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25,分315页显示 上一页 247 248 249 250 251 253 254 255 256 下一页
高第(字 登之 )
刘伯愚(字 千之 )
刘振之(字 而强 )
史可法(字 宪之、道邻 忠靖、忠烈、文忠、忠正 )
徐之垣(字 维翰 号 心韦 )
王道直(字 履之 号 孺初 )
赵翔鸿(字 冲之 号 成乔 )
郭正中(字 大来 名 凝之 )
丘之陶
卓发之(字 左车 )
周之玙(字 玉凫 )
李之华(号 果山 )
涂原(字 之澜 )
赵庾(别称 大庾和尚 字 大庾、涣之 )
其它辞典(续上)
马之骥(字 胜千 号 渥印 )高第(字 登之 )
刘伯愚(字 千之 )
刘振之(字 而强 )
史可法(字 宪之、道邻 忠靖、忠烈、文忠、忠正 )
徐之垣(字 维翰 号 心韦 )
王道直(字 履之 号 孺初 )
赵翔鸿(字 冲之 号 成乔 )
郭正中(字 大来 名 凝之 )
丘之陶
卓发之(字 左车 )
周之玙(字 玉凫 )
李之华(号 果山 )
涂原(字 之澜 )
赵庾(别称 大庾和尚 字 大庾、涣之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东益都人,字胜千。天启五年进士。授馆职。以忤魏忠贤,归。崇祯初,起检讨,日直讲,修实录,典试闽省,得人尤盛,迁国子祭酒。生平耻逐浮华,敦实行。维基
马之骥(?年—1635年),字胜千,号渥印,山东青州府益都县人。幼年丧父,天启四年甲子成为举人,五年(1625年)乙丑成为进士,并且当官,后来因为得罪魏忠贤而被免职。崇祯年间,担任简讨、国子监司业、祭酒。崇祯八年(1635年)以积劳成疾而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永平府滦州人,字登之。万历十七年进士。历官兵部尚书,天启五年,代孙承宗经略蓟、辽,谓关外必不可守,令尽撤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诸城工事,移其将士,退守山海关内。未数月,以懦怯劾免。维基
高第(?—1641年),字登之,直隶永平府滦州人,明朝军事人物。高第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历官大同府知府,三十八年二月升山东按察司副使、青州兵备道,四十一年三月升湖广右参政,擢山东按察使,四十六年五月升陕西右布政使,进山西左布政使,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三年正月升兵部右侍郎,三月进添设左侍郎,不久致仕。天启五年(1625年)二月起兵部左侍郎,管工部右侍郎事,五月升兵部尚书,暂署工部印信,十月以原官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等处军务,又赐尚方剑、坐蟒玉带、银币,经略辽东。依附魏忠贤。柳河之败后,上疏:“自广宁弃后,蓟镇单弱,所赖以内护邦畿、外拒奴虏者,惟榆关为扼要。近闻渡河取败,宜挑选精兵谨防山海。及查关山原设三部总兵,各有所管地方,分布驻防,不意今春夏间,三部兵马尽驱之关外……此何等时也,犹不思护内而防外乎?”代孙承宗接任辽东经略;在松锦之战战败后,以「擅退罪」被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河南商丘人,字千之。刘格子。诸生,博学强记,工于文辞。明末文体诡谲支离,伯愚守其家学,力纠其偏,与吴伯裔、侯方域、徐作霖有“吴侯徐刘”之目。崇祯十五年,李自成破商丘,投井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2 【介绍】: 明浙江慈溪人,字而强。博学耿介。崇祯初举于乡,署东阳教谕,迁鄢陵知县。十四年十二月,李自成军破城时,不肯缴印,被杀。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而强,慈溪人。崇祯庚午举人自东阳教谕迁鄢陵知县流寇陷城不屈遇害赠太仆寺卿有画溪近草米壶遗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02—1645 【介绍】: 明河南祥符人,顺天大兴籍,字宪之,一字道邻。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八年,以副使监江北诸军,抗御农民军。十年,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等四府及毗连的河南、湖广、江西部分地方,提督军务,屡挫农民军兵锋。十二年,丁忧去。服满复出,总督漕运,进南京兵部尚书。十七年崇祯自经于煤山,四月,马士英议立福王政权于南京,可法以七不可告之。福王立,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马士英、高弘图并命。旋被排挤,以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出镇扬州。镇将高杰与黄得功等争驻扬州,纵兵焚掠。可法苦心调和,勉令北伐。清摄政王多尔衮遗书劝降,可法报书拒之。清兵南下至扬州,可法调各镇兵无至者。城破自刎未死,被执不屈死。逾年,扬州人葬袍笏于梅花岭。谥忠靖,清乾隆改忠正。有《史忠正集》。维基
史可法(1602年12月16日—1645年5月20日),字宪之,又字道邻,南明隆武朝廷谥忠烈,监国鲁王朝廷谥忠靖,永历朝廷改谥文忠。乾隆朝改谥忠正。河南开封府祥符县人(今河南开封市),锦衣卫籍。明末政治人物,东林党人,与姜曰广、高弘图并称“南中三贤相”。弘光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追赠太师。崇祯初以进士出身入仕,早年在南直隶参加镇压民变。崇祯末年,累官南都兵部尚书。甲申之变、清兵入关之后,史可法辅佐南明朝廷。弘光帝登基,史可法任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江北,节制四镇。弘光元年,镇守扬州。弘光二年四月,多铎南下,攻陷扬州,斩杀史可法。清朝秀才计六奇编写的《明季南略》记载史可法缒城出逃。全祖望《梅花岭记》则说史可法死在扬州,但是民间因为敬佩史可法,都相传史可法未死。乾隆年间,清政府在扬州建立史可法祠,并在官撰明史中敲定了史可法在扬州殉难的说法。现江苏省扬州市设有史可法纪念馆及其衣冠冢,其冢于文革中被发掘,只有玉带一条而已。其祠有扬州知府任民育同祀,今有守扬州诸将牌位。后人收其著作,编为《史忠正公集》。
人物简介
维基
徐之垣,字维翰,号心韦,浙江宁波府鄞县人,书画家、词人。天启五年(1625年)乙丑科,登进士。授永丰县知县,每巡行阡陌,老幼多邀其入室,辄为述古孝悌事,以劝勉之。会入觐,调繁吉水县,永丰民诣巡按请留任,巡按谕已奉旨,不可留。丰民私相议,县令赴吉必由府,当邀之。之垣抵信州,吉阳吏胥方具舆盖迎之,丰民肩其舆,夺其盖,拥归邑。之垣不能禁,以状白大吏,次日藩司遣人慰谕,命送徐令之任,丰民闭城大噪,为罢市。藩司复遣通判卢某召之垣至郡议之,丰民数千偕行至寓所,环坐以守。藩司见众志坚,为移文巡按,托其上请。丰民谓必可得,稍稍引归。而巡按方以病在告,郡守命之垣速微服至吉,无使丰民知。之垣既抵新任,丰民闻之,怅然如失父母。信州故有宋赵忠定公一杯亭,民为新其亭,易名「攀云」,并祀焉。吉阳为邹忠介公故里,之垣至,忠介方没,力营其身后事,且为立祠,其治吉如治丰。久之,丁内艰归,服阕,崇祯年间,补任福建松溪县县令。曾任湖广提学御史,取授御史,时中官张彝宪监户工二部,外吏入觐者皆匍匐上谒,之垣独不往。侍郎陈子壮以争宗室改官事下狱,之垣疏救之。留中不下,遂请病归。起补原官,出按湖广,首辅温体仁以其尝疏侵之,奏其人善病,不任封疆。仍移病去。体仁归,召对平台称旨,命按江北。改督学,至庐州,会贼破城,仅免。任满复告归。官至太仆寺少卿。明朝亡后,削发为头陀,居光溪别业,所谓「在涧楼」者,在山林隐居,终身不入城。自以不死庐州之难,复目睹变革,深用悔恨,尝题其柱曰:「早已觉来都是梦,譬如死去未曾埋。」君子悲之。擅长书法、绘画。
人物简介
维基
王道直,字履之,号孺初,湖广汉阳府汉川县人。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湖广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初授保定府推官,崇祯元年(1628年)擢浙江道御史,巡按江南苏松,请停织造恤灾。四年巡关,六年掌河南道印,七年升太仆寺少卿,提督东路。八年升光禄寺卿,迁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操江。十一年召入为兵部右侍郎,加服俸一级。十二年转左,署尚书事。叙黔功,加一品服俸。十三年七月,升左都御史,掌院事。十五年五月,谢病免职归。居家九年,年七十而逝。著有《按吴疏稿》、《严关盾墨》等。
人物简介
维基
赵翔鸿,字冲之,号成乔,陕西西安府韩城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元通侯牵奴后裔,中天启四年甲子科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五年授武陟知县,十一年解组降淮安府检校。寄居庙中,止饮淮水。十二年升太平府司李,丁内艰,补保定府,调顺德府,皆以不杀人、媚人去。明清鼎革后,屡徵不起。平生真心实行,终始一节。疾笃,自为志铭称处士云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海宁人,字大来。初名凝之,通天文历数、壬遁奇门、三略六韬之术。天启四年中顺天乡试举人。被推举纂修历法,而所言皆关时政,罢归。崇祯时以边才起为沂州兵备副使,史可法举荐监淮扬诸路军,守邳、宿。后为刘泽清忌,劾之罢归。有《圣学正宗》、《景行录》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3 【介绍】: 明湖广宜城人。礼部侍郎丘瑜之子。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占宜城,用为兵政府从事,寻以本部侍郎守襄阳。之陶则以蜡丸书约孙传庭来攻,己为内应。事泄被杀。
人物简介
简介
字左车,浙江仁和人,明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以乡荐为副贡。著有《水一方诗草》。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左车,仁和人。有漉篱集。
人物简介
维基
周之玙(16世纪—17世纪),字玉凫,苏州府长洲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周之玙是崇祯六年(1627年)的举人,七年(1628年)联捷进士,获授刑部主事,八年奉命江西恤刑,升山东司员外郎,改补礼部仪制司员外郎。到弘光年间转任祠祭主事,上呈玉牒,再迁任员外郎。
人物简介
维基
李之华(1608年6月22日—?年),号果山,四川重庆府巴县人。习《易经》。崇祯三年庚午科四川乡试中式举人,崇祯十年丁丑科会试中式进士。
人物简介
维基
涂原(?—17世纪),字之澜,四川夔州府梁山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涂原是天启四年(1624年)甲子科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的进士,五年获授中书舍人,九年掌管中书科印,任顺天府乡试同考官。十年考选为礼部主客司主事,十一年升仪制司员外郎,十二年升任山西提学参议,之后回乡。张献忠攻至白兔亭,他在竹林集合乡兵数万人,砍伐大松树阻塞山径,用盛载石头的竹畚箕抛掷,又用毒箭射杀;左良玉带兵来到,张献忠败走巴州。巡抚刘汉儒、巡按党仲雅请求以蜀人管理蜀兵,未得允许。不久他改任山东道督学副使,振兴儒学,又入朝担任礼部郎中。北京失守,涂原投降李自成,之后前往南方;朱容藩到达夔州府,他哭著晋见。有人说:「这是吉事,为何哭泣?」涂原回答:「中原动荡,遇上真主,早一日继位大统,则早一日慰藉天下民望。我心意真切,不觉地哭了。」后来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大庾,吴江人。崇祯癸未进士,有雅南堂诗槁维基
赵庾(1603年—1651年),字涣之,南直隶吴江县人。明末官员。崇祯三年(1630年),赵庾举庚午科应天乡试。崇祯十六年(1643年)中式癸未科进士,授官福建瓯宁县知县。隆武时,官行营礼部主事。明朝灭亡,赵庾遁入佛门,居于天台国清寺,号大庾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