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69  170  171  172  173  175  176  177  17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末如之何
莫逆之交
名山之席
冥漠之都
冥漠之乡
鸣鼓而攻之
鸣鹤之应
鸣条之事
目睫之论
木中之仙
穆穆之礼
莫之奈何
莫之与京
漠然置之
木边之目,田下之心
《國語辭典》:末如之何  拼音:mò rú zhī hé
没有办法、莫可奈何。《抱朴子。内篇。塞难》:「吾所以不能嘿者,冀夫可上可下者,可引致耳。其不移者,古人末如之何矣!」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五。端平襄州本末》:「九月十日,闻王旻带所纳叛军来襄,人疑其反复不常,而末如之何。」
分類:对付
《國語辭典》:莫逆之交  拼音:mò nì zhī jiāo
心意相投、至好无嫌的朋友。语本《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周书。卷二二。柳庆传》:「机弟弘,……与弘农杨素为莫逆之交。」《北史。卷五四。司马子如传》:「膺之既宰相犹子,兼自有名望,所与游集,尽一时名流,与邢子才、王元景等并为莫逆之交。」也作「莫逆交」、「莫逆之友」。
《國語辭典》:莫逆  拼音:mò nì
比喻朋友要好,彼此心意相契合。如:「同窗三年,我们已形同莫逆。」《庄子。大宗师》:「子桑户、孟子反、子张琴三人相与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极。』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友。」明。陆世广《西台记》第一出:「今朝把臂通谈笑,又何日再图倾倒。惟愿取两情莫逆,千秋共表。」
《漢語大詞典》:名山之席
指书院负责人。 严复 《道学外传》:“独恨此辈既充塞国中,岂无上膺执政之权,下拥名山之席者?”
《漢語大詞典》:冥漠之都
亦称“ 冥漠之乡 ”。 1.指天庭或地府。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南斗醮词》:“洗心依冥漠之都,潜希懺罪;稽首仰鸿蒙之境,冀涤前非。” 明 归有光 《祭妻祖父母文》:“方其数尽,何有於壮,何有於老,同返於冥漠之乡。”
(2).比喻最高境界。 蔡寅 《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縹兮緲兮,直摩苍穹之极,而抵乎冥漠之乡。”
《漢語大詞典》:冥漠之乡(冥漠之鄉)
见“ 冥漠之都 ”。
《漢語大詞典》:冥漠之都
亦称“ 冥漠之乡 ”。 1.指天庭或地府。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南斗醮词》:“洗心依冥漠之都,潜希懺罪;稽首仰鸿蒙之境,冀涤前非。” 明 归有光 《祭妻祖父母文》:“方其数尽,何有於壮,何有於老,同返於冥漠之乡。”
(2).比喻最高境界。 蔡寅 《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縹兮緲兮,直摩苍穹之极,而抵乎冥漠之乡。”
《高级汉语词典》:鸣鼓而攻之  拼音:míng gǔ ér gōng zhī
指宣布罪状,加以声讨
《漢語大詞典》:鸣鹤之应(鳴鶴之應)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王弼 注:“立诚篤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 孔颖达 疏:“处於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后以“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 明 张居正 《〈玉林清赏诗〉序》:“迺今穴居名彦,大夫垂访,诸君感鸣鹤之应,邕邕焉,鏘鏘焉。夫亦行古之道也。”
《漢語大詞典》:鸣条之事(鳴條之事)
指 伊尹 相 汤 伐 桀 ,与 桀 战于 鸣条 之野的史实。借指征战之事。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上:“目不视 鸣条 之事,耳不闻檀车之声。” 周天游 校注引 胡三省 曰:“言 桀 紂 贵为天子,得罪於天,流毒於民,而 汤 武 伐之,亡国之事不接於帝之耳,帝不知为戒也。”《晋书·张载传》:“ 殷汤 无 鸣条 之事,则 伊尹 , 有莘 之匹夫也; 周武 无 牧野 之阵,则 吕牙 , 渭 滨之钓翁也。”
分類:伊尹史实
《漢語大詞典》:目睫之论(目睫之論)
比喻肤浅的见解。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扬子〈法言〉〈太玄经〉:“ 雄 作《太玄》以拟周易,或者比之 吴 楚 僭王,顾非伪乎,此目睫之论也。” 清 钱谦益 《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学者於 涑水 、 新安 奉为丹书,独反脣於 河 汾 之元经,则目睫之论也。” 蒋湘南 《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论者谓 弇州 ( 王世贞 )赞 熙甫 ( 归有光 )有‘余岂异趋,久而自伤’之语,遂以 熙甫 上 弇州 ,此则目睫之论也。”
分類:肤浅见解
《分类字锦》:木中之仙
清异录》:张荐明隐乐山林,有古松十馀株,谓人曰:“予人中之仙,此木中之仙也。”
《韵府拾遗 荠韵》:穆穆之礼(穆穆之礼)
张衡《东京赋》:肃肃之仪,尽穆穆之礼。
《高级汉语词典》:莫之奈何
对它们无可奈何
《國語辭典》:莫之与京(莫之與京)  拼音:mò zhī yǔ jīng
京,大。莫之与京指没有什么比它更大。形容极大。《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也作「大莫与京」。
《國語辭典》:漠然置之  拼音:mò rán zhì zhī
漠然,不在意。置,放置。漠然置之指冷淡不在意,将事物放置一旁。如:「对于他人的善意批评,不该漠然置之。」
分類:不经意
《國語辭典》:木边之目,田下之心(木邊之目,田下之心)  拼音:mù biān zhī mù,tián xià zhī xīn
古人谚语。出于拆字格的字谜。即相思。《金瓶梅》第八三回:「金莲每日难挨绣帏孤枕,怎禁画阁凄凉,未免害些木边之目,田下之心。」《警世通言。卷三八。蒋淑真刎颈鸳鸯会》:「本妇便害些木边之目,田下之心。要好只除相见。」
分類:相思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