防止泄漏及潮湿。《新唐书。卷一五三。颜真卿传》:「肃宗已即位灵武,真卿数遣使以蜡丸裹书陈事。」也称为「蜡弹」。
《漢語大詞典》:脱皮儿裹剂(脱皮兒裹劑)
喻废物。某些丸药必须裹以蜡皮,脱落即无用处,故以为喻。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是那无字儿的空瓶,你是个脱皮儿裹剂。”
《国语辞典》:脱皮裹剂(脱皮裹剂)  拼音:tuō pí guǒ jì
(歇后语)废物。裹剂,丸药。丸药都包有蜡皮,脱皮后便无用。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二折:「你是个脱皮儿裹剂。」
《国语辞典》:阿伽陀  拼音:ā qié tuó
丸药,特别是指解毒药。为梵语agada的音译。唐。实叉难陀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一三:「如阿伽陀药,能疗一切毒。」也作「阿揭陀」、「阿竭陀」。
《国语辞典》:蜡皮(蜡皮)  拼音:là pí
中国丸药外层所包的蜡制圆彀。加蜡皮的丸药可以防止潮湿变质。
《國語辭典》:定心丸  拼音:dìng xīn wán
比喻能使人安心的言语或行为。如:「听到你的承诺,他像是服下一粒定心丸,连日来的不安终于宣告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