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叶序(葉序)  拼音:yè xù
叶著生茎或枝上的排列方式,有一定排列的顺序,称为「叶序」。如对生、轮生、互生等。也称为「叶列」。
《漢語大詞典》:杜仲
落叶乔木。叶互生,长椭圆状卵形。春季开花,果实长椭圆状。树皮、叶子和果实可提取具有绝缘性的杜仲胶,树皮可入药。又名思仲、思仙、木棉等。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杜仲:“杜仲色紫而润,味甘微辛,其气温平。” 清 曹寅 《〈思仲轩诗〉序》:“思仲,杜仲也,俗呼为檰芽,可食。”
《漢語大詞典》:旋花
植物名。多年生蔓花,野生。叶互生,戟形,有长柄。夏间开淡红色花,漏斗状,似牵牛而小。根茎可食用,亦入药。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旋花:“其花不作瓣,状如军中所吹鼓子,故有旋花鼓子之名。一种千叶者,色似粉红牡丹,俗呼为缠枝牡丹。”
《國語辭典》:瓜子金  拼音:guā zǐ jīn
1.一种砂金。形如瓜子的小金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时两浙王钱俶方遣使致书及海物十瓶于韩王。……即命启之,皆满贮瓜子金也。」
2.植物名。远志科远志属,多年生草本。根瘦长,质硬。叶革质,互生,卵形或椭圆形。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两侧对称,花瓣三枚,白色或紫色。蒴果扁平,圆形。可入药。
《国语辞典》:榴梿(榴梿)  拼音:liú lián
植物名。木棉科榴连属,常绿乔木。叶互生,卵状长椭圆形,长十五至三十公分,叶背密被褐色痂状鳞片。三至四月开花,八至九月结果。果实也称为「榴梿」,圆球形或长椭圆形,表面有许多硬刺。果肉嫩甜,但带有一股特殊的臭味。原产于南洋群岛。也作「榴连」、「榴莲」。
《漢語大詞典》:黄栌(黄櫨)
落叶灌木,叶子互生,卵形或倒卵形,秋季变红,花单性和两性同株共存,果实肾脏形。木材黄色,可制器具或染料。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二·黄栌﹝集解﹞引 陈藏器 曰:“黄櫨生 商 洛 山谷, 四川 界甚有之。叶圆木黄,可染黄色。”《新民晚报》1991.12.26:“今秋去了 香山 ,才知道构成 香山 红叶的是大面积的黄栌树,形状呈椭圆状,与枫叶完全不同。”
《國語辭典》:牛蒡  拼音:niú bàng
植物名。菊科牛蒡属,二年生草本。叶互生,宽卵形或心脏形,长四十至五十公分,背面有白毛。夏日梢上著生头状花序,排成伞房状,小花管状,带淡紫色。根及嫩叶可食,种子、根可入药,有降火解毒的功用。
《國語辭典》:高根  拼音:gāo gēn
一种局部麻醉剂和兴奋剂,用量过多时会引起中毒。参见「古柯碱」条。
《國語辭典》:爬山虎  拼音:pá shān hǔ
1.一种在山间爬行的便轿,俗称为「爬山虎」。也作「扒山虎」。
2.泛指葡萄科攀缘木质藤本植物。叶柄细长,互生,单叶三裂或复叶具三小叶,秋季变为鲜红色。卷须成吸盘状,能吸附墙上或岩石上。花成簇,与叶对生。果小,蓝黑色。也称为「爬墙虎」。
《國語辭典》:落花生  拼音:luò huā shēng
植物名。豆科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羽状复叶,小叶四枚。花冠蝶形,黄色,单生或数朵簇生叶腋,藉昆虫传授花粉。花落后子房入地一二寸,发育成荚果,故称为「落花生」。其荚果也称为「落花生」,种子含有蛋白质及脂肪,可食,亦可榨油。也称为「花生」、「长生果」。在台湾俗称为「土豆」。
《國語辭典》:猕猴桃(獼猴桃)  拼音:mí hóu táo
植物名。猕猴桃科猕猴桃属,蔓生落叶缠绕灌木。冬芽甚小,包于膨大之叶柄内。叶互生,阔卵形或近圆形,长六至十七公分,叶背有绒毛,具有长柄,质硬有光泽。果实卵形至圆柱形,径四至七公分,有毛,而猕猴喜食之,故称为「猕猴桃」。味甘酸,可食。也称为「奇异果」、「羊桃」、「阳桃」、「杨桃」。
《漢語大詞典》:杧果
(1).亚热带地区的一种常绿乔木。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质厚。花小,黄色。果实呈肾形,淡绿或淡黄色,果肉多汁,味甜,有香气。果皮可供药用。
(2).指这种植物的果实。
《漢語大詞典》:野麻
(1).多年生草本植物。表皮棕红色,叶子互生,卵圆形,背面有白色茸毛,茎皮可抽纤维。亦指这种植物的茎皮纤维。
(2).某些野生麻类的统称。
(3).我国 新疆 一带对“罗布麻”的俗称。
《國語辭典》:龙葵(龍葵)  拼音:lóng kuí
植物名。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叶互生,椭圆形,全缘或呈波状。近伞形花序腋外生,具三至十花,总梗长十至二十五毫米;花冠星状辐形,白色。浆果球形,熟时黑色。可供药用。
《國語辭典》:茼蒿  拼音:tóng hāo
植物名。菊科茼蒿属,一年生草本。高至一公尺,叶互生,边缘有不规则羽状分裂。头状花序单一或数个于枝端略成伞形排列;舌状小花黄色或白色。嫩茎及叶可食,为冬季重要蔬菜之一。也称为「蓬蒿」。