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二千石
典故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
「自太常至执金吾,秩皆中二千石。」「自太子太傅至右扶风,皆秩二千石。」「自司隶至虎贲校尉,秩皆二千石。」「郡守……秩二千石」「郡尉……秩比二千石。」「凡吏秩比二千石以上,皆银印青绶。」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序》
「(宣帝)常称曰:『庶民所以安其田里而亡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唐·颜师古注:「谓郡守、诸侯相。」

例句

还称二千石,于我意何如。 杜牧 自遣

尧有四岳明至理,汉二千石真分忧。 杜甫 寄裴施州

昔为凤阁郎,今为二千石。 白居易 咏怀

自昔公卿二千石,咸拟荣华一万年。 卢照邻 行路难

《國語辭典》:二千石  拼音:èr qiān dàn
汉代内自九卿、郎将,外至郡守、尉,俸禄皆为二千石,其中又分三等: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约当于后世的三品官,地位并不显赫。后因称郎将、郡守、知府为「二千石」。《史记。卷一○。孝文本纪》:「臣谨请阴安侯列侯顷王后与琅邪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