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佛学大辞典】
(杂语)此言甚深微妙之法,为一切世间众生之难信受者。法华经序品曰:「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阿弥陀经曰:「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一切诸佛秘藏之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华经为甚深秘密之要法。非为小机劣慧所容易开演,故名。同经信解品曰:「一切诸佛秘藏之法。但为菩萨演其实事。」同经法师品曰:「此经是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布妄授与人。」同品曰:「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文句八上曰:「秘要之藏者。隐而不说为秘。总一切为要。真如实相包蕴为藏。
【佛学常见辞汇】
1。统指一切大乘甚深微妙的经典。2。指法华经,因法华经所说的道理,精深奥秘,非一般钝根少智的人所能领悟。
一化五味之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天台宗区别释迦如来一代之教法为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之五时。此五时之教法,托于涅槃经所出之五味喻,谓为五味之教。五味者乳、酪生酥、熟酥、醍醐,如其次第配于彼五时。(参见:五味)法华文句六下曰:「四大弟子,深得佛意,探领一化五味之教,始终次第,其文出此也。」
【佛学常见辞汇】
释迦佛一代五味的教法。五味是:乳、酪、生酥、熟酥和醍醐。在涅槃经中,佛以五味作比喻,以醍醐味比喻涅槃经。后来天台智者大师便依据这种说法,而判定佛的一代圣教为五时教法,即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和法华涅槃时。
五味
【佛学大辞典】
(譬喻)佛于涅槃经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经。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于牛,佛初说华严经,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为淡泊,复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以譬佛于华严之后说阿含经,闻阿含经,为小乘之机。三、生酥味,更自酪制者。以譬于阿含之后说方等经,小机熟而为大乘通教之机。四、熟酥味,更精制生酥者。以譬于方等经之后说般若经,通教之机熟而为大。乘别教之机。五、醍醐味,更煎熟熟酥者。以譬于般若经之后,说法华涅槃二经,别教之机熟而为大乘圆教之机。涅槃经十四曰:「善男子!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众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部经出修多罗,从修多罗出方等经,从方等经出般若波罗蜜,从般若波罗蜜出大涅槃,犹如醍醐。」此五味之喻,有人法之二种:人者,涅槃经十谓佛言善男子,声闻如乳,缘觉如酪,菩萨之人如生熟酥,诸佛世尊犹如醍醐。法者,涅槃经十四配于华严阿含方等般若涅槃,如上所引。又六波罗蜜经以之配于经律论般若总持之五藏。梵语如其次第:Ks!i^ram% Dadhi Navani^tam% Gholam% Sarpiman!d!a【又】酸,苦,甘,辛,咸也。
【佛学常见辞汇】
乳味、酪味、生酥味,熟酥味、醍醐味。佛在涅槃经中提到乳等五味时,曾以醍醐味来形容涅槃经,后来天台智者大师便因之判定佛的一代圣教为五时教。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如来因无垢藏王菩萨称叹涅槃法胜,乃说此五味,而以醍醐比法华、涅槃也。隋朝天台智者大师,因此约如来所说一代圣教,次第立为五时,以对教之相生,机之利钝,譬犹五味之有浓淡焉。(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乳味〕,乳味从牛而出,以喻十二部经从佛而宣说也。谓如来最初时说华严圆顿之教,唯被大机,不摄二乘。盖由此经最初开演,粗妙混融,故譬之以乳味也。(十二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十自说、十一方广、十二授记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酪味〕,酪味从乳而生,以喻九部经从十二部经中而出也。谓如来第二时于鹿苑说阿含等经,接引二乘,断见、思惑,證真空理,乃从顿施渐,故譬之以酪味也。(九部经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有、八譬喻、九论议也。见、思惑者,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五根对五尘起诸贪爱曰思。顿渐者,顿教、渐教也。)
〔三、生酥味〕,生酥从酪而出,以喻九部后,而说大乘方等法也。谓如来第三时于方等会上,说楞伽、楞严诸大乘经,赞叹大法,呵责小教,令诸小乘耻小慕大,故譬之以生酥味也。(梵语楞伽,华言不可往,唯神通人,方能到也。楞严,梵语具云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
〔四、熟酥味〕,熟酥从生酥而出,以喻方等之后,而说般若也。谓如来第四时说诸般若空慧法门,荡除二乘疑执,付之以大乘法财,令其心渐通泰,故譬之以熟酥味也。
〔五、醍醐味〕,醍醐从熟酥而出,以喻般若之后,而说法华、涅槃也。谓如来第五时于灵山会上,说法华经,开前四味三乘之权,归于一乘圆妙之实,令诸众生咸得作佛;复说涅槃,扶戒律而谈常住之理。故譬之以醍醐味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一乘者,佛乘也。)
一九之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弥陀之教。迦才净土论上曰:「二八弘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东夏。」
【佛学常见辞汇】
指弥陀九品莲台的教门。
一九之生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九品往生也。迦才净土论上曰:「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
【佛学常见辞汇】
谓极乐世界九品往生。
知之一字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唐释宗密,自荷泽得悟入之处。谓知之一字,说破吾人之心性而无馀蕴。宗密之禅源都序上之二曰:「诸法如梦,诸圣同说。故妄念本寂,尘境本空。寂寂之心,灵知不昧,即是空寂之知,是汝真性。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缘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众妙之门。」同上之二曰:「六代相传皆如此也。至荷泽时他宗竞播,欲求默契,不遇机缘。又思达磨悬丝之记,恐宗旨绝灭,遂明言知之一字众妙之门。」
一乘之机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可闻一乘法之根机者。
【佛学常见辞汇】
具有听受一乘佛法的机根的人。
一乘之珠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譬妙法一乘珠也。出法华经五百授记品。(参见:「珠」)
一眼之龟
【佛学大辞典】
(譬喻)大海有龟,腹有一眼。随波浮游于中,遇大木之穴则乘之,偶风吹来,遂覆此木,龟仰向其腹之一眼,当于浮木之孔,见日月之光,此譬希有难逢之际遇(见十住论之鳌眼持头),盲龟之喻少异之。法华经庄严王品曰:「佛难得值,如优波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十住论八曰:「人身难得,如大海中有一眼鳖头入板孔。」
【佛学大辞典】
(譬喻)法华经庄严王品曰:「佛难得值,如优昙波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十住论八曰:「人身难得,如大海中有一眼鳖头入板孔。」
一莲之实
【佛学大辞典】
(杂语)于同一净土之莲台上结成佛之实也。
二六之缘
【佛学大辞典】
(杂语)十二因缘也。
二六之愿
【佛学大辞典】
(杂语)药师如来之十二愿也。
二六之难行
【佛学大辞典】
(杂语)悉多太子十二年之苦行也。
八叶之中尊
【佛学大辞典】
(术语)胎藏界之中台称为八叶院。即八叶之莲华,有中胎八叶之九座,而九尊住立,其中胎之尊即胎藏界之大日如来也。
九品安养之化生
【佛学大辞典】
(杂语)安养者极乐之异名。化生者极乐之往生有胎生与化生二种,而九品之往生人,尽化生于莲花中。是生于边地疑城(极乐之中)者,于宫殿之中,为胎生也。(参见: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