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九龙(九龍)  拼音:jiǔ lóng
1.传说中的神兽,能治水。《抱朴子。内篇。金丹》:「能调和阴阳,役使鬼神风雨,骖驾九龙十二白虎。」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今年是九龙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灾。」
2.对一门九子的美称。如北魏崔长瑜子枢等九人,人称「九龙」;北齐王昕兄弟九人,风流蕴藉,世称为「王氏九龙」。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七。氏族类》。
《漢語大詞典》:九逸
指 汉文帝 的九匹良马。西京杂记卷二:“ 汉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一名赤电,一名絶羣,一名逸驃,一名紫燕騮,一名緑螭驄,一名龙子,一名麟驹,一名絶尘,号为九逸。”
《漢語大詞典》:九龙池(九龍池)
(1). 唐 代 长安 池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明日三月初三,都要赶 九龙池 赏 杨 家一捻红。” 元 无名氏《梧桐叶》第三折:“ 若耶溪 西施 戏瓢, 九龙池 玉环 鬭草。”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九龙池》:“ 九龙池 接近 昭陵 ,其北有 粹泽亭 为累朝驻蹕之地。”
(2).故址在今 四川省 茂汶羌族自治县 。 宋 乐史 太平寰宇记·四川汶山县:“ 巨人山 在 汶山县 南三十里,山头有石如人……下有九池,俗传是 九龙池 。”
《漢語大詞典》:九龙殿(九龍殿)
宫殿名。后指皇宫。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命有司復 崇华 ,改名 九龙殿 。”新五代史·楚世家·马希范:“ 希范 又作 九龙殿 ,以八龙绕柱,自言身一龙也。”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二折:“我直到 九龙殿 里题长策, 五凤楼 前骋壮怀。”
《國語辭典》:九龙壁(九龍壁)  拼音:jiǔ lóng bì
1.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大街路南,原为明太祖第十三子代王府前的照壁。建于明洪武年间。由须弥座、壁身、斗栱及琉璃瓦顶构成。壁身以琉璃砖拼砌而成,九条巨龙翻腾于汹涌的云海之中。构图栩栩如生、造型古朴,为现存九龙壁中最早的一座。
2.位在北平。一在故宫内廷东六宫内,一在北海天王殿西。北海九龙壁建于清乾隆年间,底座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绿琉璃须弥座,座上的壁面,前后各有九条形态殊异、体态矫健、奔腾在云涛中的蛟龙浮雕。为清代琉璃结构建筑中的杰作。
《分类字锦》:王氏九龙(王氏九龙)
北史王昕传昕母清河崔氏学识有风训生九子皆风流酝藉世号王氏九龙
分类:兄弟
《国语辞典》:九龙杯(九龙杯)  拼音:jiǔ lóng bēi
戏曲剧目。清代故事戏。叙清圣祖出猎遇虎,幸镖客黄三泰以飞镖毙虎护帝,圣祖乃赐以黄马褂。绿林杨香武不服,于是入宫盗出九龙玉杯,圣祖遂命黄三泰访缉。三泰乃以祝寿为名,广邀绿林好汉,询问玉杯下落。杨香武挺身自承,但玉杯又落入金翅大鹏周应龙之手。几经周折,终讨回九龙玉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