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亡政
(1).失政。国语·晋语一:“未殁而亡政,不可谓武。”
(2).乱政。《淮南子·兵略训》:“兵之胜败本在於政……为亡政者虽大必亡。”
分類:乱政失政
《漢語大詞典》:逆政
(1).乱政。逸周书·小明武:“攻其逆政,毁其地阻,立之五教,以惠其下。”国语·周语中:“一合诸侯而有再逆政,余惧其无后。”
(2).指败坏政治。晏子春秋·谏下十九:“今君处佚怠,逆政害民有日矣,而犹出若言,不亦甚乎!”
《國語辭典》:拨乱(撥亂)  拼音:bō luàn
1.平定祸乱。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诏策》:「逮光武拨乱,留意斯文,而造次喜怒,时或偏滥。」
2.挑拨离间。《红楼梦》第一回:「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
《漢語大詞典》:讨乱(討亂)
(1).讨伐叛乱。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 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袁绍 与 瓚 书曰:‘孤与足下,既有前盟旧要,申之以讨乱之誓,爱过 夷 叔 ,分著丹青。’” 唐 李德裕 《论刘稹状·附太原状》:“望赐 李石 詔,且令身赴行营,於侧近徵兵讨乱。”
(2).治理乱政。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能:“威猛之政,宜於讨乱,以之治善则暴。” 刘昞 注:“乱民桀逆,非威不服。”
《漢語大詞典》:邦朋
亦作“ 邦倗 ”。 互相勾结违法乱政的人;朋党。周礼·秋官·士师:“掌士之八成……七曰为邦朋。” 郑玄 注:“朋党相阿,使政不平者。故书朋作傰。” 贾公彦 疏:“朋为朋党阿曲,相阿违国家正法,擅生曲法,使政不平以罔国法,故曰邦朋。” 宋 陆游 《贺莆阳陈右相启》:“故士气屡折而復振,邦朋既久而自消。” 章炳麟 《非黄》:“此悃愊之士所以日壅,而邦倗所以得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