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玉米螟  拼音:yù mi míng
为害玉米、粟、高粱的一种螟虫。成虫昼伏夜出。幼虫孵化后,啃食玉米、高粱的茎,被害部常自加害部位的上方枯萎凋谢。也称为「粟螟」。
《漢語大詞典》:蛊灾
指鬼怪等作祟为害。
《漢語大詞典》:蛊菑(蠱菑)
指鬼怪等作祟为害。史记·封禅书:“ 秦德公 作伏祠,磔狗邑四门,以御蛊菑。” 司马贞 索隐引《月令》“大儺,旁磔”注:“磔,攘也。厉鬼为蛊,将出害人,旁磔於四方之门。”
《國語辭典》:洪水猛兽(洪水猛獸)  拼音:hóng shuǐ měng shòu
暴涨的大水和凶猛的野兽。《孟子。滕文公下》宋。朱熹。集注:「邪说横流,坏人心术,甚于洪水猛兽之灾。」后比喻剧烈的祸害。清。黄宗羲〈寿张奠夫八十序〉:「夫为洪水猛兽之害者,非佛氏乎。」
《漢語大詞典》:害寇
为害的盗贼。 汉 焦赣 《易林·豫之大畜》:“住车醊酒,疾风暴起,泛乱福器,飞扬位草,明神降禄,道无害寇。”
分類:为害盗贼
《國語辭典》:不知利害  拼音:bù zhī lì hài
不知好歹、轻重的意思。《老残游记》第六回:「那张二秃子也是个不知利害的人,听得高兴,尽往下问。」
《國語辭典》:赤舌烧城(赤舌燒城)  拼音:chì shé shāo chéng
赤舌,指恶毒的语言。「赤舌烧城」比喻谗言引起的祸害极为严重。汉。扬雄《太玄经。卷一。干》:「赤舌烧城,吐水于瓶。」清。陈本礼《太玄阐秘。卷一。干。次八》:「赤舌烧城,犹众口铄金之意。小人架辞诬害君子,其舌赤若火,势欲烧城。」
《漢語大詞典》:赤口烧城(赤口燒城)
见“ 赤舌烧城 ”。
《国语辞典》:屁股震葫芦(屁股震葫芦)  拼音:pì gu zhèn hú lú
形容极为害怕。《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一九回:「那些队长、伍长唬得个屁股震葫芦,都说道:『这一干军人就是前日害病的。』」
分类:为害害怕
《漢語大詞典》:铄金点玉(鑠金點玉)
熔化金属,玷污美玉。比喻毁谤为害之烈。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上:“﹝ 鲍照 、 张正见 、 虞世南 ﹞皆自伤清直芬馥,而遭鑠金点玉之谤。”
《漢語大詞典》:狙害
谓暗中为害。
分類:暗中为害
《漢語大詞典》:狡害
狡猾为害;狡猾祸害。 汉 贾谊 《过秦论》中:“虽有狡害之民,无离上之心,则不轨之臣无以饰其智,而暴乱之奸弭矣。”北史·薛辩传:“有 韩 马 两姓各二千餘家,恃强凭险,最为狡害,劫掠道路,侵暴乡閭。”
《漢語大詞典》:狡乱(狡亂)
为害作乱。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上:“ 楚王 无道,狡乱天下。”隋书·天文志下:“其后 侯景 狡乱,帝以忧崩。”
分類:为害作乱
《漢語大詞典》:两贤相厄(兩賢相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季布 母弟 丁公 ,为 楚 将。 丁公 为 项羽 逐窘 高祖 彭城 西,短兵接, 高祖 急,顾 丁公 曰:‘两贤岂相戹哉!’於是 丁公 引兵而还, 汉王 遂解去。”后因以“两贤相厄”指两个有才能、德行的人互相为害。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吴叔永尚书和余旧作再答》词:“撤我虎皮,让君牛耳,谁道两贤相厄哉。”
《漢語大詞典》:厉祟(厲祟)
为害作祟。 汉 贾谊 新书·礼容语下:“方是时也,天地调和,神民顺亿,鬼不厉祟,民不谤怨,故曰‘宥謐’。”
分類:为害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