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扑蝶会(撲蝶會)
旧时以农历二月十五日为花朝,届期士女相聚,扑蝶为戏,故又称扑蝶会。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 长安 二月间,士女相聚,扑蝶为戏,名曰扑蝶会。”
《國語辭典》:祭丁  拼音:jì dīng
丁,指每月上旬的丁日。古时习于仲春及仲秋上旬的丁日祭祀孔子,故称为「祭丁」。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二折:「那个秀才祭丁处不会抢馒头吃。」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苏秦吃的馒头,是那二年前祭丁的冷馒头。」
《國語辭典》:太阳糕(太陽糕)  拼音:tài yáng gāo
由白米面加糖制成,其上捏印有小鸡形状的一种糕点。旧时用来祭祀太阳星君,因此称为「太阳糕」。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太阳糕》:「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团成小饼,五枚一层,上贯以寸馀小鸡,谓之太阳糕。都人祭日者,买而供之,三五具不等。」
《漢語大詞典》:天正节(天正節)
道教定二月一日为天正节。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按道经,以二月一日为天正节。”
《漢語大詞典》:薰虫(薰蟲)
食品名。旧时于农历二月初二所制的一种油煎饼。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二月初二日,各宫门撤出所安彩粧,各家用黍麪枣糕,以油煎之,或曰麪和稀摊为煎饼,名曰薰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薰虫》:“二日为龙抬头日……都人用黍麪枣糕麦米等物油煎为食,曰薰虫。”
《漢語大詞典》:熏虫
见“薰虫”。
食品名。旧时于农历二月初二所制的一种油煎饼。
《漢語大詞典》:薰虫(薰蟲)
食品名。旧时于农历二月初二所制的一种油煎饼。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二月初二日,各宫门撤出所安彩粧,各家用黍麪枣糕,以油煎之,或曰麪和稀摊为煎饼,名曰薰虫。”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薰虫》:“二日为龙抬头日……都人用黍麪枣糕麦米等物油煎为食,曰薰虫。”
《國語辭典》:一年四季  拼音:yī nián sì jì
整年。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俺这出家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好是快活也呵!」
《漢語大詞典》:玄元皇帝
唐 奉 老子 为始祖,于 乾封 元年二月追号为“太上玄元皇帝”, 天宝 二年正月加尊号“大圣祖”三字, 天宝 八载六月又加尊号为“圣祖大道玄元皇帝”。见旧唐书·高宗纪下《礼仪志四》。 唐 杜甫 《喜闻盗贼总退口号》诗之五:“ 大历 三年调玉烛, 玄元皇帝 圣云孙。” 唐 李绅 《赠毛仙翁》诗:“忆昔我祖神仙主, 玄元皇帝 周 柱史。”
《国语辞典》:扑蝶之会(扑蝶之会)  拼音:pū dié zhī huì
旧时相传阴历二月十二日或二月十五日为百花生日,此时最宜游赏,士女们相聚扑蝶为戏,称为「扑蝶之会」。《幼学琼林。卷一。岁时类》:「二月扑蝶之会,洵可乐焉。」
《国语辞典》:龙虎日子(龙虎日子)  拼音:lóng hǔ rì zi
古时以正月巳、二月亥、三月午、四月子、五月未、六月丑、七月申、八月寅、九月酉、十月卯、十一月戌、十二月辰为龙虎日。龙虎为厉神也,不宜干上制下。后以每月的寅、辰日为龙虎日。科举时代亦以寅、辰为龙虎日,择此二日放榜。
《国语辞典》:观音法会(观音法会)  拼音:guān yīn fǎ huì
相传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是观世音菩萨的诞辰日及成道日,各地观音寺院都会举行法会,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拜大悲忏,还有放生活动,称为「观音法会」。
《国语辞典》:景星勋章(景星勋章)  拼音:jǐng xīng xūn zhāng
我国政府颁行的文职勋章。于民国三十年二月十二日创制,颁授对象为对国家政务有卓越功勋的公务人员,或对我国家社会有重大贡献的非公务人员、外籍人士。
《国语辞典》:雅尔达会议(雅尔达会议)  拼音:yǎ ěr dá huì yì
西元一九四五年二月四日至十二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前苏联总理史达林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达港所举行的会议。会中决定击破德国的方策,战后世界的措置,及大陆东北、外蒙地区处置之方。
《国语辞典》:比荷卢经济联盟(比荷卢经济联盟)  拼音:bǐ hé lú jīng jì lián méng
西元一九五八年二月,比利时、卢森堡、荷兰三国于海牙签署比荷卢经济联盟条约。自一九六○年十一月起生效。
《国语辞典》:头迓(头迓)  拼音:tóu yà
迓,迎接。农历二月初二,称为「头迓」,与农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迓相对,是祭祀土地公,以求福祉的民间习俗。也作「头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