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收撮  拼音:shōu cuò
1.收场、收尾。元。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师父,你疾快来救我,这公事怎好收撮。」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若是楚国天臣见了呵,其实难回避,怎收撮。」
2.按捺、抑制。元。石君宝《紫云庭》第三折:「无明火怎收撮,掴打会看如何。」元。杨讷《西游记》第一九折:「恼的我无明火怎收撮,泼毛团怎敢张罗。」
3.调弄、挑拨。元。王晔《桃花女》第二折:「你将那好言语往来收撮,则办得两下里挑唆。」元。无名氏《谢金吾》第二折:「我则见阶直下气倒忙扶坐,我这里慌搂定紧收撮,……叫一声杨景哥哥。」
《漢語大詞典》:乾休
1.了结。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二折:“常言道,好人倈不长寿,这一场烦恼怎乾休!”
2.甘心罢手。 宋 晁端礼 《洞仙歌》词:“奈何我已狂迷,怎肯乾休。” 元 张养浩 《折桂令》曲:“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箇乾休。”
《國語辭典》:落台(落臺)  拼音:luò tái
事情结束。《儒林外史》第五回:「黄家的借约,我们中间人立个纸笔与他,说寻出作废纸无用。这事才得落台,才得个耳跟清静。」
分類:了结公职
《國語辭典》:开交(開交)  拼音:kāi jiāo
结束、解决。元。无名氏《云窗梦》第一折:「起初时怕不有些钱钞,如今使的无了,俺这妮子恋著,不肯开交。」《红楼梦》第六○回:「别管他们,让他们闹去,看怎么开交。」
《國語辭典》:讫了(訖了)  拼音:qì liǎo
完毕、完结。如:「漫长的考试终于讫了,可以松一口气了。」
分類:了结
《國語辭典》:过场(過場)  拼音:guò cháng
1.戏曲中在表演无关紧要,或贯串前后的情节时,角色上场后,不多停留,就穿越舞台从另一侧下场。也称为「走过场」。
2.花样。如:「唯有你这ㄚ头过场特别多。」
《漢語大詞典》:讫竟(訖竟)
终止;了结。后汉书·梁统传:“宜早讫竟,以止逮捕之烦。”六度集经·须大拏经:“太子以饮食衣被七宝诸珍,恣民所欲,布施讫竟,贫者皆富。”大方便佛报恩经·恶友品:“女言不去,为我送食,共此盲人,饮食讫竟。”
分類:终止了结
《漢語大詞典》:结证(結證)
了结;结案。 元 无名氏 《延安府》第四折:“老夫奉圣人的命,着老夫疾驰驛马,亲往 延安府 ,结证此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我乃 贾廉访 也,生前做得亏心事颇多,今要一一结证,诸事一时了不来得。”《说唐》第二十回:“除犯十恶大罪,谋反叛逆不赦外,其餘流徒笞杖等,不论已结证,未结证,已发觉,未发觉,俱皆赦免。”
分類:了结结案
《國語辭典》:了劣  拼音:liǎo liè
了结。《西游记》第一七回:「这怪叫做不打自招;那怪教他今日了劣。」
分類:了结
《漢語大詞典》:得已
(1).谓得以了结。史记·项羽本纪:“ 项梁 尝有 櫟阳 逮,乃请 蘄 狱掾 曹咎 书抵 櫟阳 狱掾 司马欣 ,以故事得已。”
(2).谓出于自己的意愿。 唐 王昌龄 《箜篌引》:“何用 班超 定远侯 ,史臣书之得已不?”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今者欲奉亲数千里而归先生,会须就州学,欲入太学,则日已迫,遂弃而不顾,则望以充父母养者,无所勉从,此岂得已哉?”《元典章·兵部一·逃亡》:“随路民户,或困於公役,或逼於私债,逃窜失业,谅非得已。”
《國語辭典》:不了  拼音:bù liǎo
1.不明白、不明瞭。《南史。卷二九。列传。蔡廓》:「尝奏用琅邪王筠为殿中郎,武帝嫌不取参掌通署,乃推白牒于香橙地下,曰:『卿殊不了事。』」《朱子语类辑略。卷五。自论为学工夫》:「时下虽是钝滞,便一件了得一件,将来却有尽理会得时。若撩东劄西,徒然看多,事事不了。」
2.尚未了结、不能解决。《晋书。卷五○。列传。庾纯》:「旦有小市井事不了,是以来后。」《水浒传》第三一回:「这一夜四个对付他一个,有甚么不了?再有几个性命也没了。」
3.不停、接连不断。《水浒传》第三一回:「那两个客人也不识羞耻,噇得这等醉了,也兀自不肯下楼去歇息,只说个不了。」《醒世姻缘传》第四回:「见了便就人人说道:『你如何炎凉!如何势利!鹁鸽拣著旺处飞!』奚落个不了。」
《國語辭典》:了当(了當)  拼音:liǎo dàng
1.完结。《水浒传》第四五回:「我和你明日饭罢去寺里,只要證盟忏疏,也是了当一头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三:「贱婢今日山中,遇此泼花团争持多时,才得了当。」
2.妥当。《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小孙屠。第五出》:「昨晚已曾本官根前说过了当,请哥哥来。」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那厮杀了也。留这死尸在家里也不了当。」
3.杀掉。明。无名氏《闹铜台》第四折:「若得了当了他,也是个清洁。」
《国语辞典》:不清  拼音:bù qīng
1.污浊、不净。《楚辞。屈原。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晋。司马彪《续汉书。卷五。党锢传。郭泰传》:「叔度之器,汪汪若万顷之波,澄之而不清,混之而不浊,不可量也。」
2.模糊不清晰。如:「释义不清」、「电视画面不清」。
3.冗杂而无以了结。《红楼梦》第六○回:「赵姨娘便气的瞪著眼,粗了筋,一五一十,说个不清。」
《國語辭典》:事后(事後)  拼音:shì hòu
处理事务之后,或事情发生之后。如:「事后他才瞭解事情的真相。」
分類:事后了结
《國語辭典》:自了  拼音:zì liǎo
1.自己处理、完成。《红楼梦》第三三回:「我免不得做个罪人,把这几根烦恼鬓毛剃去,寻个乾净去处自了,也免得上辱先人,下生逆子之罪。」
2.自己悟知、明白。《晋书。卷九八。王敦传》:「常人近情,恃恩昧进,独犯龙鳞,迷不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