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03,分134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主计
府主
令主
中主
专主
民主
季主
谋主
院主
常主
主祭
主君
一主
力主
郡主
《國語辭典》:主计(主計)  拼音:zhǔ jì
1.职官名。汉代时掌管国家财政,计算出入。《汉书。卷四二。张苍传》:「迁为计相,一月,更以列侯为主计四岁。」
2.现称主管岁计、会计、统计的部门。如:「主计处」、「主计室」。
《國語辭典》:府主  拼音:fǔ zhǔ
1.掌府政的官。唐。杜甫〈课伐木〉诗:「城中贤府主,处贵如白屋。」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七出:「府主坐黄堂,夫人传示,衙内敲梆。」
2.幕职人员对其长官的称呼。《文选。潘岳。闲居赋。序》:「府主诛,除名为民,俄而复官,除长安令。」
《漢語大詞典》:令主
贤德的君主。左传·昭公十三年:“若见 费 人,寒者衣之,飢者食之,为之令主,而共其乏困, 费 来如归, 南氏 亡矣。”新唐书·吐蕃传上:“帝召见问曰:‘ 赞普 孰与其祖贤?’对曰:‘勇果善断不逮也,然勤以治国下无敢欺,令主也。’”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事莫难於取人之天下,而 黄帝 、 顓頊 、 帝嚳 、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 高 、 光 以至列朝之令主,莫不以得内助而兴。”
《漢語大詞典》:中主
(1).中等才德的君主。吕氏春秋·应同:“中主犹且为之,况於贤主乎?”后汉书·爰延传:“帝游 上林苑 ,从容问 延 曰:‘朕何如主也?’对曰:‘陛下为 汉 中主。’帝曰:‘何以言之?’对曰:‘尚书令 陈蕃 任事则化,中常侍黄门豫政则乱,是以知陛下可与为善,可与为非。’”清史稿·礼志三:“子孙但能守成,即为中主。” 梁启超 《立宪法议》:“专制之国,遇令辟则治,遇中主则衰,遇暴君则乱。”
(2).中心,主宰。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说目:“冥冥混沌,道为中主。”
(3). 南唐 立国,凡历三世, 宋 马令 《南唐书》仿三国志·蜀志之例,称之为先主,嗣主,后主。嗣主 李璟 ,又称“中主”。如 宋 黄升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所选 李澋 之词,即标为“ 李中主 ”。
《漢語大詞典》:专主(專主)
(1).专一注重。 清 方苞 《书〈归震川文集〉后》:“抑所学专主於为文,故其文亦至是而止与!”
(2).独断。《水浒后传》第十二回:“但末将不敢专主,乞差一位使臣同去稟知大元帅,若是可行,即来回覆。”《再生缘》第七回:“臣们不敢先专主,请问龙心怎样行?”
《國語辭典》:民主  拼音:mín zhǔ
政治主权属于全体人民的政治体制,施政以民意为准则,人民得依法选举民意代表,以监督政策运作。
《漢語大詞典》:季主
(1). 汉 代卜筮者 司马季主 。史记·日者列传:“ 司马季主 者, 楚 人也。卜於 长安 东市。”后用以指代卜筮者。 晋 张协 《杂诗》之四:“岁暮怀百忧,将从 季主 卜。” 唐 李白 《寻阳紫极宫感秋作》诗:“嬾从 唐生 决,羞访 季主 卜。”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右邻 季主 左 白堕 ,中有深巷无嚣尘。巷深地僻秋苔緑,常时问饮不问卜。”
(2).季王。 唐 高适 《同观陈十六史兴碑》诗:“季主尽荒淫,前王徒貽厥。”参见“ 季王 ”。
分類:卜筮
《漢語大詞典》:季王
王朝末代的君主。 三国 魏 嵇康 《宅无吉凶摄生论》:“夫时日谴祟,古之盛王无之,而季王之所好听也。”
《國語辭典》:谋主(謀主)  拼音:móu zhǔ
出计谋的人。《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先主复领益州牧,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
《國語辭典》:院主  拼音:yuàn zhǔ
寺庙中的住持。《西游记》第三六回:「天晚,求借一宿,明日不犯天光就行了。万望老院主方便方便。」《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问道:『院主往那里去?』静真道:『特来与师弟閒话。』」
《漢語大詞典》:常主
(1).固定的主人。书·咸有一德:“善无常主,协于克一。”史记·货殖列传:“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后汉书·王符传:“今田无常主,民无常居,吏食日稟,班禄未定。”
(2).指固定的君主。晋书·潘尼传:“故禪代非一姓,社稷无常主。”
(3).指固定的主管者。管子·幼官:“必设常主,计必先定。” 尹知章 注:“军之主将,既必有常,军之计谋,亦须先定。”
(4).指正常的心志。 唐 孟郊 《鵶路溪行呈陆中丞》诗:“视听易常主,心魂互相迷。”
(5).平庸的君主。吕氏春秋·制乐:“乱国之主未尝知乐者,常主也。” 高诱 注:“非贤主也。”新唐书·兵志:“夫恶危乱而欲安全者,庸君常主之能知。”
《國語辭典》:主祭  拼音:zhǔ jì
1.主持祭祀。《孟子。万章上》:「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这所祭的是个大圣人,须得是个圣贤之徒来主祭,方为不愧。」
2.主持祭祀的人。唐。张籍 江陵孝女诗:「无家空托墓,主祭不从人。」
《漢語大詞典》:主君
(1).对一国之主的称呼。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 汤 之説乎?”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乐羊 再拜稽首曰:‘此非臣之功也,主君之力也。’” 唐 元结 《元谟》:“或曰公知圣人之道。天子闻之,咨而问焉。公谢曰:‘臣生自山野……主君所问,臣安能知?请説所闻,惟主君听之。’” 唐 李商隐 《重有感》诗:“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2).指诸侯互相聘问的主国之君。周礼·秋官·司仪:“宾继主君,皆如主国之礼。”礼记·聘义:“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饗食也,所以愧厉之也。” 孔颖达 疏:“来聘使者行聘之时礼有错误,则主国之君不亲自饗食以接宾。”
(3).对卿大夫的称呼。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齐侯 使 高张 来唁公,称主君。” 杜预 注:“比公於大夫。”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 絺疵 云﹞某奉主人令,着我去请三家( 韩 、 魏 、 赵 )主君,来赴 兰臺 之宴。”
(4).对一家之主的称呼。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失教之家,閽寺无礼,或以主君寝食嗔怒,拒客未通。” 唐 白居易 《不能忘情吟》:“故 素 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5).对人的敬称。史记·苏秦列传:“﹝ 韩王 ﹞曰:‘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 秦 。今主君( 苏秦 )詔以 赵王 之教,敬奉社稷以从。’” 司马贞 索隐:“礼,卿大夫称主。今嘉 苏子 合从诸侯,褒而美之,故称曰主。”
(6).道家谓根本。《参同契》上篇:“应度育种,阴阳之原。寥廓恍惚,莫知其端。先迷失轨,后为主君。” 袁仁林 注:“倡先首动,则迷失柔顺之轨;居后处静,乃得阳之主也。”
《骈字类编》:一主
唐 徐夤 一主参差六十年,父兄犹庆授孙权。
唐 贾岛 寄令狐绹相公 一主长江印,三封东省书。
分类:一主
《漢語大詞典》:力主
极力主张。例如:力主和谈。
《國語辭典》:郡主  拼音:jùn zhǔ
周时与天子同姓的诸侯之女。因其结婚时,由郡为之主婚,故称为「郡主」。《幼学琼林。卷二。外戚类》:「郡主、县君,皆宗女之谓。」《三国演义》第五五回:「郡主自幼好观武事,严毅刚正,诸将皆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