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7,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分类词汇(续上)
二月革命
监察院
花朝月夕
百花生日
刀竿节
三不宜
建卯月
《国语辞典》:二月革命  拼音:èr yuè gé mìng
1.西元一八四八年二月,法国民间诸党推翻法王路易腓力,改行共和政治,故称为「二月革命」。
2.西元一九一七年俄国推翻沙皇,组织临时政府,结束帝制统治。因事发时值俄历二月,故称为「二月革命」。
《国语辞典》:监察院(监察院)  拼音:jiān chá yuàn
中华民国中央政府五院之一。民国二十年二月成立。监察院的创设是依据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理论,依照《中华民国宪法》在中华民国五院里负责行使弹劾权、纠举权及审计权,为全国最高监察机关。下设许多委员会行使弹劾、纠举及审计权。
《國語辭典》:花朝月夕  拼音:huā zhāo yuè xì
比喻良辰美景。《旧唐书。卷一八一。罗弘信传》:「每花朝月夕,与宾佐赋咏,甚有情致。」《红楼梦》第一○二回:「李纨姐妹、探春惜春等俱挪回旧所,到了花朝月夕依旧相约玩耍。」也作「花朝月夜」、「花晨月夕」。
《國語辭典》:百花生日  拼音:bǎi huā shēng rì
相传阴历二月十二日或十五日为百花生日。也称为「花朝」。
《漢語大詞典》:刀竿节
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历二月初八。这一天,男女老少身穿盛装赶来聚会。会场中央竖一刀竿。一壮年身穿红衣,绕竿唱歌跳舞后,跃上刀竿,脚踩刀刃,向上攀登,到顶点后鸣放鞭炮。此外还表演跳火海等节目。青年男女则聚集一起,举行对歌、荡秋千、丢烟包等活动。
《漢語大詞典》:三不宜
宋 俗,京城二月社日不宜晏起,女子不宜食齑,学生、幼女不宜不休息,谓之“三不宜”。 宋 金盈之 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二月:“社日:是日有三宜、三不宜。人家男女并用早起,旧俗相传,苟为晏起,则社翁社婆遗粪其面上,其后面黄者,则是其验,一不宜也。女子忌食齏,则嫁时拜公姑腰响,二不宜也。学生皆给假,幼女輟工夫;若是日不休息,令人懞董,三不宜也。”
《漢語大詞典》:建卯月
夏历二月。新唐书·肃宗纪:“建卯月辛亥,大赦。”参见“ 斗建 ”。
分類:夏历二月
《漢語大詞典》:斗建
即农历之月建。古时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汉书·律历志上》:“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魏书·术艺传·张渊:“尔乃四气鳞次,斗建星移。” 唐 刘驾 《塞下曲》:“下营看斗建,传号信狼烟。” 明 张居正 《万寿无疆颂》:“彼星历家,以天道为不可测也,巧占斗建作甲乙,日积为岁,岁积为纪,乘而为十百千万,衍而为元会运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