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464
典故
24
词典
1187
分类词汇
34
佛典
396
其它
823
共1187,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词典
(续上)
负义
义愤
要义
志义
义足
义绝
地义
执义
安义
急义
义概
全义
义故
畏义
训义
《國語辭典》:
负义(負義)
拼音:
fù yì
违背道义。如:「忘恩负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若便恝然无关,视老夫为何等负义之徒?」
分類:
背弃
仗义
恩义
讲义
讲义气
义气
《國語辭典》:
义愤(義憤)
拼音:
yì fèn
出于正义的愤怒。《红楼梦》第六○回:「四人终是小孩子心性,只顾他们情分上义愤,便不顾别的。」
分類:
义愤
违反
反正
激发
愤怒
《國語辭典》:
要义(要義)
拼音:
yào yì
重要的旨趣。如宋魏了翁有《周易要义》十卷。
分類:
要义
要旨
意义
《漢語大詞典》:
志义(志義)
(1).犹志节。
《
礼记·乐记
》
:“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
:“使此儿五十不死,其志义何如哉!” 明
方孝孺
《云敞赞》
:“然其事师,不以死生变节,诚志义之士也哉。”
(2).意义。
《
荀子·正名
》
:“彼正其名,当其辞,以务白其志义者也。”
分類:
意义
志节
《國語辭典》:
义足(義足)
拼音:
yì zú
用橡皮或木头等制作的假脚,用来代替残缺的脚。
分類:
残废
《国语辞典》:
义绝(义绝)
拼音:
yì jué
情义断绝。如:「恩断义绝」。
分类:
情义
断绝
《骈字类编》:
地义(地义)
孝经见天经下。左传:赵简子曰:敢问何谓礼?子太叔对曰:为君臣上下以则地义。 管子:正形摄德,天仁地义。则淫然而自至。沈约安陆昭王碑:天经地义之德,因心必尽。 潘岳世祖诔见天经下。
《漢語大詞典》:
执义(執義)
坚持合理的该做的事。
《
诗·曹风·鳲鸠
》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汉 郑玄 笺:“仪,义也。善人君子其执义当如一也。”
《汉书·贾捐之传》
:“ 兴 兼此六人而有之,守道坚固,执义不回,临大节而不可夺,国之良臣也,可试守 京兆 尹。” 明
陈子龙
《杂诗》
之二:“履荣岂永存,执义恒在兹。”
分類:
坚持
合理
《骈字类编》:
安义(安义)
礼记: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韩诗外傅:宋昭公出亡,谓其御曰:吾知其所以亡矣。于是改操易行,安义行道,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
《漢語大詞典》:
急义(急義)
重义气。 宋
洪迈
《夷坚支志庚·林子安赴举》
:“因从客问 林 曰:‘ 魏户部 何如人?’ 林 曰:‘ 子安 与之姻戚,其人慷慨急义。’” 宋
张扩
《悼子平侄》
诗:“夜半忧时常抱膝,生平急义几倾困。”
分類:
重义
义气
《漢語大詞典》:
义概(義概)
严正的气节。
《
后汉书·孔融传论
》
:“若夫 文举 之高志直情,其足以动义概而忤雄心。”
《
宋书·孝义传·龚颖
》
:“ 纵 虽残凶,犹重义概。” 明
李东阳
《西社别言诗引》
:“笔阵横霜,耸西臺之义概。”
分類:
严正
气节
《漢語大詞典》:
全义(全義)
(1).谓保持节操。 唐
韦应物
《睢阳感怀》
诗:“甘从锋刃毙,莫夺坚贞志。宿将降贼庭,儒生独全义。”
(2). 唐宪宗 时 南诏 靖王 ( 劝利晟 )的年号。
分類:
保持
持节
节操
南诏
年号
《國語辭典》:
义故(義故)
拼音:
yì gù
因恩情、道义相交往的老朋友。《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父浑有令名,官至凉州刺史。浑薨,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戎悉不受。」也作「义旧」。
分類:
恩义
相结
故旧
《漢語大詞典》:
畏义(畏義)
谓怕失道义。
《
礼记·表记
》
:“是故君子……卑己而尊人,小心而畏义,以求事君。”
《韩诗外传》
卷四:“君子大心即敬天而道,小心即畏义而节。”
《后汉书·朱穆传》
:“夫道者,以天下为一,在彼犹在己也。故行违於道则愧生於心,非畏义也。”
分類:
失道
道义
《漢語大詞典》:
训义(訓義)
解释文词的意义。 南朝 梁
沈约
《答陆厥问声韵书》
:“此盖曲折声韵之巧,无当於训义,非圣哲立言之所急也。” 宋
叶适
《黄文叔〈诗说〉序》
:“况执 秦 汉 之残书,而徒以训义相宗者乎?” 清
陈澧
《与周孟贻书》
:“其吟‘六艺’若何?则沉潜乎训义,反復乎句读也。”
分類:
解释
文词
意义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