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野小子  拼音:yě xiǎo zi
骂人的话。责骂举动鄙俗的男子。如:「那来的野小子,在这儿撒野?」
《國語辭典》:动手动脚(動手動腳)  拼音:dòng shǒu dòng jiǎo
1.打闹。《红楼梦》第五七回:「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
2.调戏妇女。如:「你敢对她动手动脚,我就对你不客气!」《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档子班的女人,叫名头是卖技不卖身的,他偏要同他们动手动脚。」
《國語辭典》:飞扬跋扈(飛揚跋扈)  拼音:fēi yáng bá hù
1.意气举动洒脱,不受常轨约束。唐。杜甫 赠李白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2.态度蛮横放肆,放纵霸道不遵循法度。《聊斋志异。卷一○。席方平》:「飞扬跋扈,狗脸生六月之霜;隳突叫号,虎威断九衢之路。」也作「跋扈飞扬」。
《漢語大詞典》:发贱
因不自重而表现出让人看不起的举动。
《漢語大詞典》:仿徨失措
谓心神不宁,举动失常。
《國語辭典》:规行矩步(規行矩步)  拼音:guī xíng jǔ bù
1.比喻举止守法,毫不苟且。《隋书。卷五七。卢思道传》:「在余之生,劳亦勤止,纨绮之年,伏膺教义,规行矩步,从善而登。」也作「规行矩止」。
2.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晋书。卷五五。张载传》:「今士循常习故,规行矩步,积阶级,累阀阅,碌碌然以取世资。」
《漢語大詞典》:惨举(慘舉)
残酷或悲惨的举动。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十:“前年 美国 一个教派几百人在 南美 集体自杀的惨举,就使我想到 妙峰山 朝香人跳山涧。”
《國語辭典》:阿飞(阿飛)  拼音:ā fēi
不良少年。如:「他自从和一群阿飞在一起后,就再也没回来过。」
《漢語大詞典》:东行西步(東行西步)
谓举动失措,行无定向。 汉 焦赣 《易林·鼎之噬嗑》:“东行西步,失其次舍。”
《漢語大詞典》:顶门上一针(頂門上一針)
针灸时自脑门所下的一针。比喻击中要害而能使人警醒的言论或举动。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 朱文公 告 陈同父 云:‘真正大英雄人,却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气血麄豪,却一点使不着也。’此论於 同父 ,何谓顶门上一针矣。”亦省作“ 顶门一针 ”、“ 顶门一鍼 ”。 宋 刘克庄 《题毋惰赵公辞执政恩数简》:“吾事上十年,聒聒顶门一鍼,每言治乱,原於君心。” 明 卢象升 《与少司成吴葵庵书》:“顶门一针,拜此君之益多矣。”
《國語辭典》:徬徨失措  拼音:páng huáng shī cuò
往返徘徊,不知如何是好。如:「噩耗传来,他顿时徬徨失措,不知该怎么办!」
《國語辭典》:举足轻重(舉足輕重)  拼音:jǔ zú qīng zhòng
原指有实力的人,处于势均力敌的两强之间,只要稍微一抬脚倾向一方,就能影响两边的轻重,打破均势。比喻所居地位极为重要,一举一动皆足以影响全局。如:「国家建设的计画举足轻重,要审慎规划与讨论,才可付诸施行。」
《國語辭典》:举止大方(舉止大方)  拼音:jǔ zhǐ dà fāng
言语行为举动得宜,落落大方。《红楼梦》第六四回:「举止大方,言语温柔,无一处不令人可敬可爱。」《老残游记》第九回:「话说申子平正在凝思此女子举止大方,不类乡人。」
《國語辭典》:举止失措(舉止失措)  拼音:jǔ zhǐ shī cuò
行为失常。比喻慌张而不知所措。《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周瑜举止失措,急拨马便走。」
《漢語大詞典》:阔洒洒(闊灑灑)
形容举动大方,很阔气。《中国民间故事选·鸡叫岩》:“关卡上的官兵,看见他阔洒洒的样子……就讨了点酒钱,恭恭敬敬地让他们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