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卫毋择 朝代:西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183 【介绍】: 名或作无择。西汉人。由队卒从刘邦起沛,属皇䜣,以郎击陈馀有功,以卫尉侯。高后四年,封乐平侯。谥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前66 【介绍】: 西汉河东平阳人。霍光兄孙。昭帝时为奉车都尉侍中,领胡越兵。宣帝地节二年,以霍光功封乐平侯,为奉车都尉领尚书事。后与光子霍禹、兄霍云等谋反,事发,自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236 【介绍】: 三国魏济阳定陶人,字公仁。汉末举孝廉,除瘿陶长、柏人令。袁绍以为参军事。后归曹操,汉献帝建安三年,任河南尹、冀州牧。累迁谏议大夫、司空,军祭酒。为曹操谋画,使受魏公、魏王之号。曹丕称帝,迁大鸿胪,进封右乡侯,徙侍中。明帝时,进爵乐平侯,官至司徒。卒谥定。
全三国文·卷二十五
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举孝廉,除瘿陶长柏人令。袁绍以为参军事,进魏郡太守,寻入朝,拜议郎。建安中除符节令,迁河南尹,又为冀州牧,徙徐州牧,又徙魏郡太守,拜谏议大夫,封千秋亭侯,转拜司空军祭酒。文帝即王位,拜将作大匠。及受禅,迁大鸿胪,进封右乡侯,徙封成都乡侯,拜太常,徙光禄大夫给事中,拜太仆。明帝即位,进爵乐平侯,转卫尉,拜司徒。卒年八十一,谥曰定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28 【介绍】: 本名严,三国魏东海郯人,字景兴。初以通经拜郎中。徐州刺史陶谦举为茂才,为谦之治中。后归曹操,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魏国建,累迁大理,治狱宽恕。魏文帝即位,任司空,封乐平乡侯。魏明帝时封兰陵侯,迁司徒。尝为《》、《春秋》、《孝经》、《周礼》作传。卒谥成。
全三国文·卷二十二
朗字景兴,初名严,东海人。灵帝时以通经拜朗中,除菑丘长,遭师杨赐丧,去官行服。少帝时,徐州牧陶谦以为治中,寻拜会稽太守。献帝时为孙策所攻,拘留曲阿。曹公征拜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魏国建,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迁少府、奉常大理。文帝即王位,迁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及受禅,改司空,封乐平乡侯。明帝即位,进封兰陵侯,代华歆为司徒。太和二年卒,谥曰成侯。著《周易》、《春秋》、《孝经》、《周官》传,有集三十四卷
拓跋丕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4 【介绍】: 北魏皇族,鲜卑族。明元帝子。泰常七年封乐平王。拜车骑大将军。后督师攻杨难当,军令整肃,所过得民心。难当惧,还仇池。太武帝出征,尚书令刘洁谋立丕,事发,洁夷三族,丕以忧卒。
全后魏文·卷十六
丕,明元帝庶长子,泰常七年封乐平王,拜车骑大将军。太平真君八年,坐刘洁事,以忧死,谥曰戾王。
《骈字类编》:乐平(乐平)
唐书地理志太原府太原郡县乐平一又饶州鄱阳郡县乐平
又水经注秭归县北 百六十里有屈原故宅累石为室基名其地曰乐平里
分类:乐平
《漢語大詞典》:乐平腔(樂平腔)
戏曲剧种。弋阳腔的一个支派, 明 末同青阳腔齐名。流行于 江西 东北部。 清 代逐渐衰亡。
《國語辭典》:岂弟(豈弟)  拼音:kǎi tì
和乐的样子。《诗经。小雅。蓼萧》:「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國語辭典》:恺悌(愷悌)  拼音:kǎi tì
和乐平易。《左传。僖公十二年》:「恺悌君子,神所劳矣。」唐。李峤〈上雍州高长史书〉:「恺悌之慈允洽,敷腴之好不忘。」
《國語辭典》:恺悌(愷悌)  拼音:kǎi tì
和乐平易。《左传。僖公十二年》:「恺悌君子,神所劳矣。」唐。李峤〈上雍州高长史书〉:「恺悌之慈允洽,敷腴之好不忘。」
《國語辭典》:乐易(樂易)  拼音:lè yì
和乐平易、蔼然可亲。《荀子。荣辱》:「安利者常乐易,危害者常忧险。」《元史。卷一五八。列传。窦默列传》:「默为人乐易,平居未尝评品人物,与人居,温然儒也。」
《漢語大詞典》:三毛
(1).三绺髭须。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 顾长康 画 裴叔则 ,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 顾 曰:‘ 裴楷 儁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宋 苏轼 《赠李道士》诗:“腰间大羽何足道,颊上三毛自有神。” 清 汪懋麟 《题修来画像》诗:“颊上三毛少飞动,此际有待鬚 虎头 。”
(2).指发、眉、须。 宋 苏轼 《十八大阿罗汉赞·第七迦理迦尊者》:“佛子三毛,髮眉与鬚。既去其二,则有餘因。”
(3).现代画家 张乐平 在《三毛流浪记》中塑造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以诚实、善良、机智著称。因其头发只画三根,故称“三毛”。
《国语辞典》:马端临(马端临)  拼音:mǎ duān lín
人名。字贵与,元江西乐平人,生卒年不详,为宋文献学家。宋宰相马廷鸾仲子,宋咸淳年间中漕试第一,以父荫补承事郎。廷鸾罢归,端临亦留侍养,教学乡里。元初起为柯山书院山长,终为台州州学教授。所著《文献通考》,以详述历代的典章制度著称。又著有《大学集传》、《多识录》等。
《国语辞典》:恺悌君子(恺悌君子)  拼音:kǎi tì jūn zǐ
和乐平易的有德君子。《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东方朔传》:「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唐。萧颖士〈菊荣篇〉五章之一:「采采者菊,芬其荣斯,紫英黄萼,照灼丹墀,恺悌君子,佩服攸宜。」也作「岂弟君子」、「恺弟君子」。
《国语辞典》:般涉调(般涉调)  拼音:pán shè diào
燕乐二十八调的一种调名。为燕乐平声羽七调的第六运。也称为「太簇羽」。
《國語辭典》:岂弟君子(豈弟君子)  拼音:kǎi tì jūn zǐ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有德君子。《诗经。大雅。泂酌》:「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儒林外史》第四回:「远远望见老父母两朵高眉毛,一个大鼻梁,方面大耳,我心里就晓得是一位岂弟君子。」也作「恺弟君子」、「恺悌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