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19—1079 【介绍】: 宋赵州平棘人,字次道。宋绶子。仁宗宝元二年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出签书集庆军判官。任编修官,预修《新唐书》。英宗治平中,以工部郎中修起居注,并编修《仁宗实录》,判太常寺。神宗时,历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龙图阁直学士,修《两朝正史》。藏书三万卷,熟于朝廷典故,著书甚多。有《春明退朝录》、《长安志》,辑《唐大诏令集》等。
全宋诗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绶子。仁宗时以父荫召试学士院,赐进士及第。为馆阁校勘,后充编修官,预修《唐书》。出知亳州。英宗治平中,累擢知制诰、判太常寺。后出知绛州,寻召还,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神宗熙宁十年(一○七七),修仁宗、英宗两朝正史。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著作今存《春明退朝录》三卷、《长安志》二十卷。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范镇《宋谏议墓志铭》,《宋史》卷二九一有传。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四
宋敏求(一○一九——一○七九),字次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绶子。天圣三年,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宝元二年,召试学士院,赐进士第。仁宗朝历官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知太平、亳州,累迁至工部郎中。治平初,同修起居注,知制诰。熙宁中,除史馆修撰、集贤院学士,加龙图阁直学士。元丰二年卒,年六十一,赠礼部侍郎。敏求学识博洽,著述甚丰。尝奉诏修《两朝正史》,预修《新唐书》,补唐武宗以下六世《实录》百四十八卷,辑《唐大诏令》百三十卷,另著有《书闱集》十二卷、《后集》六卷、《西垣制集》十卷、《东观绝笔集》二十卷、《东京记》三卷、《閤门仪制》十三卷、《长安志》二十卷(存)、《河南志》二十卷(今存本不分卷)、《春明退朝录》二卷(存)等。见范镇《宋谏议敏求墓志铭》(《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一六),《苏魏公集》卷五一《龙图阁直学士修国史宋公神道碑》,《宋史》卷二九一《宋绶传》附子敏求传等。
《漢語大詞典》:书工(書工)
(1).缮写人员。新唐书·文艺传上·崔行功:“初, 太宗 命祕书监 魏徵 写四部羣书,将藏内府,置讎正二十员,书工百员。”
(2).犹书人。 宋 苏轼 《题王逸少帖》诗:“颠 张 醉 素 两秃翁,追逐世好称书工。”参见“ 书人 ”。
《漢語大詞典》:书人(書人)
(1).善书者;书法家。 五代 张泌 《妆楼记·善临写》:“ 刘秦 妹善临写 右军 《兰亭》《西安帖》,足夺真蹟。 秦 亦当时翰林书人也。”宋史·艺文志一有 宋 吕总 《续古今书人优劣》一卷。
(2).写书之人,作者。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水滸传》﹞近 金圣叹 自七十回之后,断为 罗 续;因极口詆 罗 ,復伪为 施 序於前,此书遂为 施 有矣。予谓世安有此等书人,当时敢露其姓名者!闕疑可也。”
《分类字锦》:书工图写(书工图写)
宋书·符瑞志》:魏明帝青龙元年正月甲申,青龙现郏之摩陂井,帝亲与群臣共观之,既而诏书工图写,龙潜不见。
分类:
《漢語大詞典》:司书(司書)
(1).官名。周礼天官之属,掌计会簿书,为司会之副。参阅周礼·天官·司书
(2).从事公文、书信等文书工作的人员。 张天翼 《皮带》:“司书。女同志总是当司书,不晓得何解。” 郭沫若 《北伐途次》七:“我看他是把我看得很下贱,以为顶高不过是一名准尉司书。”
《漢語大詞典》:磨盾鼻
在盾牌把手上磨墨草檄。典出《北史·荀济传》。后因以称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为“磨盾鼻”。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词:“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亦省作“ 磨盾 ”。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或可执鞭,愿供磨盾。” 清 曹寅 《一日休沐歌》:“ 程君 磨盾亦奇才,一挥万汇驱风埃。”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昶》:“先生从征九年,虽羽书旁午,然磨盾之暇,马上吟咏,穹庐诵读,无一日废也。”
《漢語大詞典》:书士(書士)
从事文字、文书工作的人员。 太平天囯 洪仁玕 等《戒浮文巧文諠谕》:“为此特颁諠諭,仰合朝内外官员、书士人等,一体週知。” 太平天囯 洪仁玕 等《通令京都内外官员书士人等谨遵敬避字样谕》:“特将当遵敬避字样并代替等各字备细开列於后,仰尔大小官员及文人书士等各宜铭心刻骨,并存席右,以便触目警心,不致偶有差错。”
《漢語大詞典》:砚农(硯農)
指从事文书工作的人。 陈毅 《春兴》诗:“归来理旧业,文件几大堆。仔细搞耕作,砚农是耶非?”
《国语辞典》:案牍劳形(案牍劳形)  拼音:àn dú láo xíng
案牍,指公事文书。「案牍劳形」形容因文书工作繁重而疲惫不堪。如:「他近来案牍劳形,整个人都瘦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