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难义(難義)
不易理解的义理。 唐 孔颖达 《〈礼记正义〉序》:“又欲释经文,唯聚难义,犹治丝而棼之,手虽繁而丝益乱也。”
《漢語大詞典》:幽理
精深的义理。《晋书·刑法志》:“夫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
分類:精深义理
《漢語大詞典》:诠言(詮言)
解释义理。初学记卷二三引 后周 宇文逌 《道教实花序》:“可道非道,因金籙以詮言;上德不德,寄玉京而阐説。”
《漢語大詞典》:玄讲(玄講)
谓讲述佛学义理。 唐 孟郊 《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昭成寺》诗:“玄讲岛岳尽,渊咏文字新。”
《漢語大詞典》:图理(圖理)
谓以图释其义理。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 颜光禄 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
分類:义理
《国语辞典》:疏證  拼音:shù zhèng
考据、会通古书的义理,加以补充、校订、考證、阐释。如清王念孙《广雅疏證》、皮锡瑞《郑志疏證》等。
《漢語大詞典》:义髓(義髓)
义理的精髓。 明 宋濂 《赠朱启文还乡省亲序》:“塤箎交奏,四经之义髓昭明;黼黻相宣,一姓之文锋犀利。”
分類:义理精髓
《漢語大詞典》:义壑(義壑)
渊深的义理。壑,丘壑,喻深奥之处。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词峰云鬱,触剑石以飞扬;义壑泉奔,横玉轮而浩荡。” 唐 杨炯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乔林扫日,惊白凤於词条;壁水澄天,骇雕龙於义壑。”
《漢語大詞典》:渊义(淵義)
精深的义理。《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遂乃陵越典度,偃倨尊戚,失随方之眇迹,迷製化之渊义。”
分類:精深义理
《漢語大詞典》:访理(訪理)
探讨义理。 南朝 梁简文帝 《与智琰法师书》:“今叚西下,特蓄本心,访理质疑,属在明德。”
分類:探讨义理
《漢語大詞典》:词谊(詞誼)
文辞的义理。新唐书·岑羲传:“ 中宗 时, 武三思 用事, 敬暉 欲上表削诸 武 封王者,众畏 三思 ,不敢为草,独 羲 为之,词谊劲切。” 明 汤显祖 《答门人万可权书》:“词谊兼惻,临风泫然。”
分類:文辞义理
《漢語大詞典》:胆义(膽義)
有胆识而明义理。《三国志·蜀志·姜维传》:“ 姜伯约 甚敏於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漢語大詞典》:元绕
比喻在言语、义理上兜圈子。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九:“此事不在久歷丛林,饱参知识,只贵於一言一句下直截承当,不打元遶尔。”
《漢語大詞典》:绎紬(繹紬)
寻绎义理,理其端绪。 明 徐渭 《自为墓志铭》:“余读旁书,自谓别有得於《首楞严》《庄周》《列御寇》若 黄帝 《素问》诸编。儻假以岁月,更用绎紬,当尽斥诸註者繆戾,摽其旨以示后人。”
《漢語大詞典》:绎绸
寻绎义理,理其端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