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72  173  174  175  176  178  179  18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两命之荣
累世之亲
雷霆之诛
雷霆之怒
乐昌之镜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乐悬之首
理之当然
丽牲之石
立冬之音
立春之气
立锥之地
立足之地
立人之道
犁锄之厄
《分类字锦》:两命之荣(两命之荣)
唐书·贺知章传》:开元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一日并谢,宰相源乾曜语说曰:“贺公两命之荣,足为光宠。然学士侍郎孰为美?”说曰:“侍郎衣冠之选,然要为具员吏;学士怀先王之道,经纬之文,然后处之。此其为间也明。”皇自为赞,赐之。
分类:馆阁
《高级汉语词典》:累世之亲
世代都成姻亲
《漢語大詞典》:雷霆之诛(雷霆之誅)
(1).指帝王暴怒时给臣下的惩处。 宋 范仲淹 《睦州谢上表》:“忤天威者,负雷霆之诛。”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三书》:“臣闔门数十口,去行都无四百里,当席藳私室,以听雷霆之诛。”
(2).指雷击,雷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余谓妖魅能一一守科律,则天无雷霆之诛矣。”
《國語辭典》:雷霆之怒  拼音:léi tíng zhī nù
形容非常愤怒。《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精忠岳传》第二九回:「主公暂停雷霆之怒,这牛皋是一员勇将,乃是岳飞的结义弟兄。」
《漢語大詞典》:乐昌之镜(樂昌之鏡)
见“ 乐昌分镜 ”。
《漢語大詞典》:乐昌分镜(樂昌分鏡)
南朝 陈 将亡时,驸马 徐德言 与妻 乐昌公主 估计不能相保,因破铜镜各执其半,约于正月十五日售其破镜,俾取联系。 陈 亡,妻没入 杨素 家。及期, 徐 辗转依约至京,果访得售半镜者,夫妻卒得重聚。事见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后因以“乐昌分镜”比喻夫妻分离。 元 孙季昌 《端正好,四时怨别集杂剧名》套曲:“受寂寞似 越娘 背灯,恨别离如 乐昌 分镜。” 明 无名氏 《霞笺记·得笺窥认》:“咫尺天涯有如千丈,相思帐由他主张,须道 乐昌 分镜合 徐郎 。”《剪灯新话·联芳楼记》:“一旦事迹彰闻,恩情间阻,则 乐昌 之镜,或恐从此而遂分。”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妾有 乐昌 破镜之忧,汝兄被縲紲缠身之苦,为虏所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小时记父母为聘一女,但不知其姓氏……颇疑其 乐昌 之镜离而復合,但无显证耳。”
分類:驸马
《高级汉语词典》: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拼音:lǎo wú lǎo yǐ jí rén zhī lǎo, yòu wú yòu yǐ jí rén zhī yòu
见《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第一个“老”字用作动词,作“敬爱”讲;第一个“幼”字也用作动词,作“爱护”讲。“及”是动词
《分类字锦》:乐悬之首(乐悬之首)
周礼》:磬师掌教击磬、击编钟。注:教教视瞭也。疏:视瞭职云,掌播鼗击笙磬、颂磬。若然,视瞭不言击钟,知亦教视瞭击钟者,以磬是乐悬之首,故特举此言之。其实编钟亦视瞭击之。
《漢語大詞典》:理之当然(理之當然)
犹言理所当然。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此原是君家之物,今日来取,理之当然。”
分類:理所当然
《漢語大詞典》:丽牲之石(麗牲之石)
指祠庙或墓前所立的碑。 唐 刘禹锡 《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既卒事,顾丽牲之石,宜有刊纪,乃俾家老,授其牒于所知云。” 清 钱谦益 《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赠副都御史梅公神道碑铭》:“先公墓木拱矣,有丽牲之石在,惟夫子哀而赐之铭。” 清 龚自珍 《凤山知县常州汤公父子画像记》:“ 纯皇帝 諭祭之文,在丽牲之石。”
《分类字锦》:立冬之音
旧唐书·音乐志》:磬劲也,立冬之音,万物皆坚劲。
分类:
《分类字锦》:立春之气(立春之气)
旧唐书·音乐志》:竽煦也,立春之气,煦生万物也。《文献通考》:周官笙师掌教吹竽笙,则竽亦笙类也。以笙师教之,虽异器同音,皆立春之气也。
分类:笙竽
《國語辭典》:立锥之地(立錐之地)  拼音:lì zhuī zhī dì
插锥子的地方。比喻极微小的地方。参见「置锥之地」条。《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富者田连仟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分類:立锥言地
《國語辭典》:立足之地  拼音:lì zú zhī dì
比喻为容身之处。《红楼梦》第三五回:「妹妹这话从那里说起来的!这样我连立足之地都没了。」《老残游记》第七回:「立刻便要传出号令,某人立足之地,不许打搅的。」也作「立足地」。
分類:容身
《分类字锦》:立人之道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宋徽宗《宣圣赞》:厥初生民,自天有造,百世之师,立人之道。
分类:
《高级汉语词典》:犁锄之厄
死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