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92,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张咏(字 复之 号 乖崖、乖崖子、九河生 忠定 )
于九流
邓九龄
赵自然(名 王九 自然 )
张九思
常九思
徐九思(字 公谨 )
张九哥
陈昭衮( 王九 耶律 )
李九思
王九成
曹九章(字 演父 )
黄九章
黄庭坚(世称 黄山谷、黄九、金华仙伯、在家僧 号 山谷、涪皤、涪翁、山谷道人 行第 九 文节 字 鲁直 )
其它辞典(续上)
许九言张咏(字 复之 号 乖崖、乖崖子、九河生 忠定 )
于九流
邓九龄
赵自然(名 王九 自然 )
张九思
常九思
徐九思(字 公谨 )
张九哥
陈昭衮( 王九 耶律 )
李九思
王九成
曹九章(字 演父 )
黄九章
黄庭坚(世称 黄山谷、黄九、金华仙伯、在家僧 号 山谷、涪皤、涪翁、山谷道人 行第 九 文节 字 鲁直 )
人物简介
简介
开宝五年(972)任广南路转运判官,广南路转运判官,有记载者仅自开宝五年至八年四年而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46—1015 【介绍】: 宋濮州鄄城人,字复之,号乖崖。太宗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历太常博士、枢密直学士等职。出知益州,参与镇压李顺起事,对蜀民实行怀柔政策,恩威并用。真宗立,入拜御史中丞。又出知杭州、永兴军、益州、升州,所至有政绩。累进礼部尚书,上疏极论丁谓、王钦若大兴土木,致国库空虚,请斩之以谢天下。旋遭排挤出知陈州。卒谥忠定。平生以刚方自任,为政尚严猛,好慷慨大言。与寇准最善,每面折其过,虽贵不改。有《乖崖集》。全宋诗
张咏(九四六~一○一五),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属山东)人。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九八○)进士。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县。雍熙元年(九八四),迁著作佐郎。端拱元年(九八八),转秘书丞。二年,通判相州。召还,知开封府浚仪县,出为荆湖北路转运使。淳化四年(九九三),擢枢密直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兼掌三班院。五年,出知益州。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召拜给事中,迁户部使,改御史中丞。二年,以工部侍郎出知杭州。五年,改知永兴军。六年,加刑部侍郎、再知益州。景德三年(一○○六),复掌三班院兼判登闻检院。四年,知升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五)大中祥符五年(一○一二),改知陈州(同上书卷七八)。八年八月卒,年七十。谥忠定。有《张乖崖集》十卷(《郡斋读书志》卷一九),南宋时增广为十二卷。事见宋钱易《故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赠左仆射张公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三有传岩。 张咏诗,以《续古逸丛书》影印宋本《乖崖先生文集》(十二卷、附一卷)为底本,参校宋咸淳五年伊赓刻本(今存前六卷,简称残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曹溶旧藏钞本(十卷、附一卷,简称曹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四十九年吕无隐钞本(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丁丙钞补本(仅前七卷,以配明澹生堂钞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光绪八年莫祥芝刻本(简称莫刻),并酌采清蒋继功、黄丕烈、近人傅增湘校勘成果(分别称蒋校、黄校、傅校)。另从《西昆酬唱集》等辑得集外诗五首,附编卷末。黄鹤楼志·人物篇
张咏(946—1015) 北宋诗人。字复之,号乖崖。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县)人。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累官枢密直学士、礼部尚书。工诗善赋,有《乖崖集》。任荆湖北路转运使期间长至黄鹤楼赏景作诗,从成都罢归途经武昌时再游黄鹤楼,作七律《登黄鹤楼》。后人在其登楼作诗处建“乖崖亭”以示纪念。全宋文·卷一○八
张咏(九四六——一○一五),字复之。以「乖则违众,崖不利物」自戒,因号乖崖子;又号九河生。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即授大理评事,知鄂州崇阳县。淳化初,由知浚仪县擢为荆湖北路转运使。四年,官枢密直学士、知银台通进封驳司,兼掌三班院。咏历迁外任,曾于淳化五年、咸平六年两知益州,景德三年,出知升州,皆以政绩闻。大中祥符三年,官工部尚书,同年秋,加礼部尚书。八年八月一日卒,年七十,赠左仆射,谥忠定。咏刚方自任,为治尚严猛,「文章雄健有气骨,称其为人」。有文集十卷,后人增为十二卷。《宋史》卷二九三有传,又见《乖崖先生文集》附录李焘《湖北漕司乖崖堂记》,钱易所撰墓志铭,韩琦所撰神道碑铭。
人物简介
全宋诗
于九流,真宗咸平初年知潮州。事见民国《潮州志·职官志》。
人物简介
简介
景德三年(1006)任兴化军知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平繁昌人。本名王九。家以鬻茗为业。年十三得疾,父抱诣青华观,许为道士。梦中有人授以辟谷之法,及觉,遂不食,神气清爽,惟食生果饮清泉。尝作《玄道歌》,言修炼之要。太宗召赴阙,赐道士服,改名自然,月余遣还。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又召至阙下,赐紫衣,以母老求还侍养。全宋诗
赵自然,本名王九,繁昌(今属安徽)人。年十三,为道士。太宗尝召赴阙,为改名。遣还,住青华观。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九)复召至阙下,以母老得还。《宋史》卷四六一有传。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全唐诗》收诗1首,小传云为“池州凤凰山道士”,并记其梦阴真君事。按赵自然,本名王九,太平州繁昌(今安徽繁昌)人。13岁入青华观为道士。传云尝梦见阴真君,与其柏叶一枝,食后,遂绝粒不食。知州王洞奏上其事。宋太宗召其赴阙,亲问之,为改名自然。后放归。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复召至阙下,不久以母老求还。事迹详《宋史》本传。《全唐诗》收作唐人,系沿《万首唐人绝句》卷九九之误。
人物简介
简介
大中祥符四年(1011)任黄州知州。天禧二年(1018)任蕲州知州。天圣元年(1023)任道州知州。
人物简介
简介
宝元二年(1039)任韶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公谨。仁宗庆历二年进士。调蕲水尉,历知双流、宣化、南陵三县。赵抃、唐介交荐之,入判三司。以忤时相,出通判广州。神宗元丰中召对,王安石怒其讥议新法,又谓党于司马光,因废弃十余年。哲宗元祐间起为江淮等路发运副使。有《新丰集》。全宋诗
徐九思(一○一三~?)(《吴都文粹》卷一《十老序》),字公谨,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调蕲水尉,历知双流、宣州、南陵三县。哲宗元祐初召为江淮诸路发运副使,以中散大夫致仕。著有《新丰集》,已佚。事见清嘉庆《崇安县志》卷七、卷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人。仁宗庆历中居京师,虽冻雪亦单衣。燕王赵元俨奇之,常召与饮。相传尝剪罗为蛱蝶,飞去遮蔽天日,少顷呼之即来,复成罗。后历游名山,不知所终。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辽云州人,小字王九。累迁敦睦宫太保。圣宗大猎,几被猛虎扑及。昭衮奋登虎背,捉其两耳,复抽刀杀之。迁围场都太师,赐姓耶律。官至西南面招讨都监。
人物简介
简介
嘉祐七年(1062)任筠州知州。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七二二
黄九章,神宗时人,熙宁中任中书省录事。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三之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5—1105 【介绍】: 宋洪州分宁人,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英宗治平四年进士。调叶县尉。神宗熙宁初,教授北京国子监,才能为文彦博所重。知太和县,以平易为治。哲宗立,累进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出知宣州、鄂州。章惇、蔡卞劾其所修《神宗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等安置。徽宗即位,起知太平州,复谪宜州。工诗词文章,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论诗推崇杜甫,讲究修辞造句,强调“无一字无来处”,开创江西诗派。擅长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有《豫章黄先生文集》等。全宋诗
黄庭坚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书》所收《山谷诗注》为底本。校以宋绍定刊《山谷诗注》(简称宋本;残存三卷,藏北京图书馆),元刻《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元本;残存内集十六卷,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宋乾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简称文集)及元刊《山谷外集诗注》(简称影元本),明嘉靖间蒋芝刊《黄诗内篇》十四卷(简称蒋刻本)、明版《山谷黄先生大全诗注》(简称明大全本;此书与蒋刻本并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山谷集》(简称山谷集)、清光绪间陈三立覆宋刻本(简称陈刻本)。并参校乾隆间翁方纲校树经堂本(简称翁校本,其中翁氏校语称翁校)。《内集》《外集》的编年说明,集中移置每卷卷首;《别集》等的系年,底本多疏漏,据《四库全书·山谷集》所附黄𧦬《山谷年谱》拾补,分别系于诗题下。底本中涉及山谷跋语、手迹、石刻及版本文字异同的注释文字,酌予保留。《山谷集》中多出底本的骚体诗及偈、赞、颂(其中多为六言或七言诗)等,参校明弘治叶天爵刻、嘉靖乔迁重修本(简称明本),编为第四十五至四十八卷。另从他书中辑得的集外诗和断句,编为第四十九卷。词学图录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宗主。宋宋四大书家之一。有《豫章集》、《山谷词》。黄鹤楼志·人物篇
黄庭坚(1045—1105) 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时为校书郎,官至著作佐郎,被贬后出知宣州、鄂州,任涪州别驾,处世泊然不以迂谪为意。其诗立意曲深喜用典,以其格调独特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为江西诗派开山祖师。其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书家。有《山谷集》《豫章黄先生词》等。元祐年间(1086—1094),多次游览黄鹤楼及南楼,曾作《鄂州南楼书事》四首等。其中“江东湖北行画图,鄂州南楼天下无”为黄鹄山南楼自宋以来见称于世的名句。黄鹤楼古碑廊现存诸可权集黄庭坚墨迹字句摹刊而成的“‘燕蝶’联语碑”。全宋文·卷二二七八
黄庭坚(一○四五——一一○五),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庶次子。英宗治平四年举进士第,调叶县尉。神宗熙宁五年除北京国子监教授。元丰三年改知吉州太和县,六年调监德州德平镇。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逾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擢起居舍人、秘书丞等。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二年,新党谓其修《实录》「多诬」,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后移戎州。元符三年徽宗即位,召还,旋又以文字罪除名,羁管宜州。崇宁四年卒于贬所,年六十一。庭坚工诗,主学杜甫,开创江西诗派。善草书、行书,列宋四大家。著有《豫章黄先生文集》、《外集》、《别集》、《遗文》、《山谷老人刀笔》、《山谷琴趣外篇》等。事迹见黄㽦《山谷年谱》、《宋史》卷四四四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