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70  171  172  173  174  176  177  178  17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木本之谊
木梗之患
米粒之珠
靡之齿牙
靡靡之乐
靡靡之声
靡靡之音
门户之争
门户之见
门闾之望
门闾之宾
灭顶之灾
灭门之祸
庙堂之器
悯人之凶
《漢語大詞典》:木本之谊(木本之誼)
谓宗族情义。《歧路灯》第一回:“合族公议,续修家牒……祈将 灵宝公 以下四世爵秩、名讳、行次,详为缮写,即付去力南携,以便编次。并将近日桂兰乳讳,各命学名开示,庶异日不致互异。木本之谊,情切!情切!”
分類:宗族情义
《漢語大詞典》:木梗之患
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汉 刘向 说苑·正谏:“ 孟尝君 将西入 秦 ……客曰:‘臣之来也,过於 淄水 上,见一土耦人方与木梗人语。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持子以为耦人,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子必沮坏。”应曰:“我沮,乃返吾真耳。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所止。”今 秦 ,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於是 孟尝君 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嚮 秦 。”
《国语辞典》:米粒之珠  拼音:mǐ lì zhī zhū
比喻弱小细微的东西。《封神演义》第五三回:「料尔等米粒之珠,吐光不大,蝇翅飞腾,去而不远。」
《分类字锦》:靡之齿牙(靡之齿牙)
癸辛杂识》:余负日茅檐,分渔樵半席,时见山翁野媪扪身得虱,则置之口中若将甘心焉。意甚恶之,然揆之于古,亦有记焉。应侯谓秦王曰:“得宛陵流阳夏,断河内临邯郸,犹口中虱。”王莽校尉韩威曰:“以新室之威而吞虏无异口中蚤虱。”陈思王著论亦曰:“得蚤虱者莫不靡之齿牙,为身害也。”三人者皆当时贵人,其言乃尔,则野老嚼虱盖亦自有典故。
分类:蚤虱
《國語辭典》:靡靡之乐(靡靡之樂)  拼音:mǐ mǐ zhī yuè
靡靡,柔弱、委靡不振。靡靡之乐指颓废、色情、低级趣味的音乐。《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史记。卷三。殷本纪》:「于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也作「糜糜之音」、「靡靡之音」。
《漢語大詞典》:靡靡之声(靡靡之聲)
同“ 靡靡之音 ”。 南史·宋纪中·前废帝:“事毕,将奏靡靡之声。”
《國語辭典》:靡靡之音  拼音:mǐ mǐ zhī yīn
靡靡,颓废淫荡。靡靡之音是指商纣时颓废淫荡、使人沉溺享乐而忽略国事,进而导致亡国之乐曲。见《韩非子。十过》。《聊斋志异。卷四。罗刹海市》:「马即起舞,亦效白锦缠头,作靡靡之音。」后指令人颓废、丧志的音乐。如:「常听靡靡之音,会让人放纵或意志消沉。」也作「糜糜之音」、「靡靡之乐」。
《國語辭典》:门户之争(門戶之爭)  拼音:mén hù zhī zhēng
门派之间的争论。《清史稿。卷四三六。翁同龢传》:「桂芬以持重见赏,同龢以专断致嫌。毓汶奔走其间,勤劳亦著,大体弥缝,赖以无事。然以政见异同,门户之争,牵及朝局,至数十年而未已。」
分類:宗派争论
《國語辭典》:门户之见(門戶之見)  拼音:mén hù zhī jiàn
偏袒自己所属门派的学说或理论,对其他门派则有偏见。清。恽敬《明儒学案。条辩序》:「是以先生于河东三原,均有微辞,而姚江之说则必迁就之以成其是。一迁就不得,则再迁就三迁就之,此则先生门户之见也。」
《漢語大詞典》:门闾之望(門閭之望)
战国策·齐策六:“ 王孙贾 年十五,事 閔王 。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閭而望。’”后用“门閭之望”谓父母对子女的想望。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严君 老泉居士 ,家慈 程氏安人 ,春风庭畔,每叨诗礼之闻;夜雨灯前,时念门閭之望。”《花月痕》第四五回 栖霞居士 评:“高歌有鬼,徒为沟壑之填;食字无灵,莫慰门閭之望。”亦省作“ 门閭望 ”。 唐 杜甫 《别董颋》诗:“已结门閭望,无令霜雪残。”
《分类字锦》:门闾之宾(门闾之宾)
陈子昂陈州宛丘县令高府君夫人河南宇文氏墓志铭吾忝门闾之宾睹其家道矣
分类:翁婿
《國語辭典》:灭顶之灾(滅頂之災)  拼音:miè dǐng zhī zāi
比喻毁灭性的灾难。如:「那次的错误决策导致公司有了灭顶之灾,不得不宣告破产。」
《国语辞典》:灭门之祸(灭门之祸)  拼音:miè mén zhī huò
全家遭受株连以致毁灭的祸害。《周书。卷四○。列传。王轨》:「皇太子,国之储副,岂易攸言。事有蹉跌,便至灭门之祸。」《文明小史》第二六回:「你越读书越没出息,索性弄到灭门之祸了。」
《國語辭典》:庙堂之器(廟堂之器)  拼音:miào táng zhī qì
国宝。比喻可担当大任的才具。元。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果有神威不可当,庙堂之器岂寻常?」
《高级汉语词典》:悯人之凶
原谅、可怜凶恶之人。形容看透世情,慈悲为怀,无所计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