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68,分158页显示  上一页  139  140  141  142  143  145  146  147  14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李宝臣(为辅 忠志 赵国公 )
僧道邃( 尤重 一寺为国清 )
僧拾得( 拾得 拾得为贤士 )
刘为辅
大无为
僧代病( 不显、不显矣 毒龙为之 )
卢商(为臣 范阳郡公 )
杜中立(无为 )
元繇(为宪 )
李为
张为
周繇(为宪、允元 )
孙棨(文威 无为、无为子 )
唐世旻(昌图 表为永州刺史 )
赵崇(为山 天水县子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8—781 【介绍】: 唐范阳奚族人,字为辅。善骑射。初为范阳将张锁高假子,冒姓张,名忠志。累事安禄山、史思明。思明死,献恒、赵等五州,擢礼部尚书,赐姓名,封赵国公,拜节度使,名其军曰“成德”。德宗立,拜司空。晚尤猜忌,致诸将离心。后饮妖人毒液亡。卒赠太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居天台山国清寺。德宗贞元二十一年,日本僧人最澄渡海至,欲求天台之法,属道邃讲训,委曲指教,尽授其旨。后最澄归国,斯教大行,遥尊道邃为祖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五 传宗科(三)
幼专天台智者三观之学。大历中。荆溪湛然师。悉以止观辅行记。托以敷扬。而同门有浩然者。名尤重。不听与较。则为流辈所畏服可知。贞元二十一年。日本国沙门最澄。远泛沧溟。来承讲训。乃尽缮写一宗部文以东。然犹虑其乡国之轻蒲者见疑。于是投牒台州。求署其往来之实。以为證据。而刺史陆淳即署之云。最證阇梨。形虽异域。性实同源。特禀生知。触类玄解。远传天台教旨。又遇龙象邃公。总万行于一心。了殊途于三观。亲承秘密。理绝名言。他方学徒。未能信受。所请印记。安可不从。故宜执以为凭者。澄归。斯教大行。乃以一山。易名天台。以一寺。易名国清。且遥尊邃为初祖。后邃终其所住。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道邃。不知何许人也。幽识远晤执志有恒。悬解真宗不由邪术。末传隋智者教道素得玄微。荆溪之门沓难窥望。大历中湛然师委付止观辅行记。得以敷扬。若神骥之可以致远也。于时同门元浩迥知畏服不能争长矣。贞元二十一年。日本国沙门最澄者。亦东夷卉服中刚决明敏僧也。泛溟涬达江东。慕天台之法门。求顗师之禅决。属邃讲训委曲指教。澄得旨矣。乃尽缮写一行教法东归。虑其或问从何而闻得谁所印俾防疑误。乃造邦伯作援證焉。时台州刺史陆淳判云。最澄阇梨形虽异域性实同源。特禀生知触类玄解。远传天台教旨。又遇龙象邃公。总万行于一心。了殊涂于三观。亲承秘密理绝名言。犹虑他方学徒未能信受所请印记。安可不任为凭云澄泛海到国。赍教法指一山为天台。号一寺为国清。风行电照斯教大行。倭僧遥尊邃为祖师。后终于住寺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太宗贞观时人。天台山国清寺丰干禅师游松径,见一十余岁儿童,遂引至寺,付库院。经三纪,令知食堂。与寒山友,状类颠狂。闾丘胤出守台州,入寺见寒山、拾得二人,拜之,二人连臂走出,沈迹无所。胤复往寒岩谒问,便缩入岩穴中入灭。寻其遗物,唯于林间并村墅屋壁得诗三百余篇。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诗僧。字里不详。与丰干、寒山同时,约于玄宗至代宗间在世。旧说为太宗贞观间人,实误。据云数岁时被遗弃赤城道旁,为台州(今浙江临海)国清寺僧丰干拾归,就养于寺中,遂以拾得为名。后为国清寺苦行僧。与寒山友善,二人交谈,听者多不能解。或传其为菩萨应身,时人尊为贤士。《宋高僧传》卷一九、《景德传灯录》卷二七有传。喜作诗,多宣扬佛教义理,以劝谕世人,亦有吟咏山林风景及隐逸情趣之作。诗风浅显通俗,与寒山诗风相似。其诗由僧道翘编次为1卷,共50余首,附收于《寒山子诗集》之末。今人钱学烈有《寒山拾得诗校评》。《全唐诗》存诗1卷。《宗镜录》中另存其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拾得,生卒年不详,本为赤城(在今浙江天台境)孤儿,天台国清寺僧丰干漫步赤城道上,拾而养之,故名拾得,旧传贞观时人,据近人考证,约玄宗时在世。与寒山为友,亦能诗。后人辑寒山集,附其诗于集中。《全唐诗》编诗一卷。
宋高僧传·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
拾得者。封干禅师先是偶山行至赤城道侧。仍闻儿啼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已来。初谓牧牛之竖。委问端倪云。无舍孤弃于此。封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或人来认必可还之。后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忽于一日见其登座与像对槃而餐。复呼憍陈如曰小果声闻。傍若无人执箸大笑。僧乃驱之。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且令厨内涤器。洗濯才毕澄滤食滓。以筒盛之。寒山来必负而去。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为乌鸟所取狼藉。拾得以杖扑土偶三二下骂曰。汝食不能护。安护伽蓝乎。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拾得打我。明日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时牒申州县。郡符下云。贤士隐遁菩萨应身。宜用旌之。号拾得为贤士。又于寺庄牧牛。歌咏呼天。当其寺僧布萨时。拾得驱牛至僧集堂前倚门抚掌。大笑曰。悠悠者聚头。时持律首座咄曰。风人何以喧碍说戒。拾得曰。我不放牛也。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拾得各呼亡僧法号。牛各应声而过。举众错愕。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度脱。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于寺土地神庙壁。见拾得偈词。附寒山集中。
神僧传·卷第六
拾得者。丰干禅师偶山行至赤城道侧。闻儿啼。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初谓牧牛之竖。委问端倪云。无舍孤弃于此。丰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曰。或人来认可还之。后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忽于一日见其登座与像对盘而餐。复呼憍陈如曰。小果声闻。傍若无人执箸大笑。僧乃驱之。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且令厨内涤器。洗濯才毕澄滤食滓。以筒盛之。寒山来必负而去。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为乌鸟所取狼藉。拾得以杖扑土偶三二下骂曰。汝食不能护。安护伽蓝乎。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拾得打我。明日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时牒申州县。郡符下云。贤士隐道菩萨应身。宜用旌之。号拾得为贤士。又于寺庄牧牛。歌咏呼天。当其寺僧布萨时。拾驱牛至僧集堂前。倚门抚掌大笑曰。悠悠者聚头。时持律首座咄曰。风人何以喧碍说戒。拾得曰。我不放牛也。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拾得各呼亡僧法号。牛各应声而过。举众错愕。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度脱。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于寺土地神庙壁。见拾得偈词。附寒山集中。
高僧摘要·品高僧摘要卷三
丰干禅师。先是偶山行。至赤城道侧。闻儿啼。遂寻之。见一子可数岁已来。初谓牧牛之竖。委问端倪。云无舍孤弃。丰干携至国清寺。付与典座僧。或人来认。必可还之。后沙门灵熠摄受之。令知食堂香灯。忽于一旦。见其登座与像对槃而餐。复呼憍陈如曰。小果声闻。傍若无人。执箸大笑。僧乃驱之。灵熠咨尊宿等。罢其堂任。且令厨内涤器。洗濯才毕。澄滤食滓。以筒盛滓。俾寒山来负去。又护伽蓝神庙。每日僧厨下食。为乌鸟所取。狼藉拾得以杖朴土偶。三二下。骂曰。汝食不能护。安护伽蓝乎。是夕神附梦与阖寺僧曰。拾得打我。明日诸僧说梦符同。一寺纷然。始知非常人也。时牒中州县郡。符下云。贤士隐遁。菩萨应身。宜用旌之。号拾得为贤士。又于寺庄牧牛。歌咏呼天。当其寺僧布萨时。拾得驱牛。至僧集堂前。倚门抚掌大笑曰。悠悠者聚头。时持律首座咄曰。风人何以喧碍说戒。拾得曰。我不放牛也。此群牛者。多是此寺。知僧事人也。拾得各。呼亡僧法号。牛各应声而过。举众错愕。咸思改往修来。感菩萨垂迹度脱。时道翘纂录寒山文句。于寺土地神庙壁。见拾得偈词。附寒山集中。

作品评论

王舟瑶《跋寒山子诗集》
(寒山诗)云:“一为书剑客,三遇圣明君。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今日既老矣,馀生不足云。”拾得诗云:“少年学书剑,叱驭到京州。闻伐匈奴尽,娑婆无处游。归来翠岩下,席草枕清流。”则二人固挟文武材,有意世用,不得志而逃于禅也。其诗近偈语为多。
刘为辅 朝代:

人物简介

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九
为辅。彭城人。国子祭酒瑗子。
大无为 朝代:

人物简介

东国僧尼录·名僧
大无为禅师。雪峰存禅师法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03 【介绍】: 唐僧。台州天台人,俗姓陈。因其曾发大愿,尽一报代众生之病,故本名不显。幼出家于台州国清寺。登戒后,历游观方。初至洛阳,次河阳,立道场为民救旱。代宗大历元年,结茅居霍山,颇有异迹。后住晋州大梵寺。又数开施食道场以救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八 證悟科(二)
天台陈氏子。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除白母。求出家。母意难之。即断一指示所志。遂趋国清寺落发登具。以其每欲以己代众生病苦也。故名。久之游方抵淩郊。时河阳方苦旱。病适至因按经法。绘八龙王立道场以祷。果大霔千里沾足。先是其地夏则风雹暴作。苗稼偃拔。雉堞皆颓弛。识者以为毒龙使然。病为持密语禳之。自尔无患。民立祠肖貌祀焉。大历元年。登太行入霍山。结茅深𨗉以遁。或有盗其所蓄者。欲遽去。而二虎据路口。会病从他处归。盗扣头陈悔。病慰喻之斥虎使去。盗顾乞留服役左右终其身。中山庙尤灵异。昔神尧初起义师。尝沮阴雨。迷道于此。而神阴助有功迹。及即位诏镌石像列祀典。病至是念其以杀食晋绛间。于是造庭对像语。使从己受佛戒。像忽颔首若许者。旁顾神妇像略不动。病则毁撤之曰。何物顽矿能为众生害。如此。百姓以告太守。太守怒系之。嘉泉寺门户扃鐍严甚。旬浃启视病则兀尔禅寂自若。众闻而坌至。或击磬以出其定。太守遣邀之弗听。使再往。约曰。如必弗来者。则断其头来。病谩斩一指付使者。太守感动竟躬诣以谢。仍徙病大梵寺且营浮图。以葬指节。由尔檀信向慕而施币山积。有忌者赂贫女。以鸩酒进曰。妾夫善酿。今兹其酿诚加美。幸和尚小酌。以种福田。经云佛不违众生愿。惟和尚慈悲病。曰汝非佛耶。贫女喜尽以情告。病笑釂曰。吾所坐地当裂。徐视之。果裂。其毒气之酷可想见。今俗以酒供养始此。岁饥必募粮设会。以饱饿者凡八设会。而燕赵赖之。贞元十四年七月八日。别众跏趺。如入禅定。弟子疑其不灭。列香华供养如常时。阅一岁肤肉觉坚缩。而后加之漆布以图永久。武宗时舁匿废陶灶中。风雨莫之庇。寻出异草盘结覆顶上。宣宗复教。作亭徙置之。嘉泉指节历百龄不坏。筋肉爪甲愈益光润如黄金色。 唐沙门。史亡其名。隐居兴元褒城之中梁山言行直率。不为世俗规矩所制。饮酒啖肉自若。其侪辈举非之。然以齿腊之。长。获纪纲寺职。而议论设施。咸当人亦因以畏服焉共尊为上座。少年后生。间有效其所为者。上座闻而骇曰。未得净心地。何敢尔。吾弟当以折伏之。一日戒庖者。剩治饼餤邀众游冢墓间。独地坐掇枯骼腐胔。铺饼餤裹食之。如鲜美隽永物。众环视哕呕不能已。上座顾谓众曰。汝等能食此否。能食此则庶几可以食肉也。及柳公仲郢。镇兴元时躬诣礼敬。年八九十乃卒。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六 兴福篇第九之一
释代病者。台州天台人也。姓陈氏。以其尝发大愿尽一报代众生之病。致本名不显矣。诞育之辰祥光充室。邻里异焉。七岁丧父。哀毁几于灭性。白母求出家母才艰阻遂断一指。亲党敦劝。偏亲乃送于国清寺。因戒法登满誓志观方。初止今东京。次于河阳。为民救旱。按经缋八龙王。立道场启祝毕投诸河。举众咸睹画像沈跃不定。斯须云起肤寸雷雨大作。千里告足。自此归心者众。先是三城间多暴风雹。动伤苗稼雉堞。号为毒龙为之也。代病为诵密语。后经岁序都亡是患。盟津民立堂宇若生祠焉。大历元年。登太行游霍山。乃深入幽邃结茅而居。有盗其盂食。俄见二虎据路。会逢代病。盗叩头陈悔。慰谕毕因摩挲虎头。如是累伏猛兽。其盗本樵子。愿依附为苦行焉。其中山神庙晋绛之间传其肸蚃。代病入庙劝其受归戒。绝烹燀牲牢。其神石像屡屡随劝领首。顾其神妇略无俞答之状。遂剃神之发毁撤神妇。乡人怪之闻白州邑。太守怒之曰。此唐高祖初起至此。久困阴雨其神见形示路以迎义师。厥后砻石为像。荐飨无亏。此之髡师无状敢尔。俾系闭于嘉泉寺扃键且严。至二十日启关寂然禅定。倾城咸往观礼。或声磬舒徐而起。太守急召之不来。以至约令断头。代病斩一指以付使者。太守感之。躬就迎请。移置大梵寺。别营砖浮图以藏其指节矣。由是檀信骈肩蹑踵。有窴毒于酒者。贿贫女往施之。代病已知。贫女绐之曰。妾家酝觉美。酌施和尚求福。况以佛不逆众生愿。代病曰。汝亦是佛。然贫女惧反饮具以情告。代病执杯啜之。俄尔酒气及两胫足地为之坟裂。闻者惊怪。以酒供养自兹始也。汾隰西河人有疾。止给与净水饮之必瘳。凡属荐饥必募粮设食。后于赵州救斯荒歉。作施食道场前后八会。遐迩赖之道感多类。以贞元十九年秋七月八日奄然跏趺示灭。四众初谓如嘉泉寺之禅定欤。香华供养。至于隔岁肤肉渐坚。方知永逝。遂漆布缋画之。武宗废塔像无巨细皆毁除。或议之移入陶灶中。既而生瑞草一本。其状亭亭若盖。盘错萦纡庇其风雨而有馀也。宣宗即位佛事中兴。纲紏比丘造小亭。移真形窴于此。先于嘉泉寺断指节。已过百龄筋肉甲爪光润且如金色。或属兵革城陷指亡。后有赍出逃难。事息归还。亦阴福其逋亡者。至今平阳人崇信焉。
神僧传·卷第八
释代病者。天台人也。姓陈氏。诞育之辰祥光满室。邻里惊异。七岁丧父哀毁几于灭性。白母求出家。母才艰阻。遂断一指。亲党敦劝偏亲。乃送于国清寺。因戒法登满。誓志观方。初止东京。次于河阳为民救旱。按经缋八龙王立道场。启祝毕投诸河。举众咸睹画像沈跃不定。斯须云起肤寸。雷雨大作千里告足。自此归心者众。先是三城间多暴风雹。动伤苗稼雉堞。号称毒龙为害。代病为诵密语。后经岁序都无是患。共立堂宇若生祠焉。大历元年登太行游霍山。乃深入幽邃结茅而居。有盗其盂食。俄见二虎据路。会逢代病。盗叩头陈悔。慰谕毕因摩挲虎头。如是累伏猛兽。其中山神庙晋绛之间传其[月*(夸-大+八)]蚃。代病入庙劝其受归戒。绝烹燀(音阐)牲牢。其神石像屡屡随劝颔首听命。由是檀信骈肩蹑踵。有寘毒于酒者。贿贫女往施之。代病已知。贫女给曰。妾家酝觉美。酌施和尚求福。况以佛不逆众生愿。代病曰。汝亦是佛。然贫女。惧反饮具以情告。代病执杯啜之。俄尔酒气及两胫足。地为之偾(音奋)烈闻者惊怪。以酒供养自兹始也。汾隰西河人有疾。只给与净水。饮之必瘳。贞元中奄然跏趺示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89—859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为臣。宪宗元和四年登进士第,又中书判拔萃科。屡辟使府,入朝,十余迁至大理卿。文宗开成初出为苏州刺史,令计口售盐,人便之,岁赀返增。以劳进浙西观察使,召为刑部侍郎、京兆尹。讨刘稹,以商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兼供军使,军用无缺。宣宗即位,以兵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为鄂岳观察使。大中末,拜户部尚书,卒。
全唐文·卷七百五十九
商字为臣。第进士。又中拔萃科。累官兵部侍郎。召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范阳郡公。大中元年罢为武昌节度使。以疾解职。拜户部尚书卒。
杜中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相州洹水人,字无为。杜羔子。以荫累授太子通事舍人。文宗开成初,尚真源长公主。数求自试,历迁左右金吾大将军、司农卿。绳吏急,反为中伤,左徙庆王傅。久之,复拜司农卿,取钱纳帑舍,率五日一出,吏不得为奸,后遂以为法。出为义武节度使。宣宗大中十二年,徐、兖诸州水灾,而沧州地积卑,中立自按行,引御水入毛河,东注海,州无水害。卒年四十八。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为宪。元锡之子。郡望河南洛阳(今属河南)。武宗会昌中任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宣宗大中中为御史中丞。大中后期,徐商镇襄阳,繇在其幕府与诗人温庭皓、段成式、韦蟾游,时相唱酬,尤与段成式多有唱和戏作。《全唐诗》所存周繇诗中即混有其《嘲段成式》、《看牡丹赠段成式》、《以人参遗段成式》、《和段成式》等诗。生平见《元和姓纂》卷四、《唐诗纪事》卷五四《周繇》条(其中混有字允元之另一周繇事迹)、《唐才子传校笺·补正》卷八《周繇》条。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闽中人。工诗,与周朴齐名,有《诗人主客图》。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闽(今福建)人,尝举进士不第。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游历至长沙,以诗酒自得,不复汲汲于名场。后南入钓台山访道,不知所终。事迹散见杜光庭《毛仙翁传》、《唐才子传》卷一〇。为工诗,善品评,著有《诗人主客图》。清李调元序云:“所谓主者,白居易、孟云卿、李益、鲍溶、孟郊、武元衡,皆有标目。余有升堂、入室、及门之殊,皆所谓客也。宋人诗派之说实本于此。”然所录“落落仅此数人,于唐代诗人中未及十分之三四,即所引诸人之诗,亦非其集中之杰出者,或第就其耳目所及而次第之,故不繁称博引”(《诗人主客图序》)。其书今存,乃清人辑录。《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张为诗》1卷,今佚。《全唐诗》存诗3首及断句1联,《全唐诗外编》补诗1首,断句1联。
全唐文·卷八百十七
为。唐末时人。与周朴齐名。后入青城山。访道而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池州青阳人,字允元。工诗赋,有时名。懿宗咸通十三年进士,为咸通十哲。授校书郎,历福昌尉,迁建德令。有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允元,池州青阳(今安徽青阳)人。懿宗咸通十三年(872)登进士第,授校书郎。历福昌尉,调建德县令。生平见《唐诗纪事》卷五四(按《唐诗纪事》所记周繇事迹与元繇字为宪者相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八、《唐才子传校笺·补正》卷八《周繇》条。周繇工诗能赋,以《明皇梦钟馗赋》知名,为“咸通十哲”之一。其家贫,好苦吟,“俯有思,仰有咏,深造阃域,时号‘诗禅’。”(《唐才子传》)善写景物,颇多佳句。《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周繇集》1卷,已佚。《全唐诗》存诗1卷,然中多有元繇诗。参元繇条。《全唐诗续拾》补断句2。
唐诗汇评
周繇,生卒年不详,字允元,池州(今安徽贵池)人。能诗,咸通中与许棠、张乔齐名,合称“咸通十哲”。十三年(873),登进士第。授校书,调福昌尉。后曾任建德令。有《周繇集》一卷,已佚。大中末,徐商镇襄阳,慕中有御史中丞周繇,字为宪,与段成式、温庭筠、韦蟾等唱和,成式呼之为“老舅”,当元繇之误。《全唐诗》编周繇诗一卷,乃将周繇诗与元繇诗混编。
全唐文·卷八百十二
繇字为宪。池州人。咸通十三年进士。调建德令。辟襄阳徐商幕府。检校御史中丞。

作品评论

唐诗纪事
(繇)及咸通进士第,以《明皇梦钟馗赋》得名,弟繁,亦工为诗。调池之建德令,李昭象以诗送之曰:“投文得仕而今少,佩印还家古所荣。”
唐才子传
(繇)家贫,生理索寞,只苦篇韵,俯有思,仰有咏,深造阃域,时号为“诗禅”。警联如《送人尉黔中》云:“公庭飞白乌,官俸请丹砂。”《望海》云:“岛间应有国,波外恐无天。”《甘露寺》云:“殿锁南朝像,龛传外国僧。”又“山从平地有,水到远天无”,又“白云连菌阁,碧树尽芜城”,《江州上薛能尚书》云:“树翳楼台月,帆飞鼓角风。”又“郡斋多岳客,乡户半渔翁”等句甚多,读之皆使人竦,诚好手也。经云:过而不能改,是谓过矣。悟门洞开,慧灯深照,顿渐之境,各天所赋。观于时以诗禅许周繇,为不入于邪见,能致思于妙品,固知其衣冠于裸人之国。昔谓学诗如学仙,此之类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博州武水人,字文威,号无为子。僖宗时,入京,屡试不第,时游北里狭邪。广明后,身历世乱,感慨良多,遂于中和四年,撰《北里志》一卷,记平康里妓女生活及文士风流逸事。后历官侍御史、中书舍人。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字文威。自号无为子,博州武水(今山东聊城西)人。僖宗时,棨随计吏数入京,屡试不第,时游北里狭邪。广明后,身经世乱,感慨良多,遂于中和四年(884)追忆往事,撰成《北里志》,以记平康里妓女生活及文士风流逸事。此书实为晚唐文学重要之背景资料。昭宗时,擢侍御史,历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事迹散见《北里志序》、郑谷《寄台院孙端公棨》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三》、《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郡斋读书志》卷三下、《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均著录其《北里志》1卷,今存。《全唐诗》存诗6首。《全唐诗续拾》补1首。
全唐文·卷八百二十七
棨字文威。官中书舍人。
唐世旻 朝代:晚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8 【介绍】: 唐永州零陵人,字昌图。素骁勇,状貌英伟。僖宗乾符末,乘乱结乡兵自捍,杀刺史郑蔚,据有永州。刘建封表为永州刺史,乃据州不服朝命。昭宗光化元年,马殷遣将攻破永州,世旻力战而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05 【介绍】: 唐京兆奉天人,字为山。赵滂子。懿宗咸通十三年进士。僖宗乾符中,官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广明元年,郑从谠镇河东,自择参佐,以崇为观察判官。昭宗龙纪元年,以礼部侍郎知贡举。光化元年,为御史大夫,封天水县子。进太子少师。天祐元年,检校右仆射,进检校司徒、守太保致仕。二年,朱温尽斥唐室旧臣,贬曹州司户,行至滑州,赐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