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57  158  159  160  161  163  164  165  16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守令之纲
手足之情
收之桑榆
手口之泽
事功之学
是非之地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受之以姤
首善之地
首善之区
守圉之本
书生之见
书香之族
如天之福
如入无人之境
《分类字锦》:守令之纲(守令之纲)
宋史·朱子传》:监司者,守令之纲。朝廷者,监司之本也。
《國語辭典》:手足之情  拼音:shǒu zú zhī qíng
兄弟间的情分。宋。苏辙 为兄轼下狱上书:「臣窃哀其志,不胜手足之情,故为冒死一言。」明。龙子犹《杀狗记》第六出:「哥哥可念手足之情,教兄弟到那里去。」
《漢語大詞典》: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黽池 ,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之桑榆”谓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唐 白居易 《论行营状》:“古人云:‘收之桑榆,事犹未晚。’” 鲁迅 《〈华盖集〉后记》:“所以赶紧订正于此,庶几‘收之桑榆’云。”亦省作“ 收桑榆 ”。 宋 王安石 《赠张康》:“逝将收桑榆,邀子寂寞滨。”
分類:补偿
《漢語大詞典》:手口之泽(手口之澤)
谓父母手汗、口液的润迹。语出礼记·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尔;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参见“ 手泽 ”、“ 口泽 ”。
分類:父母口液
《高级汉语词典》:事功之学(事功之学)  拼音:shì gōng zhī xué
南宋 时期反理学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 叶适 陈亮 等人。他们承认“道”存在于事物之中,为学注重实际功用和效果,反对理学家讳言功利和空谈心性命理。这种思想
《国语辞典》:是非之地  拼音:shì fēi zhī dì
充满纠纷、扰攘的环境。如:「这是个是非之地,不宜久留。」
《國語辭典》: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視之不見,聽之不聞)  拼音:shì zhī bù jiàn,tīng zhī bù wén
形容不注意、不关心。《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也作「听而无闻,视而无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韵府拾遗 宥韵》:受之以姤
《系辞》:夬者,决也。决必有遇,故受之以姤。
《國語辭典》:首善之地  拼音:shǒu shàn zhī dì
首都或可以作为模范的地方。《金史。卷三五。礼志八》:「况京师为首善之地,四方之所观仰。」《续资治通鉴。卷七九。宋哲宗元祐元年》:「学校为育材首善之地,教化所从出,非行法之所。」也作「首善之区」。
分類:最好首都
《國語辭典》:首善  拼音:shǒu shàn
模范。《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序》:「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繇内及外。」后世亦称国都所在地为「首善之区」。
《國語辭典》:首善之区(首善之區)  拼音:shǒu shàn zhī qū
首都或可以作为模范的地方。如:「台北市可谓是首善之区,交通、经济、资讯各方面都很发达。」也作「首善之地」。
《國語辭典》:首善之地  拼音:shǒu shàn zhī dì
首都或可以作为模范的地方。《金史。卷三五。礼志八》:「况京师为首善之地,四方之所观仰。」《续资治通鉴。卷七九。宋哲宗元祐元年》:「学校为育材首善之地,教化所从出,非行法之所。」也作「首善之区」。
分類:最好首都
《分类字锦》:守圉之本
管子》:恶食,无盐则肿。守圉之本,其用盐独重。
分类:
《國語辭典》:书生之见(書生之見)  拼音:shū shēng zhī jiàn
读书人不切实际、不合时宜的见解。《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
《高级汉语词典》:书香之族
世代读书的家庭
《漢語大詞典》:如天之福
形容福气特别大。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挫权》:“把如天之福,没来由选择伊家。”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一版能卖完,已属如天之福也。”
分類:福气特别
《國語辭典》:如入无人之境(如入無人之境)  拼音:rú rù wú rén zhī jìng
好像进入了没有敌军的地方。比喻作战骁勇、无人能抵挡。《薛仁贵征辽事略》:「忽见白袍年少跃马横戟,冲突辽阵,如入无人之境。」《三国演义》第七回:「赵云一骑马飞入绍军,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