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论端(論端)
争论的原由。 清 何琇 樵香小记·春秋疑义:“ 隐公 摄位,而经文适不书正; 桓公 弑立,而经文适不书王; 文姜 淫佚,而经文适书 子同 生。此诸儒论端所自起也。”
分類:争论原由
《國語辭典》:作喧  拼音:zuò xuān
争吵、争论。《荡寇志》第一九回:「幸亏师父与姊姊作喧,倒喧出一场大利市来。」
分類:争论争吵
《漢語大詞典》:辩争(辯争)
争论,争辩。 民意 《告非难民生主义者》:“凡是,皆 梁氏 所持与吾人辩争之主题。”
分類:争论争辩
《漢語大詞典》:讼夫(訟夫)
争论的人。晏子春秋·杂上一:“ 婴 闻讼夫坐地,今 婴 将与君讼,敢毋坐地乎?”
分類:争论
《漢語大詞典》:战团(戰團)
为交战而结成的团体。亦用以比喻争论一方的一伙人。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六:“不用说‘我们’, 王德 !你与 老张 没恶感,何苦加入战团?我决不是远待你!”
《國語辭典》:争吵(爭吵)  拼音:zhēng chǎo
争斗吵闹。《儒林外史》第五回:「同严家争吵了几句,被严贡生几个儿子,拿栓门的闩,捍面的杖,打了一个臭死。」
《國語辭典》:犯言  拼音:fàn yán
斗嘴、争吵。《金瓶梅》第六七回:「陈经济见二人犯言,就起身走了。」也作「犯嘴」、「犯牙儿」。
《漢語大詞典》:稽较(稽較)
计较,争论。 宋 陈善 扪虱新话·韩文公与大颠论佛法:“今世所传《韩退之别传》,乃一切掎摭《昌黎集》中文义长短以为问答,如市俚稽较然。”
分類:计较争论
《漢語大詞典》:斗辨(鬥辨)
亦作“鬭辨”。
(1).争斗、争吵。礼记·乡饮酒义:“君子尊让则不争,絜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於鬭辨矣。不鬭辨则无暴乱之祸矣。” 孙希旦 集解:“鬭,谓逞於力,辨,谓竞於言。”大戴礼记·盛德:“凡鬭辨生於相侵陵也,相侵陵生於长幼无序,而教以敬让也。故有鬭辨之狱,则饰乡饮酒之礼也。”
(2).争论,辩论。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止斋陈氏:“﹝ 考亭 ﹞尝移书求其诗説, 止斋 答以‘公近与 陆子静 鬭辨无极,又与 陈同父 争论王霸矣。’”
《漢語大詞典》:掉磬
亦作“ 掉罄 ”。 急躁厌烦;争论。礼记·内则“舅姑若使介妇,毋敢敌耦於冢妇” 汉 郑玄 注:“虽有勤劳,不敢掉磬。” 陆德明 释文:“《隐义》云: 齐 人以相绞訐为掉磬。 崔 云: 北海 人谓相激事为掉磬也。” 孔颖达 疏:“ 庾氏 云: 齐 人谓之差訐。”新唐书·权万纪传:“ 万纪 与侍御史 李仁发 既以言得进,颇掉罄自肆,众情懔懔。” 清 龚自珍 《投包慎伯》诗:“ 乾隆 狂客发此议,君復掉罄今公卿。” 郭沫若 《读〈随园诗话〉札记·脉望与牡丹》:“ 袁枚 因晚年始得子,每以无子自傲。其实正如他所说:‘有子无子何须掉磬?’(掉磬是争论之意。)”
《漢語大詞典》:闲争气(閒争氣)
亦作“闲争气”。 为不值得争的小问题争论。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四出:“你娘儿两个,休闲争气。”
《国语辞典》:争长论短(争长论短)  拼音:zhēng cháng lùn duǎn
争论是非。《文明小史》第五回:「那矿师本来还想同柳知府争长论短,听见金委员如此一说,也就罢手。」也作「争长竞短」、「争长争短」。
分类:争论是非
《國語辭典》:啧有烦言(嘖有煩言)  拼音:zé yǒu fán yán
本指人多嘴杂。语出《左传。定公四年》:「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今多用以指众人发出怨言。唐。陆贽 兴元贺吐蕃尚结赞抽军回归状:「而乃邀求寖多,翻覆靡定,托因细事,啧有烦言。」《聊斋志异。卷七。细柳》:「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女亦稍稍闻之,而莫不为意。」
《漢語大詞典》:无可争辩
不可能有问题;无需争论。例如:这些事实是显然无可争辩的。
《漢語大詞典》:讼驳(訟駮)
争论、喧哗。墨子·号令:“围城之重禁……讼駮言语,及非令也而视敌动移者,斩。” 孙诒让 间诂引 毕沅 曰:“説文云‘駮,兽如马。’‘驳,马色不纯。’据此义当为‘驳’。”
分類:争论喧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