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688,分180页显示  上一页  173  174  175  176  177  179  18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犁牛之子
礼之大宗
礼乐之司
陇坻之书
垄亩之臣
蝼蚁之诚
鲁卫之政
炉鼎之客
龙蛇之诗
龙蛇之章
龙胡之痛
龙虎之威
龙门之游
笼中之鸟
笼而统之
《國語辭典》:犁牛之子  拼音:lí niú zhī zǐ
犁牛,杂色牛。「犁牛之子」指杂色牛所生的小牛。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分类字锦》:礼之大宗(礼之大宗)
史记·自序》:《春秋》者,礼之大宗也。
分类:
《分类字锦》:礼乐之司(礼乐之司)
刘禹锡《为杜佑谢男师损等授官表》:太常实礼乐之司,非儒者勿履。 《唐书·张说传》:中书舍人陆坚以学士或非其人而供拟太厚,无益国家者,议白罢之。说闻曰:“古帝王功成则有奢满之失,或兴池馆,或尚声色。今陛下崇儒向道,躬自讲论,详延豪俊,则稗正乃天子礼乐之司,所费细而所益者大陆。生之言盖未达耶?”帝知遂薄坚。
分类:馆阁卿监
《漢語大詞典》:陇坻之书(隴坻之書)
汉 扬雄 在《解嘲》中有“ 留侯 画策, 陈平 出奇,功若 泰山 ,嚮若阺隤”语。 应劭 以为“阺隤”指 天水 陇氐 。故以“陇坻之书”借指《解嘲》,亦泛指 扬雄 的著作。旧唐书·德宗纪论:“加以天才秀茂,文思雕华。洒翰金鑾,无愧 淮南 之作;属辞铅槧,何慙 陇坻 之书。”参阅汉书·扬雄传下
《国语辞典》:垄亩之臣(垄亩之臣)  拼音:lǒng mǔ zhī chén
垄亩,田亩。垄亩之臣指在野的臣子。《后汉书。卷二八下。冯衍传》:「疏远垄亩之臣,无望高阙之下。」
《高级汉语词典》:蝼蚁之诚
自谦微诚之辞
《國語辭典》:鲁卫之政(魯衛之政)  拼音:lǔ wèi zhī zhèng
鲁、卫两国政治相似。语出《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宋。邢炳。疏:「此章孔子评论鲁卫二国之政相似,如周公、康叔之为兄弟也。鲁,周公之封;卫,康叔之封。周公、康叔既为兄弟,康叔睦于周公,其国之政亦如兄弟也。」比喻相类似的事物。如:「于今观之,五代诸国均属鲁卫之政。」
分類:周公封国
《漢語大詞典》:炉鼎之客
指炼丹术士。 唐 无名氏 《仙传拾遗·唐若山》:“ 若山 素好方术,所至之处,必会鑪鼎之客。”
分類:炼丹术
《漢語大詞典》:龙蛇之诗(龍蛇之詩)
见“ 龙蛇之章 ”。
《國語辭典》:龙蛇之章(龍蛇之章)  拼音:lóng shé zhī zhāng
春秋时代晋文公因故流亡他国,得以回国后,就赏赐先前跟著逃亡的人,但却漏赏了介之推。介之推便以蛇暗喻,陈己之怨。见《史记。卷三九。晋世家》。后用以比喻赏赐不及而怨叹。《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论曰》:「而苏君恩不及嗣,恭亦终填牢户。追诵龙蛇之章,以为叹息。」
《國語辭典》:龙蛇之章(龍蛇之章)  拼音:lóng shé zhī zhāng
春秋时代晋文公因故流亡他国,得以回国后,就赏赐先前跟著逃亡的人,但却漏赏了介之推。介之推便以蛇暗喻,陈己之怨。见《史记。卷三九。晋世家》。后用以比喻赏赐不及而怨叹。《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论曰》:「而苏君恩不及嗣,恭亦终填牢户。追诵龙蛇之章,以为叹息。」
《漢語大詞典》:龙蛇歌(龍蛇歌)
古歌名。 春秋 时, 晋 介子推 从者有感于 介子推 从亡有功不见赏而作。一说为 介 自己所作。又名《士失志操》。其歌辞为:“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见史记·晋世家。 清 沈廷文 《广事同纂》:“题壁作龙蛇歌。人知有 晋文 之 介之推 ,而不知 晋文 之 舟之侨 。”
《漢語大詞典》:龙胡之痛(龍胡之痛)
汉书·郊祀志上:“ 黄帝 采 首山 铜,铸鼎於 荆山 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 黄帝 。 黄帝 上骑,羣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餘人,龙乃上去……百姓卬望 黄帝 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髯号。”后因以“龙胡之痛”指丧亲之痛。 清 钱谦益 《尚宝司少卿袁可立前母陆氏加赠宜人制》:“顾此襢编之锡,曾不间于乌鸟之怀;是知簪履之遗,益无解于龙胡之痛。”
分類:丧亲
《分类字锦》:龙虎之威(龙虎之威)
胡寅《代中书密院谢赐三朝宝字训鉴图表》:居然鸾鹊之翥,蔚有龙虎之威。
分类:宸翰
《分类字锦》:龙门之游(龙门之游)
南史·陆倕传》:与乐安、任昉为友,及昉为中丞,簪裾辐辏,预其燕者,殷芸、到溉、刘苞、刘孺、刘显、刘孝绰及倕而已,号曰龙门之游,虽贵公子孙不得预也。
分类:台谏
《國語辭典》:笼中之鸟(籠中之鳥)  拼音:lóng zhōng zhī niǎo
关在笼中的鸟。比喻失去自由。《四部丛刊本。鹖冠子。卷一二。世兵》:「一目之罗,不可以得雀,笼中之鸟,空窥不出。」也作「笼中鸟」、「笼中穷鸟」。
《漢語大詞典》:笼而统之(籠而統之)
混合不分。 聂绀弩 《母性与女权》:“增高的结果,就用不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干脆笼而统之地幼幼。”《花城》1981年第3期:“事情也要调查清楚,到底为什么打人……不能笼而统之地大帽子下面看不见头。”
分類: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