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464
典故
24
词典
1187
分类词汇
34
佛典
396
其它
823
共1187,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义熙
义气
六义
知义
孝义
无义
疑义
明义
妙义
义旗
义命
好义
陈义
义烈
公义
《韵府拾遗 支韵》:
义熙(义熙)
旧唐书岭南道志:义熙县,武德四年改为融水。
《國語辭典》:
义气(義氣)
拼音:
yì qì
彰显道义的气概。《三国演义》第二四回:「云长义气深重,必不肯降。」《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像长兄有这样品貌材艺,又有这般义气肝胆,正该出来替朝廷效力。」
分類:
义气
节烈
为情
情谊
刚正
甘愿
气概
承担
风险
自我
牺牲
气度
《國語辭典》:
六义(六義)
拼音:
liù yì
《诗经》中的风、雅、颂、赋、比、兴。见〈诗大序〉。大抵说来,风为各国的歌谣、雅是周王畿的歌曲、颂是庙堂祭祀的乐歌,此三种是《诗经》的三种体制;赋是敷陈其事、比是指物譬喻、兴是借物起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内容的方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自商暨周,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
分類:
六义
六书
六诗
近人
各国
歌谣
《國語辭典》:
六书(六書)
拼音:
liù shū
1.为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清。段玉裁。注。也称为「六体」。
2.王莽时的六种字体。即古文、奇字、篆书、左书、缪书、鸟虫书。见汉。许慎〈说文解字序〉。也称为「六体」。
分類:
六书
分析
汉字
六体
造字
理论
奇字
象形
篆书
会意
形声
缪篆
鸟虫书
六种
假借
字体
《分类字锦》:
知义(知义)
杨侃 皇畿赋 麒麟含仁,驺虞知义。
分类:
驺虞
《漢語大詞典》:
孝义(孝義)
行孝重义。
《
新唐书·太宗皇帝
》
:“赐孝义之家粟五斛。”
《
宋史·孝义传·郝戭
》
:“ 聂 事舅姑亦以孝义著。”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
:“耀门閭,进官职,孝义名传天下知。”
分類:
孝义
行孝
重义
《漢語大詞典》:
无义(無義)
(1).没有公理正道;不讲正义。
《
论语·阳货
》
:“子曰:‘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
:“ 曹覊 諫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
《
史记·田单列传
》
:“ 王蠋 曰:‘忠臣不事二君……国既破亡,吾不能存。今又刼之以兵为君将,是助 桀 为暴也。与其生而无义,固不如烹。’” 汉
董仲舒
《
春秋繁露·竹林
》
:“伐丧无义,叛盟无信。”
(2).没有情谊,不讲情谊。参见“ 无情无义 ”。
分類:
无义
有情
情谊
公理
理正
正道
讲情
《國語辭典》:
无情无义(無情無義)
拼音:
wú qíng wú yì
不讲情面道义。《红楼梦》第六六回:「你不知道这柳二郎,那样一个标致人,最是冷面冷心的,差不多的人,都无情无义。」
分類:
有情
情义
《國語辭典》:
疑义(疑義)
拼音:
yí yì
可怀疑、不能立刻就明白的道理。晋。陶渊明〈移居〉诗二首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老残游记》第一七回:「我们两个人都不承认,外人一定说是我弄的,断无疑义。」
分類:
疑义
不了解
犹疑
疑问
不理
理解
含义
道理
《漢語大詞典》:
明义(明義)
(1).显示忠义。
《
书·武成
》
:“惇信明义,崇德报功。”
(2).圣明的道义。 汉
贾谊
《
新书·匈奴
》
:“宜以厚德怀服四夷,举明义博示远方。”
(3).犹要旨。
《
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
:“盖闻盘于游田,
《
书
》
之所戒, 鲁隐 观鱼,
《
春秋
》
讥之,此 周 孔 之格言,二经之明义。”
(4).阐明义理。 明 何镗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序》
:“一曰穷经以明义,二曰寓言以徵用。”
分類:
显示
圣明
阐明
阐明义理
要旨
明义
义理
忠义
道义
《漢語大詞典》:
妙义(妙義)
微妙的义理。 南朝 梁简文帝
《请幸同泰寺开讲》
:“被微言於王舍,集妙义於寳坊。” 南朝 陈
徐陵
《丹阳上庸路碑》
:“后王降德,於众兆民,高文象纬,妙义几神。” 清
吴伟业
《赠苍雪》
诗:“稽首香花巖,妙义足今古。”
分類:
微妙
义理
《國語辭典》:
义旗(義旗)
拼音:
yì qí
本指起义军队的旗帜,后泛指起义的军队。唐。
骆宾王
代徐敬业讨武氏檄
:「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也作「义军」。
分類:
义师
起义
军队
旗帜
《漢語大詞典》:
义命(義命)
(1).正道;天命。 宋
曾巩
《答王深甫论扬雄书》
:“又谓 雄 非有求於 莽 ,特於义命有所未尽。” 宋
周密
《
齐东野语·嘉定宝玺
》
:“诲之以安义命而知进退,勉之以崇名节而黜浮竞。”
(2).泛指本分。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
卷一:“予今老矣,平生坎坷大都与 家山 同,独能以义命自安,而不役役于穷途。”
分類:
正道
本分
天命
《国语辞典》:
好义(好义)
拼音:
hào yì
爱好正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心灵机巧,豪侠好义,专好结识那一班有义气的朋友。」
分类:
爱好
《漢語大詞典》:
陈义(陳義)
(1).陈说的道理。
《
庄子·让王
》
:“ 屠羊説 居处卑贱而陈义甚高,子其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2).陈述大义。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
:“ 延年 文生,夙无武称,陈义奋辞,胆气凌云。” 戴明扬 校注:“
《
汉书·霍光传
》
:‘﹝ 昌邑王 ﹞即位,行淫乱, 光 忧懣,遂召会议 未央宫 ,羣臣皆惊愕失色。 田延年 前离席按剑曰:今羣下鼎沸,社稷将倾,如今 汉 家絶祀,将军虽死,何面目见先帝於地下乎?’”
(3).所表现出的凛然大义。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荐扬诚斋》
:“ 昌黎 留 孔 戣 ,事虽不行,陈义甚高, 诚斋 有焉。”
分類:
陈述
陈说
现出
大义
道理
凛然
明扬
《漢語大詞典》:
义烈(義烈)
(1).忠义节烈。
《
宋书·胡藩传
》
:“卿此姪当以义烈成名。” 唐
皮日休
《陵母颂》
:“使千百小人如女子忠贞义烈者,未之有也。” 欧阳予倩
《桃花扇》
第四场:“倒想不到 香君 会这样义烈。”
(2).重义轻生的人。
《
三国志·魏志·臧洪传
》
:“今王室将危,贼臣未梟,此诚天下义烈报恩効命之秋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
:“至於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於篇,则足为后世法。”
分類:
义烈
忠义
节烈
《國語辭典》:
公义(公義)
拼音:
gōng yì
公正的义理。如:「他好打不平,看到不合公义的事情,就会挺身而出。」《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法正传。法正》:「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
分類:
公正
公众
议论
义理
舆论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