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28,分516页显示  上一页  255  256  257  258  259  261  262  263  264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许抗(损之 )
赵尚之
郭之美(君锡 )
朱光庭(公掞 别称 洛党之魁 )
李中(至之 )
李敏之(仲通 )
许彦先(觉之 光 )
李之仪(端叔 姑溪居士、姑溪老农 )
石衍之(克美 )
苏畋(悦之 )
魏绍(承之 )
萧竑(立之 )
曾先之(从野 )
汪辅之(正夫 )
焦千之(伯强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昌南城人,字损之。仁宗皇祐元年进士。知彬州,凿湖千顷,民赖其利。历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官终福建路转运使。
全宋诗
许抗,字损之,南城(今属江西)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五)。历知沙县、仙游县(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一○)。英宗治平中知郴州,在任二年,改潮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终福建转运使(《建昌府志》)。今录诗三首。
赵尚之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治平二年(1065)任岳州知州。
郭之美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八三二
郭之美(一○三六——一○六五)字君锡,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祐元年进士,历蕲春、淮阴尉、梧州司户参军,惠州转运使等,官至尚书屯田员外郎,治平二年卒,年三十。有《罗浮山记》一卷。见《郭公墓志铭》(《蔡忠惠集》卷三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7—1094 【介绍】: 宋河南偃师人,字公掞。朱景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少从孙复学,后师事程颐,时称洛党之魁。历知数县,为庆州判官。神宗熙宁末,以言新法不便,为签书河阳判官。哲宗立,司马光荐为左正言。首请罢提举常平司及青苗、保甲等法,又劾新党章惇、蔡确等。累官给事中,后落职知亳州,徙潞州。
全宋诗
朱光庭(一○三七~一○九四),字公掞,偃师(今属河南)人,景子。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调万年主簿。神宗时签书河阳判官。哲宗即位,为左正言,除侍御史,再拜右谏议大夫、给事中。以集贤殿修撰出知亳州,岁馀徙知潞州。绍圣元年卒,年五十八。死后入元祐党籍。事见《范太史集》卷四三《集贤院学士知潞州朱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三三《朱景传》。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二○一○
朱光庭(一○三七——一○九四),字公掞,河南偃师(今河南偃师)人。嘉祐二年进士及第,调万年主簿,历四县令。元丰八年,以司马光荐召为左正言,言事无所畏避。元祐元年,迁左司谏。二年,改左司员外郎,十月,迁太常少卿。四年,拜侍御史,为右谏议大夫。五年,迁给事中。乞补外,除集贤殿修撰、知同州,改亳州。六年正月召还,复为给事中。坐罪复落职守亳,岁馀,徙潞州,加集贤院学士。绍圣元年卒于任,年五十八。绍圣中入元祐党籍,追贬柳州别驾。徽宗立,复其官。著有《奏议》三卷。《宋史》卷三三三《朱景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军清江人,字至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博学多闻,与曾巩及新淦三孔友善。官至朝奉郎致仕。
全宋诗
李中,字至之,清江(今江西樟树)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江西诗徵》卷八)。以朝奉郎致仕(《清江三孔集》卷一五《送李至之致仕归清江序》)。
全宋文·卷一六三六
李中,临江军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嘉祐二年进士。熙宁中,官承事郎、守秘书省著作佐郎、知开封府韦城县事。见隆庆《临江府志》卷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7—1066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字仲通。李迪后。博学好古,事母甚孝。以荫补郊社斋郎,调瑞金县主簿。后迁卫尉寺丞,知江宁府上元县,有循吏风。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许彦先,字觉之。神宗熙宁中历官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转运副使。元丰二年(一○七九),坐孙纯私贷官钱,降监吉州酒税。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知随州。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二、二六六、二九六,《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续第四《许彦先药洲诗跋》。今录诗八首。
全粤诗·卷二一
许彦先,一名光,字觉之。始兴人。深明《》学,尤工书法,素有文名。宋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累官殿中丞,熙宁间迁广东转运使。与王安石交游。明黄佐纂嘉靖四十年刊《广东通志》卷五六、明胡永成修嘉靖二十一年刊《南雄府志·志下·传二》有传。诗十首。
全宋文·卷一七四○
许彦先,字觉之,南雄州始兴(今广东始兴)人。天圣中进士及第。熙宁五年为广南东路转运判官,八年为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是年五月改广南东路转运副使。元丰初为开封府推官,二年坐孙纯私货官钱,降监吉州酒税。五年为梓州路转运判官,六年为广南西路转运判官,提举常平等事。元祐二年知随州。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七、二六六、二九三、三二七、三四四,《栾城集》卷二八,雍正《广东通志》卷四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沧州无棣人,字端叔,号姑溪居士。之纯从弟。神宗元丰年间进士。师事范纯仁。后从苏轼于定州幕府。历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徽宗初,提举河东常平。坐草纯仁遗表及行状,编管太平州,徙唐州,官终朝请大夫。卒年八十余。能文,尤工尺牍,苏轼谓入刀笔三昧。有《姑溪居士集》等。
全宋诗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西北)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民国《无棣县志》卷八)。元丰六年(一○八三),曾辟为祭奠高丽国使书状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一)。哲宗绍圣初苏轼知定州,辟为管勾机宜文字。四年(一○九七)因折可适兵败事连累,罢原州通判(同上书卷四九一)。后以元祐党籍贬惠州。元符元年(一○九八)召监内香药库,旋因从苏轼辟事勒停(同上书卷五一一)。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又以代作范纯仁遗表忤蔡京,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久之,徙唐州。官终朝请大夫。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李之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姑溪前后集》为底本。校以明吴氏丛书堂钞本(残存卷五、卷六,简称吴钞,藏北京图书馆),清杨守敬跋明黄汝亨钞本(简称黄钞,藏上海图书馆),清丁丙藏并跋之清研经楼抄本(简称研经楼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咸丰伍崇曜校刊《粤雅堂丛书》本(简称粤本),清宣统吴崶金陵督粮道署校刊本(简称吴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李之仪(1038-1117) 字端叔,晚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沧州无棣(今属山东)人,一说乐寿(河北献县)人。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全宋文·卷二四○九
李之仪,字端叔,沧州无棣(今山东无棣)人。颀子,之纯从弟。进士及第,曾任河中府万全县令、权知开封府开封县。元丰中曾入呼延幕府,为折可适所知。六年十二月以杨景略奏辟使高丽。元祐中为枢密院编修官,与苏轼兄弟游。及第几三十年,乃于元祐八年从苏轼辟,主管定州安抚司事机宜文字。绍圣四年为原州通判。元符二年,监内香药库,以苏轼荐辟,「为奸臣心腹之党」放罢。崇宁元年,提举河东常平,坐为范纯仁草《遗表》,并作《行状》,除名勒停,编管太平州,遂居姑熟,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久之,徙唐州。政和三年九月,以与杨姝踰滥及以杨姝所生男为己子,自管勾成都府玉局观除名勒停。卒于重和元年(是年作有《祥瑛上人字序》)以后,年八十馀。见《东都事略》卷一一六《李之仪传》,《宋史》卷三四四《李之仪传》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四一、四九一、五一一,《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九、六七之二六、六八之二九。著有《姑溪居士文集》、《姑溪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越州新昌人,字克美。石待举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调怀仁县尉。时其父通判保州,死于难。叛卒以窘降,诏原之,衍之徒跣诣阙乞诛,书五上不报。终丧不复有仕意。继调弋阳、青流二县,移疾不行。神宗元丰中以大理寺丞致仕,卒年七十三。
宋登科记考
石待举子。字克美。越州新昌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迁右朝散郎,卒。
苏畋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二七
苏畋,字悦之,福州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庆历二年进士。曾为秘书丞,因故勒停,后复官。熙宁二年为朝奉郎、尚书屯田员外郎。曾知婺州。终都官员外郎。见《淳熙三山志》卷二六,《永乐大典》卷二四○四,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三,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五,《郧溪集》卷五及所撰《魏侯夫人玉城县主墓志铭》。
魏绍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38—1094 【介绍】: 宋寿州下蔡人,字承之。魏瓘子。以父任为将作监主簿。曾知虞城县,禁赌博而盗止。岁大饥,先发廪赈济,而后以闻。历绛州通判、知嘉州,在官有能声。
萧竑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萧竑,字立之(《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六),尤溪(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特奏名进士。神宗熙宁中知长乐县。事见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九、三三。
全宋文·卷一七六三
萧竑,字立之,南剑州尤溪(今福建尤溪)人。嘉祐八年进士及第。熙宁中官长乐县令,兴复桃坑水利,溉田二十九顷。见《宋诗纪事补遗》卷一六,道光《福建通志》卷一二三。

人物简介

简介
字从野,庐陵人。自称曰前进士,而《江西通志·选举》中不载其名。盖前明之制,会试中式称进士,乡试中式者称举人,皆得铨注授官。自唐、宋至元,则贡于乡者皆称进士。试礼部中选,始谓之登第。不中选者,次举仍由本贯取解。南宋之季,始以三举不中选者一体径试于礼部,谓之免解进士。先之所谓进士,盖乡举而试不入选者,故志乘无名也。然李肇《国史补》,称唐时进士登第者,遇旧题名处增“前”字。今先之自称“前进士”,则又相沿失考矣。其书《十八史略》抄节史文,简略殊甚。卷首冠以《歌括》,尤为弇陋。盖乡塾课蒙之本,视同时胡一桂《古今通略》,逊之远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宣州人,字正夫。仁宗皇祐进士。嘉祐四年授旌德县尉。应制科入等,被论罢。神宗元丰二年,任河北东路转运判官。尝密劾文彦博不治事,被神宗斥为无礼。三年,权提点河北东路刑狱。后自太常丞除广东转运副使,乞分司致仕,五年,罢知虔州。
全宋文·卷一六四七
汪辅之,字正夫,宣州(治今安徽宣城)人。嘉祐四年,以旌德县尉应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入等,而论者言其无士行,遂罢。熙宁初,尝为京兆府法曹参军。熙宁末,历官大理寺丞、知司农寺丞、淮南西路转运判官,改河北东路、西路。元丰三年,以太子中允权发遣河北东路提点刑狱,改开封府推官,除广东转运副使,遂乞分司致仕。元丰五年,知虔州,论者言其狂悖,遂罢。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三三一及《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之四、《全宋词》第二一二页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焦陂人,寄居丹徒,字伯强。曾从欧阳修学,称高弟。弃科举学,专意经术。仁宗嘉祐六年举经义赴京,馆太学,试舍人院赐出身。为国子监直讲。英宗治平三年,以殿中丞出知乐清县,莅事精明,创学校以教邑人。后移知无锡,入为大理寺丞。
全宋诗
焦千之(?~一○八○),字伯强,丹徒(今属江苏)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神宗熙宁初知乐清县。八年(一○七五),移无锡县,入为大理寺丞。元丰三年卒(《苏轼文集》卷六九《跋焦千之帖后》)。事见《京口耆旧传》卷一。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一七○一
焦千之(?——一○八○),字伯强,颍州焦陂(今安徽阜阳境)人,寄居丹徒。少从欧阳修学,称上弟。嘉祐六年五月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熙宁初改殿中丞,出知乐清县。八年,移无锡令,入为大理寺丞。元丰三年卒。千之为人严毅方正,吕希纯尝筑宅于颍川城南以居之,人称「焦馆」。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之四八,《苏魏公集》卷三四《焦千之可大理寺丞制》,《苏轼文集》卷六九《跋集千之帖后》,《京口耆旧传》卷一,《宋元学案》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