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728,分516页显示 上一页 260 261 262 263 264 266 267 268 269 下一页
杨存(字 正叟、存之 )
程之元(字 德孺 )
赵晦之
鞠承之
宋之珍(字 国宝 )
晁说之(号 景迂、景迂生、老法华、天台教僧 字 以道、伯以 )
杨国宝(字 应之 )
陈佑之
龚原(字 深之、深父 别称 括苍先生 )
史之才
宋构(字 承之 )
徐大正(字 得之、德之 世称 北山学士 闲轩 )
王涣之(字 彦舟 )
王硕(字 勉之 )
其它辞典(续上)
方元寀(字 道辅 别称 志道之士 )杨存(字 正叟、存之 )
程之元(字 德孺 )
赵晦之
鞠承之
宋之珍(字 国宝 )
晁说之(号 景迂、景迂生、老法华、天台教僧 字 以道、伯以 )
杨国宝(字 应之 )
陈佑之
龚原(字 深之、深父 别称 括苍先生 )
史之才
宋构(字 承之 )
徐大正(字 得之、德之 世称 北山学士 闲轩 )
王涣之(字 彦舟 )
王硕(字 勉之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道辅。方峻子。哲宗元祐三年特科出身。少与程颐游,书问往来至数十帖,颐称之为志道之士,朱熹刻于白鹿书院。官终威武军节度推官。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七五九
程之元,字德孺,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熙宁六年为戎州司户参军,寻调夔州安抚司勾当公事,迁本路转运判官、转运使。元丰二年,以太子中舍徙知嘉州。元祐初知楚州,五年,提点广南东路刑狱。七年,由右朝奉郎进主客郎中。见《宋会要辑稿》兵二之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八、四○一、四四六、四七四、二九八。
人物简介
简介
元祐三年(1088)任高邮军知军。
人物简介
简介
元祐二年(1087)任两浙路转运判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9—1110 【介绍】: 宋温州永嘉人,字国宝。哲宗绍圣间进士。历吉州司理、常熟县丞,所至以廉介称。坐上书言事削官,入元符党籍。官终会稽县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9—1129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以道,一字伯以,自号景迂生。晁端彦子。神宗元丰五年进士。以文章典丽,为苏轼所荐。哲宗元符三年知无极县,上书斥王安石及绍述诸臣政事之非。高宗即位,召授徽猷阁待制兼侍读,以病未赴。晚年信佛。工诗,善画山水。博通五经,尤精于《易》。有《儒言》、《晁氏客语》、《景迂生集》。全宋诗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一字伯以,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宋史·晁补之传》)。因慕司马光为人,自号景迂生。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哲宗元祐初,官兖州司法参军,绍圣时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武安县。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知定州无极县。后入党籍。大观、政和间临明州造船场,起通判鄜州。宣和时知成州,未几致仕。钦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中书舍人,复以议论不合,落职。高宗立,召为侍读,后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有《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二十卷。事见《嵩山文集》附录其孙子健所作文集后记,《晁氏世谱节录》,及集中有关诗文。 晁说之诗,以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旧钞本《嵩山文集》(集中“祯”字皆缺,注“今上御名”,当沿宋本之旧)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七九八
晁说之(一○五九——一一二九),字以道,又字伯以,自号景迂生、老法华、天台教僧,清丰(今河南清丰)人,端彦子。熙宁中,父官杭州,随侍。元丰五年登进士第。历任兖州司法参军,蔡州、宿州教授。元祐中,群公以博极群书、雅有史学科荐,苏轼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科荐。元符三年应诏上书,坐入邪籍二十馀年。崇宁中,为承议郎、知磁州武安县、定州无极县,监陕州集津仓。大观末监明州造船场。宣和中通判鄜州,知成州。靖康元年以著作郎召,除秘书少监兼太子谕德。未几,除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坐请补外落职。金兵南略,避难高邮。高宗继位,召为徽猷阁待制兼侍读,提举万寿观,再请,得提举杭州洞霄宫。建炎三年正月卒于江宁舟中,年七十一。博通六经,尤长于《易》,著述多达三十馀种,今存者仅《嵩山文集》(又名《景迂生集》)、《晁氏客语》。见《晁氏世谱节录》(《嵩山文集》附),陆游《景迂先生祠堂记》(《渭南文集》卷一八),范祖禹《手记》(《范太史集》卷五五)。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简介
元祐四年(1089)任河北路转运判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处州遂昌人,字深之,一作深父。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少师王安石。神宗元丰中,为国子直讲,曾助安石改学校法。哲宗绍圣初,拜国子司业,请以安石父子所撰《字说》、《孟子义》等刊板传学者。徽宗初,进给事中,历兵、工部侍郎,知庐州。崇宁元年夺职,和州居住。卒年六十七。有《易传》、《春秋解》、《论语孟子解》。全宋诗
龚原,字深之,一作深父,时称括苍先生(《道乡集》卷二八《括苍先生易传序》),处州遂昌(今属浙江)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宋元学案》卷九八)。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为国子直讲(《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八)。哲宗即位,为国子丞,太常博士,加秘阁校理,充徐王府记室。元祐八年(一○九三),出为两浙转运判官(同上书卷四八四)。元符元年(一○九八),权工部侍郎兼侍讲,出知润州(同上书卷五○一)。徽宗即位,入为秘书监,进给事中。黜知南康军,改知寿州。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知杭州(《乾道临安志》卷三)。崇宁元年(一一○二),知扬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三六)。召为工部侍郎,移兵部,除宝文阁待制、知庐州。夺职居和州,起知亳州,命下而卒,年六十七。有文集七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东都事略》卷一一四、《宋史》卷三五三有传。全宋文·卷一八二八
龚原,字深之,一字深父,时称括苍先生,处州遂昌(今浙江遂昌)人,师事王安石,第进士。熙宁中为国子直讲。元祐中勒停。后为徐王府记室,加秘阁校理,除两浙转运判官。绍圣中迁起居舍人。元符中权工部侍郎、兼侍讲,出知润州。入为秘书监,复兼侍讲。徽宗初,进给事中,以论哲宗丧服事,黜知南康军。三年后复修撰,知扬州。历兵、工部侍郎,除宝文阁待制、知庐州,夺职居和州,起知亳州,卒,年六十七。著有《周易新讲义》十卷。见《宋史》三五三本传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八、二九九、四七四、四八四、四八八、五○一、五○二、五二○。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六三七
史之才,元祐间邠州(治今陕西彬县)人。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60—1124 【介绍】: 宋衢州常山人,字彦舟。王汉之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历杭州、越州教授。哲宗元祐三年为太学博士。九年请外,通判卫州。入朝编《两朝鲁卫信录》。徽宗立,以荐召对,言“求言非难,听之难;听言非难,察而用之难”。拜吏部员外郎,充国史院编修官。擢中书舍人。崇宁元年,进给事中、吏部侍郎。二年以宝文阁待制知广州,道削职知舒州。淮右饥,赈活万人。入党籍罢,旋知广州,为广南东路经略安抚。在广三年,颇著声迹。大观元年召赴阙,寻出知洪、滁等州。以疾提举明道宫。恬于仕进,每云“乘车常以颠坠处之,乘舟常以覆溺处之,仕官常以不遇处之,则无事矣”。全宋文·卷二八六一
王涣之(一○六○——一一二四),字彦舟,衢州常山(今浙江常山)人。元丰二年,未冠登进士第,特补武胜军节度推官。元祐中为太学博士,通判卫州,入编修《两朝鲁卫信录》。徽宗立,召对,拜吏部员外郎,擢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崇宁初进给事中,除吏部侍郎。入党籍,解职出知舒、广、滁、杭、扬诸州。张商英引为给事中、吏部侍郎。复出守,知中山府,以疾提举明道宫。宣和六年卒,年六十五。著有文集三十卷。见程俱《王汉之墓铭》(《北山集》卷三○),《京口耆旧传》卷二,《宋史》卷三四七有传。
人物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