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5,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山口
歌板
铙吹
玉磬
玉马
小槽
金支
法物
合奏
改弦
起龙
四县
紫檀
梓人
古器
《國語辭典》:山口  拼音:shān kǒu
1.两山间交会的隘口。唐。常建〈张山人弹琴〉诗:「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香。」
2.山洞口。唐。王维桃源行〉:「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3.琵琶、三弦琴等弦乐器上端架弦的部位,及箫管的吹窍部位,均称为「山口」。
《國語辭典》:歌板  拼音:gē bǎn
乐器名,打击乐器。在歌唱时敲击作为节奏的拍板。由六块或九块长方形木板组成,双手合击板块出声。也称为「拍板」、「的谷板」。
《國語辭典》:铙吹(鐃吹)  拼音:náo chuì
乐曲名。为古代的军乐。参见「铙歌」条。
《國語辭典》:铙歌(鐃歌)  拼音:náo gē
乐曲名。是汉代的武乐,用于军旅之中,以壮军威、扬士气的凯歌。铙,形状似铃无舌,有柄可执,是一种铜制的打击乐器,配合萧、笳、笛、鼓,故称铙歌。铙歌的名称,起于东汉明帝时。《续汉书志。第五。礼仪志中》:「其每朔,……元年岁首也。」刘昭注引蔡邕〈礼乐志〉曰:「汉乐四品:……其短箫、铙歌,军乐也。其传曰『黄帝、歧伯所作,以建威扬德,风劝士』也。盖《周官》所谓『王大捷则令凯乐,军大献则令凯歌』也。」今存汉铙歌十八曲,即〈朱鹭〉、〈思悲翁〉、〈艾如张〉、〈上之回〉、〈拥离〉、〈战城南〉、〈巫山高〉、〈上陵〉、〈将进酒〉、〈君马黄〉、〈芳树〉、〈有所思〉、〈雉子斑〉、〈圣人出〉、〈上邪〉、〈临高台〉、〈远如期〉、〈石榴〉。
《國語辭典》:玉磬  拼音:yù qìng
乐器名,打击乐器,玉石制的古乐器。《礼记。明堂位》:「拊搏、玉磬、揩击、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乐器也。」
《國語辭典》:玉马(玉馬)  拼音:yù mǎ
1.玉和马。《周礼。天官。太宰》汉。郑玄。注:「币贡,玉马皮币也。」
2.用玉雕成的马。《晋书。卷三七。宗室传。高密文献王泰传》:「营门前方数丈雪融不积,腾怪而掘之,得玉马,高尺许。」
3.神骏的良马。三国魏。曹植大魏篇〉:「玉马充乘舆,芝盖树九华。」
4.比喻贤臣。《文选。任昉。百辟劝进今上笺》:「是以玉马骏奔,表微子之去。」
《漢語大詞典》:小槽
(1).古时制酒器中的一个部件,酒由此缓缓流出。 唐 李贺 《将进酒》诗:“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宋 辛弃疾 《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词:“多病近来浑止酒,小槽空压新醅。” 元 盍西村《小桃红·临川八景·西园秋暮》曲:“小槽细酒,锦堂晴昼,拚却再扶头。”
(2).指酿酒。 宋 陆游 《自适》“家酿倾醇碧,园蔬摘矮黄”自注:“小槽用緑豆麯。矮黄, 吴 中菜名。”
(3).琵琶一类乐器上架弦的格子。亦代指琵琶。 宋 惠洪 《临川康乐亭碾茶观女优拨琵琶》诗:“小槽横捧梳妆薄,緑罗綰带仍斜搭;十指纤纤葱乍剥,紫燕飞翻初弄拨。” 宋 郑獬 《好事近·初春》词:“两行小槽双凤,按《凉州》初彻。”
《漢語大詞典》:金支
(1).一种黄金饰品。常施于乐器之上。《汉书·礼乐志》:“金支秀华,庶旄翠旌。”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乐上众饰,有流遡羽葆,以黄金为支,其首敷散,若草木之秀华也。” 唐 杜甫 《渼陂行》:“ 湘 妃 汉 女出歌舞,金支翠旗光有无。” 明 何景明 《七述》:“羽裳翩翻垂白蜺,金支玉节纷葳蕤。”
(2).指代乐器。 南朝 宋 谢庄 《上封禅仪注疏》:“金支宿县,鏞石润响。” 明 杜岕 《鸡鸣寺禅堂看白海棠》诗:“分明霜落金支冷,万首宫词蟋蟀声。”
《國語辭典》:法物  拼音:fǎ wù
1.佛门所使用的一些器具。如钟、磬、木鱼、鼓之类。
2.祭祀所用的器物。如宗庙的乐器、车驾、卤簿等物。《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益州传送公孙述瞽师、郊庙乐器、葆车、舆辇,于是法物始备。」
《國語辭典》:法器  拼音:fǎ qì
1.具有修證佛法的根性,能行佛道的人。
2.僧道斋醮所需用具与乐器。如法剑、法盆、法铃、法鼓与铙、钹、鱼、罄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今日二月十五日开启,众僧动法器者,请夫人小拈香。」
《國語辭典》:合奏  拼音:hé zòu
1.一起上奏。《宋史。卷一六二。职官二》:「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
2.多种乐器按照不同的声部,联合起来演奏。如弦乐合奏、管乐合奏、管弦乐合奏、国乐合奏等。ensemble中译名。
《漢語大詞典》:改弦(改絃)
亦作“ 改絃 ”。更换乐器的弦线。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 吴 之杪季,殊代同疾,知前失之於彼,不能改弦於此,鉴乱亡之未远,而躡倾车之前轨。”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或逢天之怒,则思桑林之引咎,不吝改絃於宜易之调,不耻反迷於朝过之涂。” 宋 黄庭坚 《常父惠示丁卯雪十四韵谨同韵赋之》:“改弦张敝法,病十九已瘳。”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七:“若理解不明,贞淫未辨,妄窃古人成语,以为己有;胶柱者宝其唾餘,改弦者失其宗旨,古人亦安恃此知己也?”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放言已久,不易改弦,非不为也,不能也。”参见“ 改弦更张 ”。
《國語辭典》:改弦更张(改弦更張)  拼音:gǎi xián gēng zhāng
更,变换。张,给乐器上弦。改弦更张原指若琴瑟声音不谐调,便得换掉旧弦,重装新弦。语本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后比喻改革变更,重新做起。如:「公司决定将旧有制度澈底改弦更张,以求达到好的业绩。」也作「改弦易调」、「改弦易张」、「改张易调」。
《漢語大詞典》:起龙(起龍)
(1).开始奏笙。龙,指乐器龙笙。 南朝 梁元帝 《夕出通波阁下观妓》诗:“起龙调节奏,却凤点笙簧。”
(2).谓使龙腾起而行雨。 宋 范坰 林禹 吴越备史卷一:“邑中大旱,邑令命道士 东方生 起龙以祈雨。生曰:‘ 茅山 前池中有龙,然不可起,起必大异。’邑令乃止。”
(3).旧建筑物多附丽以龙形装饰,称“起龙”。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这黑大门楼是个四脚落地屋脊起龙的门楼。”
《漢語大詞典》:四县(四縣)
古时钟磬之类乐器悬挂的形式,按身份地位定等次,天子最尊,四面悬乐。周礼·春官·小胥“正乐县之位,王宫县,诸侯轩县,卿大夫判县,士特县,辨其声”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云:“宫县,四面县,轩县去其一面,判县又去其一面,特县又去其一面。四面象宫室四面有墙,故谓之宫县。”汉书·礼乐志:“高张四县,乐充宫廷。”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四县,乐四县也。天子宫县。’谓设宫县而高张之。县,古悬字。”宋书·乐志一:“ 元康 中, 荀藩 受詔成父 勗 业,金石四县,用之郊庙。”
《國語辭典》:紫檀  拼音:zǐ tán
植物名:(1)豆科紫檀属,为常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圆形或阔卵形,两端圆钝。荚果扁圆形。其心材呈红色,质地致密坚重,为贵重的家具、雕刻材料,亦可作药用。分布于锡兰、印度、广东、海南岛等地。也称为「红木」。(2)豆科黄檀属及紫檀属,所产贵重木材之通称。
《國語辭典》:梓人  拼音:zǐ rén
1.木匠。《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梓人为笋虡。」
2.从事建筑的人。唐。柳宗元《梓人传》:「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
《漢語大詞典》:古器
(1).古代乐器。晋书·律历志上:“ 荀勖 造新钟律,与古器谐韵,时人称其精密。” 唐 白居易 《复乐古器古曲策》:“若废今器,用古器,则哀淫之音息矣。”
(2).特指古代钟鼎等器物。 宋 刘敞 《先秦古器记》:“先 秦 古器十有一物,製作精巧,有款识。”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一:“假使有得个把 殷 周 的古器,那才是新大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