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65  166  167  168  169  171  172  173  174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控弦之士
口耳之学
可乘之机
匡济之才
逵泉之诛
枯鱼之肆
枯朽之余
枯杨之稊
枯骨之余
跨下之辱
裤下之辱
交臂失之
谏垣之长
狡童之歌
侥天之幸
《高级汉语词典》:控弦之士
士兵。控弦:开弓射箭
《國語辭典》:口耳之学(口耳之學)  拼音:kǒu ěr zhī xué
耳朵听进去后,只在嘴上说说,而无实学。语本《荀子。劝学篇》:「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后比喻从道听涂说中得来的片面知识。宋。陆游〈跋柳书苏夫人墓志〉:「今诸家徒欲以口耳之学揣摩得之,可乎?」亦可喻仅以口头传授而不见于文字的学识。《方志略例。卷二。永清县志舆地图序例》:「古人口耳之学,有非文字所能著者,贵其心领而神会也。」
《國語辭典》:可乘之机(可乘之機)  拼音:kě chéng zhī jī
可以利用的机会。《晋书。卷一二二。吕纂载记》:「宜缮甲养锐,劝课农殖,待可乘之机,然后一举荡灭。」《宋书。卷四八。毛脩之传》:「可乘之机宜践,投袂之会屡愆。」也作「可乘之隙」。
《国语辞典》:匡济之才(匡济之才)  拼音:kuāng jì zhī cái
1.人有匡正时弊、拯救社稷的才能。《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可实对肃言,将欲何往?」
2.具有匡时济世才能的人。如:「他是个不可多得的匡济之才,这次组阁,众望所归。」
《漢語大詞典》:逵泉之诛(逵泉之誅)
左传·庄公三十二年:“ 成季 使以君命命 僖叔 ,待于 鍼巫氏 ,使 鍼季 酖之……饮之,归及 逵泉 而卒。” 僖叔 即 叔牙 , 成季 即 季友 ,皆 鲁桓公 之子。后以“逵泉之诛”指以弟杀兄。《宋书·竟陵王诞传》:“昔 周 德初升, 公旦 有流言之衅; 鲁 道方泰, 季子 断 逵泉 之诛。”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 荆门 遭 廪延 之戮, 夏口 滥 逵泉 之诛。” 倪璠 注:“左传庄三十二年云:‘ 成季 使以君命命 僖叔 待於 鍼巫氏 ,使 鍼季 酖之。归及 逵泉 而卒。’ 僖叔 、 成季 ,皆 桓公 之子,以喻 邵陵 ( 邵陵王 萧纶 )、 湘东 ( 湘东王 萧绎 )皆 武帝 ( 梁武帝 )子,以弟害兄也。”
《國語辭典》:枯鱼之肆(枯魚之肆)  拼音:kū yú zhī sì
卖乾鱼的市场。《庄子。外物》:「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比喻处于困境。唐。元稹《莺莺传〉:「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分類:困境绝境
《漢語大詞典》:枯朽之余(枯朽之餘)
谓衰病残年。 宋 苏轼 《代滕甫辩谤乞郡书》:“异日復得以枯朽之餘,仰瞻天日之表”
《漢語大詞典》:枯杨之稊(枯楊之稊)
比喻老翁娶少女为妻。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余自伤年老,不欲为枯杨之稊。”参见“ 枯杨生稊 ”。
分類:老翁少女
《國語辭典》:枯杨生稊(枯楊生稊)  拼音:kū yáng shēng tí
枯萎的杨树长出嫩芽。比喻老人娶年少的妻子。《易经。大过卦。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
《漢語大詞典》:枯骨之余(枯骨之餘)
谓将死之人。云笈七籤卷四:“夫人叩头自搏而言曰:‘ 华存 卑贱,枯骨之餘。自处尘垢,久染浊秽。’”
《高级汉语词典》:跨下之辱
从他人胯下爬过去的屈辱。比喻胸怀大志的人,能忍辱负重
《高级汉语词典》:裤下之辱
有才能的人未显达时受的耻辱
《國語辭典》:交臂失之  拼音:jiāo bì shī zhī
语本《庄子。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指错失机会。《三国演义》第一四回:「遇可事之主,而交臂失之,非丈夫也。」也作「失之交臂」、「失诸交臂」。
分類:机会
《分类字锦》:谏垣之长(谏垣之长)
文献通考》:宋庆历初,诏除谏官毋得用见任辅臣所荐之人。元丰寄禄为太中大夫,始正名左右谏议大夫,为谏垣之长,专言责焉。
分类:台谏
《漢語大詞典》:狡童之歌
指 商 代 箕子 作的《麦秀歌》。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箕子》:“《狡童之歌》,悽矣其悲。”参见“ 狡童 ”。
分類:箕子
《國語辭典》:狡童  拼音:jiǎo tóng
1.貌美而无实才的人。语出《诗经。郑风。山有扶苏》:「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今泛称浮华少年。
2.《诗经。郑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狡童,刺忽也。」或亦指女子斥男子相爱不终之诗。首章二句为:「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高级汉语词典》:侥天之幸
极其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