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728,分516页显示  上一页  257  258  259  260  261  263  264  265  266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陈之方
卫公佐(辅之 )
朱之纯
李宜之
郭成(信之 )
刘安世(器之 元城、读易老人 世称 元城先生 忠定 )
周永清(肃之 )
袁百之(必强 )
王伯虎(炳之 )
王沔之
石麟之(南叔 )
释昭庆( 昭庆 显之 )
李徽之
舒之翰
刘庭式(得之 )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陈之方(?~一○八五),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知英州唅光县,改清远县(清光绪《清远县志》卷九)。元丰八年,为礼部贡院点校试官,开宝寺失火,礼部贡院寓于寺,被焚死。事见《宋史》卷六三《五行志》。
全宋文·卷一六三七
陈之方(?——一○八五),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熙宁中为清海军节度推官,承事郎、试大理评事。六年知英州浛光县事、权清远县事。元丰八年为礼部贡院典校试官,失火,被焚死。见光绪《广州府志》卷一○○。
卫公佐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秀州华亭人,字辅之。性孝谨,睦亲济贫,礼贤下士。藏书数千卷。县未设学,乃捐地为址。神宗时历官扬州助教。与弟公亮、公望并以行义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徽州休宁人。理宗宝祐间在太学有声。时宦官董宋臣之党用权,天下侧目,之纯率诸生抗疏请斥去妖邪,以肃朝纲。度宗咸淳间,授平江府教授,以禄不及亲,隐居不出。
全宋诗
朱之纯(一○四六~?)(按《思吴堂诗序》云“吴公之来,予生方七岁”。据《云间志》卷中,吴乃皇祐四年知云间。生年即据此推定),云间(今上海松江)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至元嘉禾志》卷一五)。元符中归居故乡。事见《绍熙云间志》卷下。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二六一八
朱之纯,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元祐六年进士。见《宋诗纪事》卷三二。
李宜之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五六二
李宜之,熙宁四年为大理寺丞,以修漳河之劳,擢右赞善大夫。元丰中提点京东路刑狱、淮东常平。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三、二三八、三一三、三四三,《宋史》卷九五。
郭成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7—1102 【介绍】: 宋德顺中安堡人,字信之。郭浩父。从军得供奉官。神宗元丰中将泾原兵破夏人于漫□隘,进秩四等。新筑平夏城,章楶择成为驻守。夏人空国入争,成以万骑深入,俘二大酋。进雄州防御使、泾原钤辖。以劳卒。轻财好施,名震西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8—1125 【介绍】: 宋大名人,字器之,号元城。刘航子。神宗熙宁六年进士。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又以吕公著荐,为右正言,论事刚直,历劾章惇、蔡确、范纯仁。累迁左谏议大夫,进枢密都承旨。章惇用事,累贬英州安置,徙梅州,欲置之死,会徽宗立得赦,历知衡、鼎、郓州及镇定府。蔡京为相,连谪至峡州羁管。有《尽言集》等。
全宋诗
刘安世(一○四八~一一二五),字器之,号读易老人(《永乐大典》卷二三四二引《古藤志》),学者称元城先生,魏(今河北大名西北)人。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调洺州司法参军。哲宗元祐初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三年(一○八八),擢右正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八)。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五年,提举崇福宫(同上书卷四四七)。六年,召为中书舍人、枢密都承旨(同上书卷四五四)。八年,出知真定府(同上书卷四八四)。忤章惇,连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元符元年(一○九八),移梅州(同上书卷五○○),历衡及鼎。徽宗即位,知郓州、真定府。为曾布、蔡京所忌,连七谪至峡州羁管。后定居宋都。宣和七年卒,年七十八。有《语录》二卷、《文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有《元城尽言集》十三卷传世。《东都事略》卷九四、《宋史》卷三四五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五三四
刘安世(一○四八——一一二五),字器之,学者称元城先生,大名(今河北大名)人。登熙宁六年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元祐初,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三年,擢右正言,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六年,为宝文阁待制、枢密都承旨。绍圣初,章惇用事,忌恶之,累加贬黜,安置英、梅等州,凡投荒七年,甲令所载远恶地,无不历之。徽宗即位,起知郓州、真定府。蔡京既相,又七谪至峡州羁管。稍复承议郎,卜居宋城。宣和七年卒,年七十八,后谥忠定。著有《尽言集》及《元城语录》等。《宋史》卷三四五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灵州回乐人,字肃之。周美孙。庞籍言其忠勇,加閤门祗候。历知德顺军,与西夏兵战,屡获胜。徙知代州。契丹求地,命永清副韩缜前往分画,入对言疆境不可轻与人,不愿往。固遣之,复上章陈利害,且以母病辞。官终东上閤门使。

人物简介

全宋诗
袁百之(一○四八~一○九一),字必强,雍丘(今河南杞县)人。登进士第,历县令,州学教授,官至左奉议郎。哲宗元祐六年卒,年四十四。事见《学易集》卷七《陈郡袁府君墓志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伯虎,字炳之,福清(今属福建)人。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授建州司理参军(清乾隆《福清县志》卷一四)。神宗熙宁中为太常博士(《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七)。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为校书郎(同上书卷四○七)。三年,知饶州(同上书卷四○八)。六年,为刑部员外郎、都官郎中(同上书卷四五七)。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沔之,常山(今属浙江)人。介子,沇之弟。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监东作坊门、河南左军巡判官(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一六《跋安福令王棣所藏王介及其子涣之汉之沇之等帖》、《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一)。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石麟之,越州新昌(今属浙江)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神宗元丰中,通判寿州(《续会稽掇英集》卷四)。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知海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七○)。六年,为开封府推官(同上书卷四五四)。
宋登科记考
越州新昌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仕至太常博士、寿州通判。
宋登科记考
字南叔。越州新昌县(今浙江绍兴新昌)人。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仕至太常丞、知兖州。
释昭庆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乌江惠济院禅师。名昭庆。字显之。泉州林氏子。少𧿧弛任气。为巨贾。往来海中十数年。资用甚饶。一日尽所有财物属同产。使养其亲。徒手入漳州开元寺。出家受具戒。乡人异之。居无何。谓其曹曰。出家儿。当寻师访道。求脱生死。若匏系一方。土偶人耳。遂过岭。遍参知识。后见黄龙南公。示以三关语。漫不省。因服役左右久之。尽得其道。因嗣焉。出世凡三坐道场。高邮之乾明。乌江之惠济。广陵之建隆。惟惠济僻在深山中。地有汤泉。人迹罕至。心乐居之。乾明䢖隆。𤽤为檀越士大夫所强。遁去不获。非其好也。师所得法。广大微妙。又学术无不通达。其为人说法。或以经论。或以老庄。或卜筮。或方药。乃至一切种种俗谛事。随其根器。示大方便。不独守古人言句。自唐以来。禅家盛行于世。惟云门临济两宗。是时云门苗裔。分据大刹。相望淮浙上。临济之后。自江以北。惟一师人。故云门之徒。或不以师为然。师闻而笑曰。此吾所以为临济儿孙也。师晚岁多病。谢住持事。寓止高邮。醴泉法嗣。处安会中。以元祐四年八月十六日。说偈迁化。广陵檀越。奉灵骨归建隆起塔。士大夫中。执弟子礼者。如龙图阁直学士孙觉莘老。乌江会承议郎阎木求仁等。然为役之久。缘契最深者。无如秦少游观。时在京。遥为铭其塔。
李徽之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九九二
李徽之(?——一○九○),濮州(治今河南濮阳)人,迪次子。天圣八年召试学士院,赐同进士出身。皇祐间判三司都磨勘司。徙知亳州,嘉祐六年起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改直龙图阁、知河阳。熙宁三年因病以右谏议大夫提举鸿庆宫。元祐中致仕,五年卒。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四二、一七一、一九五、二一八、四五○,《宋会要辑稿》礼一五之四、职官二之一二、选举九之八。
舒之翰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一○八
舒之翰,河南府河清(今河南孟津)人。神宗时,曾知宁州安定县事,登州防御推官。元祐五年二月,以奉议郎奉诏相度财利,与户部参酌立法。见《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三八及所作《舒府君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齐州人,字得之。举进士。通判密州。守约而娶盲女,不为色动,深为苏轼感叹。神宗元丰间为朝请郎。后监太平观,老于庐山,以高寿终。
全宋诗
刘庭式,字得之,齐州(今山东济南)人。举进士。通判密州。神宗元丰间为朝请郎。后监太平观,老于庐山,以高寿终。事见《苏轼文集》卷六六《书刘庭式事》,《宋史》卷四五九有传。今录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