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87,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72  73  74  75  76  78  79  8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徼外慕义
假仁假义
假借义
见义必为
见义当为
见义敢为
见义勇为
建端树义
见利思义
见利忘义
进退合义
尽义务
近义词
景福嘉义
井义
《分类字锦》:徼外慕义(徼外慕义)
后汉书·任延传》:为九真太守,徼外蛮夷夜郎等慕义保塞,延遂止罢侦候戍卒。
分类:能政
《國語辭典》:假仁假义(假仁假義)  拼音:jiǎ rén jiǎ yì
虚伪的善心,故意装出来的好意。如:「你别瞧他对你殷勤有礼,其实全是假仁假义,另有图谋。」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七。唐昭宗》:「至仁大义者起,则假仁假义者不足以动天下,商、奄之所以速灭也。」
《國語辭典》:假借义(假借義)  拼音:jiǎ jiè yì
凡字义基于读音同或音近之关系,以一字表另一语义而产生与本义无关者,称为「假借义」。如《孟子。离娄下》「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的「蚤」字,本义为跳蚤,后因与「早」同音而被借作早起之早。
《漢語大詞典》:见义必为(見義必爲)
谓看到正义的事情就去做。宋史·儒林传二·石介:“老夫已保 介 矣。君年少,见义必为,岂可量哉。”亦作“ 见义当为 ”。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四折:“ 赵实 见义当为,不行邪径,就加你为 吉阳 县令。”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四折:“见义当为,能代人鸣寃雪枉。”参见“ 见义勇为 ”。
《漢語大詞典》:见义当为(見義當爲)
见“ 见义必为 ”。
《漢語大詞典》:见义敢为(見義敢爲)
见“ 见义勇为 ”。
《國語辭典》:见义勇为(見義勇為)  拼音:jiàn yì yǒng wéi
语本《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遇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应该奋勇的去做。《宋史。卷三一九。欧阳修传》:「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分类字锦》:建端树义(建端树义)
唐书·褚无量传》:元宗为太子,拜国子司业,兼侍读,撰翼善记以进,厚被礼答。太子释奠国学,令讲经,建端树义,博敏而辩。
分类:讲论
《國語辭典》:见利思义(見利思義)  拼音:jiàn lì sī yì
看见钱财利益,要想到道义。《论语。宪问》:「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群音类选。官腔类。卷八。还带记。裴度还带》:「财利迷心,人情世态,见利思义,于君无愧。」
《國語辭典》:见利忘义(見利忘義)  拼音:jiàn lì wàng yì
看见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唐。王勃 送劼赴太学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绝,轻进苟动,见利忘义,虽上一阶履半级,何足恃哉!」《三国演义》第三回:「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
分類:私利道义
《分类字锦》:进退合义(进退合义)
韩愈《卢考功墓志》:讲说周公、孔子,乐其道,不乐从事于俗。得所从,不择内外,奋而起,其进退不既合于义乎?
分类:
《國語辭典》:尽义务(盡義務)  拼音:jìn yì wù
1.尽应尽的本分。如:「国民除了享受权利之外,也应该尽义务。」
2.做事而不接受报酬。如:「他所领导的慈善组织,不断为社会尽义务,颇获大众好评。」
《高级汉语词典》:近义词  拼音:jìn yì cí
意思相近的词
《分类字锦》:景福嘉义(景福嘉义)
殷仲堪《上白鹿表》:巴陵县清水山得白鹿一头,白者正色,鹿者景福嘉义。
分类:麋鹿
《骈字类编》:井义(井义)
易·井》九三注见井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