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简介
司马遂(?-266年),表字子伯,晋朝宗室,是司马懿弟弟司马恂之子。曹魏时期司马遂受封关内侯,进爵平昌亭侯,担任典军郎将。景元二年(261年),进爵武城乡侯,担任督邺城守诸军事、北中郎将。咸熙元年(264年),朝廷开建五等爵位,司马遂受封祝阿伯,并升迁至冠军将军。司马炎称帝后,司马遂受封济南王。
《漢語大詞典》:乡遂(鄉遂)
(1). 周 制,王畿郊内置六乡,郊外置六遂。诸侯各国亦有乡、遂,其数因国之大小而有不同。后亦泛指都城之外的地区。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赐修堰碑》:“乃具文书会行省及 蒙古 军七翼之长、郡县守宰、乡遂之老,各陈便宜,皆曰便。” 明 归有光 《明君恭己成功论》:“其微至於乡遂都鄙之吏,其远至於荒徼之外,人主罔不致其人以为之治焉。” 清 钮琇 觚賸·粤社以榕:“余补官东 粤 ,其土之宜木,唯榕最高大而寿,郊廛乡遂,无不有社,社皆依榕而立。”
(2).指乡大夫。周礼·夏官·大司马:“王载大常,诸侯载旂,军师载旗,师都载旜,乡遂载物。” 郑玄 注:“乡遂,乡大夫也。”
《漢語大詞典》:乡术(鄉術)
犹乡遂。指都城郊外地区。术,通“ 遂 ”。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乡术式慕,州閭是効。”
《漢語大詞典》:乡邑(鄉邑)
(1).上古指乡遂的城邑。犹乡里。周礼·地官·乡师:“以司徒之大旗,致众庶而陈之,以旗物辨乡邑,而治其政令刑禁。” 郑玄 注:“邑犹里也。” 孙诒让 正义:“此乡邑亦犹言乡里。凡六乡五比为閭,则聚居为城邑,犹之里宰。六遂之邑为五邻聚居。《小司徒》都鄙之邑为四井聚居也。然则辨乡邑者谓即六乡之众而辨其某乡某邑耳。”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慈惠而有理者,使是掌乡邑而治父子。” 卢辩 注:“乡,乡遂。邑,公邑。”
(2). 秦 汉 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噲 以相国击 卢綰 ,破其丞相 抵蓟 南,定 燕 地凡县十八,乡邑五十一。” 汉 张衡 《西京赋》:“郊甸之内,乡邑殷賑。” 梁启超 《新史学·史学之界说》:“夫欲求人类进化之真相,必当合人类全体而比较之,通古今文野之界而观察之,内自乡邑之法团,外至五洲之全局……何一而非客观所当取材者?”
(3).家乡,故里。墨子·号令:“发候,必使乡邑忠信善重士。有亲戚妻子,厚奉资之。”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唐 韩愈 《桃源图》诗:“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清 方苞 《读经解》:“而承其学者,復以教於乡邑,各自为方,不能相通。”
(4).同乡。周书·冯迁传:“﹝ 迁 ﹞唯以谦恭接待乡邑,人无怨者。”南史·王懿传:“北土重同姓,并谓之骨肉,有远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若有一人不至者,以为不义,不为乡邑所容。” 明 李东阳 《贞则堂诗》:“忆昔归夫君,君家妾乡邑。”
《國語辭典》:郊野  拼音:jiāo yě
郊外旷野的地方。《周礼。秋官。士师》:「正岁,帅其属,而宪禁令于国及郊野。」《三国演义》第一一二回:「见牛马、驴骡遍满郊野。」
《漢語大詞典》:寰遂
畿内和乡遂。文选·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騖望分寰遂,矖目尽都甸。” 李善 注:“寰,犹畿也。《穀梁传》曰:寰内诸侯;周礼有六乡六遂。” 吕延济 注:“遂,乡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