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磨骨
比喻残酷折磨,极言为害之烈。 南朝 梁 江淹 《狱中上建平王书》:“积毁销金,积谗磨骨。” 清 顾炎武 《答再从兄书》:“孰使我天性骨肉,并畴萋斐,克恭之弟,一旦而紾兄,圣善之母,一旦而逐子,谗人罔极,磨骨未休,怨不期深,伤心最痛者乎?”
《漢語大詞典》:佚宕
(1).更迭为害。《穀梁传·文公十一年》:“弟兄三人,佚宕中国。” 陆德明 释文:“大结反,更也。害,本又作‘宕’。”释文作“佚害”。
(2).超脱;无拘束。 南朝 梁简文帝 《玄虚公子赋》:“追寂圃而逍遥,任文林而佚宕。” 明 杨慎 《庄子解》:“庄子为书,虽恢譎佚宕於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运,而风云开闔,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闕。” 明 唐顺之 《与两湖书》:“人知任佚宕者之为无拘束矣,而不知造性地者之尤为无拘束也。”
《漢語大詞典》:蟊疾
蟊虫为害。《诗·大雅·瞻卬》:“蟊贼蟊疾,靡有夷届。” 朱熹 集传:“疾,害。”
分類:为害
《漢語大詞典》:凶蠹
谓恶人贪狠为害。 唐 裴耀卿 《太子宾客赠太子太师窦希球神道碑》:“昔之倚势为暴,恃地作威, 武安 之骄盈, 梁氏 之凶蠹,以豪詉而诬善,以睚眦而杀人。”旧唐书·宦官传·刘希暹:“捕贼吏有 贾明观 者,尤凶蠹,以屡置大狱,家产巨万。”
《漢語大詞典》:蟂獭(蟂獺)
传说中为害鱼类的水中动物。汉书·贾谊传:“偭蟂獭以隐处兮,夫岂从虾与蛭螾?”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蟂獭,水虫害鱼者也。”
《国语辞典》:茶蚕(茶蚕)  拼音:chá cán
一种蚕。为害茶树、台湾山茶、野牡丹。在台湾一年三至四代,初孵化的幼虫有群栖习性,但四、五龄后,则分散为害。幼虫食量甚大,往往食尽绿叶,使枝条成光秃状,为茶树的主要害虫。
《漢語大詞典》:华孽(華孽)
(1).犹花妖。汉书·五行志下之上:“风气盛,至秋冬復华,故有华孽。一曰,地气盛则秋冬復华。”
(2).谓女色为害。隋书·五行志下:“乃败亡之际, 后主 与此姬俱投於井, 隋 师执 张贵妃 而戮之,以谢 江 东。《洪范五行传》曰:‘华者,犹荣华容色之象也。’以色乱国,故谓华孽。”
分類:女色为害
《國語辭典》:匪首  拼音:fěi shǒu
盗匪的头子。
《漢語大詞典》:羽虱
加害家禽的一种虱子(Menopon属)
通常为害家禽的一种咬虱(Menopon gallinae)
《國語辭典》:兔儿不吃窠边草(兔兒不喫窠邊草)  拼音:tù ē ér bù chī kē biān cǎo
(谚语)兔子为防敌人发觉巢穴所在,而不吃窠边的草。比喻不在乡里做坏事或不去侵犯周围人的利益。如:「有道是:『兔儿不吃窠边草』,再怎么样,我也不会打自己人的的主意。」也作「兔子不吃窝边草」。
《國語辭典》:天怒人怨  拼音:tiān nù rén yuàn
上天愤怒,人民怨恨。形容祸害深广,作恶多端,而爆发的积忿。《明史。卷一八三。倪岳传》:「天怒人怨,祸几日深,非细故也。」
《漢語大詞典》:血姑
道教称人体中作祟为害的“三尸”神之一。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玉格:“三尸一日三朝:上尸 青姑 ,伐人眼;中尸 白姑 ,伐人五臟;下尸 血姑 ,伐人胃。”
《国语辞典》:祸稔恶盈(祸稔恶盈)  拼音:huò rěn è yíng
稔,酝酿、累积。祸稔恶盈指长期为害作恶,罪孽深重。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一○。宣帝待霍氏》:「今霍氏祸稔恶盈,帝岂不能治之哉?」也作「祸盈恶稔」。
《国语辞典》:黑尾浮尘子(黑尾浮尘子)  拼音:hēi wěi fú chén zǐ
动物名。一种为害水稻、小麦、粟、甘蔗的昆虫。成虫趋光性强,在黄昏时颇为活跃,常群集叶鞘间吸收叶液,被害部呈苍白色斑点,可传播水稻毒素病,使水稻生育萎缩而死。也称为「稻浮尘子」。
《国语辞典》:螫蝇(螫蝇)  拼音:zhē yíng
动物名。体灰色,有黑条纹,夏天在山野螫刺人畜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