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87,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49  50  51  52  53  55  56  57  5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公开审理主义
布列兹涅夫主义
交易不成仁义在
新法西斯主义
新大西洋主义
伊比鸠鲁主义
罪刑法定主义
犹太复国主义
义大利共和国
證据裁判主义
直接审理主义
乡风慕义
晓以大义
锡安主义
武昌起义
《国语辞典》:公开审理主义(公开审理主义)  拼音:gōng kāi shěn lǐ zhǔ yì
法院审判时,一任当事人、诉讼关系人以外的第三人到场旁听的主义。
《国语辞典》:布列兹涅夫主义(布列兹涅夫主义)  拼音:bù liè zī niè fū zhǔ yì
Brezhnev Doctrine
指西元一九六八年,苏联、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及东德五国军队干涉捷克内政后,苏共总书记布列兹涅夫所推动的一套政治理论。他指出个别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必须服膺于整体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利益,因此其主权是有限的。也译作「勃列日涅夫主义」、「布里兹涅夫主义」。
《国语辞典》:交易不成仁义在(交易不成仁义在)  拼音:jiāo yì bù chéng rén yì zài
仁义,平日交情。全句指买卖虽然没有成功,交情还是要保持的。《三侠五义》第二四回:「买卖中的规矩,交易不成仁义在,虽然木料没批,酒肴是要预备的。」
《国语辞典》:新法西斯主义(新法西斯主义)  拼音:xīn fǎ xī sī zhǔ yì
称极右派激进分子的作为的政治名词。系继承三○年代欧洲墨索里尼的法西斯理念,强调以民族或国家作为全部历史与生活的中心,并强调人际之间的不平等、领袖的绝对权威。
《国语辞典》:新大西洋主义(新大西洋主义)  拼音:xīn dà xī yáng zhǔ yì
美国于西元一九九○年所提出的美、欧新关系的构想。由美国总统布希在任内与国务卿贝克共同提倡,主要在以平等地位和欧市合作处理国际事务。
《国语辞典》:伊比鸠鲁主义(伊比鸠鲁主义)  拼音:yī bǐ jiū lǔ zhǔ yì
即伊比鸠鲁所讲授的哲学。包括物理学及对伦理学、人生观、政治哲学与社会演进的主张,以自我主义为中心,享乐主义为理想,契约论为基础,是一种利己的快乐主义。
《国语辞典》:罪刑法定主义(罪刑法定主义)  拼音:zuì xíng fǎ dìng zhǔ yì
指犯罪的成立和科刑罚的轻重,必须由行为发生当时之法律加以明文规定,法官不得任意加以判罪处罚。也称为「罪刑法定原则」。
《国语辞典》:犹太复国主义(犹太复国主义)  拼音:yóu tài fù guó zhǔ yì
犹太人在故乡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独立自主国的信念。西元一八九七年,奥地利人赫茨尔在瑞士巴尔塞召集第一次犹太复国主义者代表大会,起草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巴尔塞纲领,宣称「犹太复国主义所追求的是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一个受到公法保护的家园」。二次大战后,犹太民族终于在中东建立以色列。
《国语辞典》:义大利共和国(义大利共和国)  拼音:yì dà lì gòng hé guó
Italian Republic
国名。位于南欧义大利半岛。面积三十万一千二百七十七平方公里。人口约五千七百七十万。首都罗马(Rome)人民信仰天主教。主要语言为义大利语。西元一八七○年正式统一,并实施君主立宪,直到一九四六年六月二日举行公民投票,废除君主制度,改行共和,乃订该日为国庆日,六月十日为独立日。币制为Euro。简称为「义大利」。
《国语辞典》:證据裁判主义(證据裁判主义)  拼音:zhèng jù cái pàn zhǔ yì
法院在审判时,必须依蒐集所得的證据来作判断,如果没有證据,不能光靠推断就认定一个人犯罪,此即称为「證据裁判主义」。
《国语辞典》:直接审理主义(直接审理主义)  拼音:zhí jiē shěn lǐ zhǔ yì
法院对于当事人及證据须亲自审理推究,作为裁判基础的诉讼资料。相对于间接审理主义而言。
《国语辞典》:乡风慕义(乡风慕义)  拼音:xiàng fēng mù yì
因思慕德义,故闻风而来。形容受德义感召而非常向往,纷纷投奔。《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延颈举踵,喁喁然,皆乡风慕义,欲为臣妾。」南朝宋。孝武帝〈兴学诏〉:「今息警夷嶂,恬波河渚,栈山航海,乡风慕义,化民成俗,兹时笃矣。」
《国语辞典》:晓以大义(晓以大义)  拼音:xiǎo yǐ dà yì
用正确的道理告诉、启悟他人。如:「经过我晓以大义,他终于痛改前非!」《元史。卷一四七。列传。史天祥列传》:「进攻北京傍近诸寨,磨云山王都统首诣军门降,天祥命入列崖,擒都统不剌,释其缚,仍晓以大义,不剌感泣,愿效死。」
《国语辞典》:锡安主义(锡安主义)  拼音:xí ān zhǔ yì
锡安,指耶路撒冷或犹太人的故土。锡安主义为起源于十九世纪后期的犹太人复国运动,目的在帮助犹太人在巴勒斯坦重建家园。西元一九四八年,由于锡安主义者的努力,犹太人终于在联合国的同意下,如愿以偿的建立以色列国。时至今日,锡安主义仍以各种方式继续发挥其影响力,更是犹太人对以色列强烈向心力的来源。
《国语辞典》:武昌起义(武昌起义)  拼音:wǔ chāng qǐ yì
清宣统三年辛亥(西元1911),八月十九日(阳历十月十日),革命党在武昌起义,各省响应,遂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